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有一种材料,人类文明中的一个时代以它命名。以它制作的器物,是王权与国威的象征。它被制成食器,用以烹煮鱼、肉或盛放黍,稷;它被制成乐器,军队用其传播号令,宫廷用其演奏雅乐;它被制成兵器,尖峰直刃、所向披靡;这种材质制成的器物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被应用于贵族们的祭祀和随葬中,是嫡庶尊卑的体现。

这种材料叫青铜(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青铜制器巅峰的商周时期,以青铜制成的青铜器被用于方方面面,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穿越千年,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青铜器大气古朴的造型、精美神秘的纹饰依然令人倾倒,人们给它“国宝”的礼遇,将它陈列在透亮的展柜中,且听它“诉说”曾经的故事......



1

利簋——武王征商簋

故事还得从周武王说起。

周部落在历代首领的领导下,势力日渐强盛,到周文王姬昌时期,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此时国都为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但是他并未能实现推翻殷商的宏愿就病逝了。文王死后,一代明主武王姬发即位,公元前1046年,他率兵从丰都(西安市户县)出发,会其他各路诸侯于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这次会师正式揭开了武王伐纣的序幕。随后大军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很快抵达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汲县附近)。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zhāo gē今河南省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登上鹿台自焚而亡,成汤六百年基业一夕倾覆。因为周部落在古公亶父

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商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即宗周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如此精彩的战争如果只能通过古文献的记载流传下来那将太遗憾了!幸好,三千多年前有个叫“利”的男子,他追随英气勃发的武王参加了此次战争,并在战争胜利后受到了奖赏,他铸造了一件“簋”以记录此次功绩并告慰祖先,这件青铜器记录了“武王征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

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西周早期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

何尊——何以为尊,宅兹中国

历史上黄河总是泛滥,两岸百姓苦不堪言,面对滔滔洪水,从其父鲧(gǔn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在治水成功之后,他又集九州之铜铸造了九鼎,上刻九州风土人情。禹传位于其子,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而这九鼎也被作为国家的象征,拥有九鼎就相当于拥有九州,坐拥天下。沿着历史的车辙,商部落的首领

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朝暴君,建立了第二个家天下的王朝——商,于是九鼎也被商王朝作为国之重器供于庙堂之上。历史证明历史终将重演,牧野之战 中周武王击败商纣王,九鼎因而归周,武王意将九鼎运往都城丰镐,然而国之重器到了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却怎么拉也拉不动。武王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只得将九鼎置放于此地。然而“迁都洛邑”的战略规划未等到实施,武王就不幸病故了。

公元前1039年4月的一天,年轻的周成王姬诵对逝去的父亲武王姬发进行祭奠,因为他完成了先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营造洛邑(成周),定鼎中原。随后,周成王对宗族中的男子“”进行了训诰并赏赐了他贝币三十朋(朋:数量单位),因此铸造了一件尊作为纪念。何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如下: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图片摄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

西周早期

1963年出土于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

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宅兹中国,自兹乂(yì)民”这是周武王非常霸气的一句宣言:我要以此地(洛邑)作为天下中心,从这里治理民众,这也是“中”“国”两个字第一次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在历史上。金文上的“中”、“国”二字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叫“中国”。

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图片摄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长方形的部落里插上高高的旗杆,四面旗帜随着朔风猎猎飘荡,插着旗帜的地方就表示“中”;部落的前后围绕着护城河,部落的东方(右边)是一个的图案,象征着军队,商周时期部落的周围没有围墙,所以金文(钟鼎文)的“国”字没有外框,像不像?→


3

亻朕(yìng) 匜(yí)——中国最早的青铜法典


从夏朝到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这个时期有着非常严苛的等级观念。周朝立国后,周公旦制《周礼》其本质也是为了维护分封宗法制。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观点:“

何谓礼?纪纲是也。......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意思是: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

在等级观念如此严苛的奴隶制社会,以下犯上绝对是重罪,然而如果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浪花,那么历史必将是一潭乏味的死水。故事发生在2800年前的一天......

牧牛(管理祭祀中“六牲”的中下级官职,不是人名)与亻朕(yìng)(人名,其官职为“师”)因为五个奴隶的归属提起诉讼,

伯扬父(法官)认为其“诬告”上司(牧牛这一官职低于),命其返还五名奴隶并起新誓不再为此事提起诉讼。牧牛是否诬告上司并不清楚,但是其败诉的原因竟然是:“汝敢以乃师讼!”(你竟然敢告你的上级言下之意是下级官员与上司争讼本身就是违法的。周朝实行以宗法等级为基础的分封制,牧牛与亻朕争讼,大致相当于“士”与“卿”争讼,以下犯上自然要严惩不怠了。这件事的经过被亻朕铸在了匜上(匜,贵族洗手要用匜浇水,相当于今天的水瓢)。铭文大意如下:三月甲申日,周王在京师上宫,伯扬父(法官)当周王的面宣布对牧牛的判决说道:“牧牛,你之前任职时竟敢和你的上司亻朕争讼,违背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今天你必须重新立誓。现在五人均已到庭,你应当还亻朕五名奴隶以示和好。依你罪,我本应鞭打你一千下,施以墨刑;但现在我大赦你,免去你的五百鞭,另外五百鞭,改罚金三百锾。”之后又命牧牛立誓:“从今以后我不再和你(亻朕
)争讼,以各种大小事扰乱你。”伯扬父对牧牛说:“如果你的长官再控告你,就鞭打你一千并施以墨刑。”牧牛立誓。伯扬父将这一判决告诉两个官吏令他们登记在册,牧牛立誓、缴纳罚金。亻朕胜诉后,用得来的铜做了这件水器,用来纪念此事。这些金文,对断狱量刑、加减等都有所规定,可见伯扬父判词是有所依据的,说明了西周的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备。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与礼相辅相成保证了西周社会政令实施的畅通性。

泱泱华夏、大“器”磅礴

图片摄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青铜器的故事讲完了,事实上青铜器的故事是讲不完的。来到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面对展柜中的这些历史文物,曾经的杀伐、祭祀,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先辈们的智慧令人惊叹,我们总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然而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对于我们下一代而言,历史悠久与文化灿烂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两个成语,所以有空请多到博物馆走走,如果没有时间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与YI的博物馆时光,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