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是朱元璋的學士朱升曾經針對天下戰略提出的九字方針,在我國的很多典故上,都能夠看到“倉廩”“邸閣”等詞彙,這都是我國糧食倉儲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糧倉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前線作戰後勤支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中,各朝各代統治者都重視倉廩的管理。

其中,秦漢時期的糧倉管理制度是頗具有代表性的,統治者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保障農民的生產溫飽以及社會的穩定。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01,糧倉的鼓勵政策

早在西周時期,《禮記·王制》中就規定了:

“豐年不者,四年不位,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沒有超過九年的存量,那麼就是儲備不夠充分;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六年的存量,那麼就很危機了;

如果一個國家連三年的糧食都沒有,那就不能稱之為國家;

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管仲在改革中曾經強調過重視農時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他指出,鞏固國家穩定的關鍵因素在於糧食的儲備,如果糧食儲備較為豐足,百姓們安居樂業,那麼就有可能引來更多的人才先來歸附,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提倡的禮儀秩序才能夠得到推廣。

西漢的晁錯曾經向漢文帝提出了《論貴粟疏》,主張,“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

在當時,沒有比讓農民務農更為重要的事情了,要想讓老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就需要抬高糧食價格,讓百姓拿糧食來求賞或免罰;

可見,提倡糧食是國民生計的基礎,完善的糧食制度,廣納糧倉,廣儲糧食,可以讓前線作戰的士兵得到後勤保障,也可以在應對自然災害,比如旱災,洪災等災害的時候,能夠提起調節市場和挽救民眾生命的目的。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02,存糧的方法

有了存量的思想,當然要付諸行動,在我國,糧倉的起源很早,大抵在出現剩餘糧食的時候,人們就想著一系列的方法來安排存糧。

古代的糧倉,稱呼很多,最多的要數“窖”,在王禎的《農書》中有這樣的概述:“夫穴地為窖,小可數鬥,大至數百鬥,先令柴束,燒投其土焦燥,然後周以糠,隱粟於內。”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戰爭需要,都積極儲存糧食。

直到了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官府就開始修建大型的糧倉比如當時最有名的“櫟陽倉”,可以存儲兩萬石的糧食,而比它還大的咸陽倉,可以存儲十萬石的糧食,這些糧倉遍佈全國,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應的倉點。

不僅如此,當時對於糧倉的工作人員和官職都有一定的規定,根據糧倉的職能進行分工,比如大的糧倉分為供應倉,儲備倉還有中轉倉。

在參加戰事的時候,咸陽倉一般作為補給和大後方的糧食保障,而敖倉則是大型的糧食中轉倉點。

在秦末起義戰爭的時候,楚漢雙方在滎陽地區對峙了三年,劉邦雖然一直敗退,然而他卻能夠保障後勤的補給,“復血”很快,就是因為他修築了甬道,將滎陽和敖倉連接起來取糧食供應,可見敖倉糧倉的重要性了。

在秦朝時期,還有專門主管糧食的官員和工作人員,比如我們熟悉的韓信大將軍已經就做過蕭何手下的“治粟都尉”,來保障糧食的供給;

在地方地區,主管糧倉的官員稱為“嗇夫”或者是“倉佐”,在秦代的律法《倉律》中,對於存量和取糧也有相應的固定和一套詳細的流程。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到了漢朝,雖然重農抑商的發展,糧食的儲備已經提升到了“國本”的位置。

我們知道,漢武帝,漢景帝時期都有“親耕”的傳統和講究,正是他們重視農業發展,鼓勵農業的一種表現。

在賈誼的《論積貯疏》中,有這樣的規定: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

漢代在秦朝儲糧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長安城中京師倉,各地的常平倉和縣倉等,來實現糧食的貯存。

比如漕谷地區,在西漢初年就有幾十萬石糧食,在漢朝高峰時期達到了六百萬石。

在這麼大的儲糧背後,也需要政府的統一調遣和安排,大的糧倉基本上用於供應京師地區,而小的糧倉則是靈活安排,用於賑災,調度等。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03,清晰的獎懲措施

統治者們不僅設置了鼓勵政策,在面對存糧的時候,時不時都有很多官員利用職權來監守自盜,出現管理不力或者是丟失減少存量等情況發生。

所以,統治者在設置詳細流程的同時,還有清晰的獎懲措施,來鼓勵農業生產。

在秦朝時期,為了保障糧食能夠“顆粒歸倉”,在《秦律十八種·倉律》中有這樣的規定:

“入禾倉,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自封印,皆輒出,餘之索而更為發戶。”

在糧食的入庫和出倉的流程中,管理人員需要一起用“印”來封閉倉門,在出倉人確定的狀態下,才可以獨自封印,共同封印的,記載名字即可,如果是獨自封印的,那還需要重新稱量,確保準確無誤。

同時,秦朝的倉庫都有統一的度量衡,為了確保準確無誤,每一年都需要更換一次,普通老百姓不得使用。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對於嗇夫來說,也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官嗇夫免,效其官而有不備者,令與其稗官分,如其事。”

就是說,如果嗇夫被免職,那麼需要在兩個月內儘快任免新的嗇夫,否則就是違抗軍令,需要承受一定的責任和後果。

如果管理糧倉的人員在發生職位變動的時候,需要認真的做好新舊工作的交替,有利於保障糧倉工作的順利管理,如果沒有進行審核或者是數據有偏差,就要負響應的連帶責任。

同時,如果有人翫忽職守,造成了糧食腐敗,失火或者是丟失等後果,還需要按照“重罪”來處理。

秦漢時期較為完善的糧倉管理制度,重視糧倉管理,可保障農業和民生的發展,對於後來的朝代都有一定的鏡鑑價值。

“廣積糧”的重要性!談談秦漢時期的“糧倉”儲備

文獻:

《論積貯疏》《禮記·王制》《論貴粟疏》《農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