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1945年8月14日至9月2日,日本實際上發佈了兩份《終戰詔書》

,但是戰爭過去的七十多年間,日本很多史書鮮有"9.2《終戰詔書》"的記載,卻大肆宣揚"8.14《終戰詔書》"。這"8.14《終戰詔書》"到底有何貓膩?為何當時這第一份詔書發佈後,引起了中英美蘇等大國的強烈譴責,以至於日本不得不發佈了第二份終戰詔書?為何今天日本又在極力宣揚第一份終戰詔書呢?

我們不妨先來一起看一下"8.14《終戰詔書》"的全貌,這份詔書由日本高級文秘官員、內閣官員和裕仁天皇本人共同完成,其中還有日本漢學家的文字校訂與修改工作,可謂是字斟句酌,用意深遠。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8.14終戰詔書

一、通篇未談"降"字、"敗"字,還認為停戰是為了人類文明

仔細閱讀這份《終戰詔書》,發現從頭到尾沒有一個"降"字或者"敗"字。也就是說,日本人是不承認失敗的,也不承認投降的。

為了滿足"波茨坦公告"的要求,天皇在詔書中提到"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這裡沒有說是投降,而只是說接受四國聯合公告。所以,在這份詔書裡,日本人沒有投降的意思,反倒是擺出傲慢地接受公告的意思,或許也可以理解成日本人死要面子的一種方式,因為日本天皇作為神,怎麼能成為俘虜呢?如果承認了投降,不就成為俘虜了?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裕仁天皇

對於當前日本接連戰敗的情況,天皇在詔書中同樣不予承認,只是說"而戰局並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於我"。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不願意承認失敗的,所以在詔書裡仍然是這副嘴臉,即便是首都東京被轟炸,即便是被扔了兩顆原子彈,即便是日軍一路戰敗,被美軍逼近本土,天皇在詔書中也沒有提到失敗的字眼。

仔細閱讀這份詔書,發現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本人的"賊喊捉賊"。詔書中提到,之所以與美國、英國開戰,是因為"希求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自己侵略他國的戰爭,居然說成是自衛與保衛東亞安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更搞笑的是,天皇表示,如果繼續作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按照日本人的邏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了"保護人類文明",繼續進行戰爭,就是破壞人類文明,如此看來,倒是日本人沒有責任,破壞人類的文明的責任應該推給中美英這些國家了?實在是荒唐的邏輯。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太平洋戰爭

二、掩耳盜鈴,詔書否認抗日的中國,對中國充滿傲視和輕視

詔書中提到了向美、英兩國宣戰,還提到了"然交戰已閱四載",這是什麼意思?日本人只承認1941年太平洋戰爭以來的戰爭,對於侵華的14年戰爭不予承認

在侵華戰爭中,日本只承認汪偽政府是中國的政權,其他的抗日軍隊只是被稱為"重慶軍"、"延安軍"等。在日本人看來,當時抗日的中國早就消失了,日本只是與抗日的地方軍隊在進行戰鬥。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

從這份詔書裡可以看出來,日本當時是多麼地輕視中國。說實話,這真是有點自欺欺人了,不管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雖然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但也讓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日軍是想滅亡中國而不能,便只好在詔書中表現出這種掩耳盜鈴了

因為上述種種原因,這份沒有任何誠意的"終戰詔書"遭到了強烈的譴責。日本天皇在重重壓力之下,於1945年9月2日簽署投降書時,又發表了第二份終戰詔書,這一次,日本人終於承認了"投降",以下是"9.2《終戰詔書》"的全文。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9.2終戰詔書、

不過,為什麼至今為止,日本人一直宣傳的是"8.14《終戰詔書》"呢?其實一比較就可以看出來,第二份詔書中"降伏"等字眼對於日本人脆弱的民族自尊心來說,實在是認為過於羞恥

日本真實的《終戰詔書》:並未提到中國,只承認與美英交戰

日軍受降

另外,在"8.14《終戰詔書》"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句話,即"

篤定道義,堅定志操,勢必發揚國體之精華"這樣的字眼。那麼什麼是日本的國體之精華?天皇統治,武士道,日照神道,這些便是日本所謂的"國體之精華",這也是日本大力宣揚這份詔書的根本目的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