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中國汽車產業“危中有機”

中國財富網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同比跌幅達8.2%。儘管市場整體下滑的態勢短期內不會結束,但降幅未來有望縮小。部分企業在2019年下半年經過調整後,銷量一度回穩。

然而,剛剛步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全國大範圍的延遲復工,大宗商品流通受阻,消費熱潮減退……汽車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也給寒冬中的中國車市再度帶來“重創”,業內預測的全年1%的增長目標恐難達到,汽車企業面臨著空前的困境。

首先,部分整車、零部件企業處於疫區,產品供應鏈正常運轉受阻,產能因此下降。疫情發生的重災區湖北省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東風汽車集團及其合作伙伴本田、標緻雪鐵龍、雷諾等總計18個品牌都在湖北設有工廠。上汽通用、吉利、比亞迪等企業位於湖北的工廠均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目前處於停工狀態。此外,博世、佛吉亞、法雷奧、博格華納等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武漢設有工廠,上游零部件供應同樣會受到衝擊,甚至波及全國。

其次,汽車消費在短期內將會下降。在疫情蔓延、無法復工的壓力下,一季度經濟形勢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反映在汽車消費上就是購買力和消費預期的下滑。同時,廣大群眾減少出行,也會暫時擱置購車需求。

從短期來看,中國車企要做好“最壞打算”;但從長遠看,中國車市仍有增長潛力,疫情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影響中國車市的長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是中國的4倍多,歐盟和日本是中國的3倍多,韓國則是中國的2倍多,中國汽車市場遠未飽和。

鑑於疫情的高傳染性,消費者對公共交通出行(包括網約車以及共享出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恐懼心理,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私家車的需求。2003年的“非典”雖然也在短時期內對車市造成影響,但隨後也刺激了消費者突擊購車。未來,隨著疫情的緩解,或將有更多消費者選擇購買汽車,特別是在人均汽車保有量較少的中西部市場,性價比較高的自主品牌車型或將受益。

《中國消費者報》原副總編輯李曉光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2020年的汽車市場必然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都是消極的。“總體走勢將是先抑後揚,隨著疫情消除,車市也會逐步復甦,甚至有可能出現‘報復式增長’。在一季度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會在四五月份或更晚時間集中釋放。另外,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和措施也有可能陸續出臺,推動市場潛在的消費需求和能力。因此,汽車市場後續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李曉光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