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用戶常有的11種消費心理

求實心理——

追求產品的實用價值 新媒體用戶雖然活躍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但是依然高度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實用價值。他們喜歡在新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產品使用經驗(這也成為常見的直播節目),尋找具有實用性的原創科普文章。

求美心理——

追求產品的欣賞價值和藝術美感 用戶在選購產品時傾向於造型、色彩、製作工藝精美的產品,甚至會購買那些實用性不強且價格不菲的精美產品。

新媒體用戶常有的11種消費心理

求新心理——

追求產品的新奇和時尚 新媒體用戶往往熱衷於使用時髦而新潮的產品。如果產品缺乏流行元素,他們就不會有興趣瞭解產品的相關信息。

求利心理——

希望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大多數用戶都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除非他們覺得自己不差錢。假如產品的價格超出了承受範圍,用戶就會覺得不夠划算,從而減少消費。新媒體運營者常用的免費服務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

求名心理——

通過買名牌產品來獲得榮耀感 這種消費心理以“面子”為導向,買的不是實用價值、藝術價值與性價比,而是品牌知名度。這類用戶喜歡炫耀性消費,往往會不惜代價地搶購一些限量特供的名牌產品,用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從眾心理——

害怕自己落後於大眾潮流 擁有這種消費心理的用戶並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東西。但他們看到別人追捧某種產品時會跟風采購,也不在乎自己是否用得上這些產品。他們之所以要從眾消費,是因為害怕被別人看作是落後於潮流的異類。

偏好心理——

為滿足個人興趣愛好而消費 有的用戶推崇個性化消費模式。無論產品是流行時尚還是復古老舊,無論是小眾產品還是大眾產品,只要自己喜歡就願意掏錢。他們買東西通常具有明確的方向,而且是經常性、持續性的消費,非常認品牌。

新媒體用戶常有的11種消費心理

自尊心理——

通過消費來滿足個人的自尊心 用戶做購買決定時不光看產品的情況,銷售員的服務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假如銷售員服務熱情周到,哪怕產品的性價比不是特別理想,用戶也可能抱著獎勵用心服務的銷售員的心態做出購買決定。反之,銷售員對用戶愛答不理甚至態度惡劣時,用戶就會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產品再好再划算也不會買,回頭還要給商家打個差評。

疑慮心理——

擔心被電商或媒體欺騙 所有的用戶都不希望自己買錯東西。所以,很多人在購物的過程中會對產品的質量、性能、造型等方面反覆挑剔。這不光是為了砍價,主要是因為用戶怕吃虧上當。

安全心理——

擔心產品存在安全隱患 用戶肯定不想買一個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為了確保自己買的不是危險品,用戶會再三確認產品使用是否安全,尤其是從網上採購的產品。

隱秘心理——

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買了什麼 有的用戶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買了什麼東西。因此,他們會挑選人少的時候迅速採購早已確定的目標產品,不會公開參與促銷活動,但會私底下跟商家聯繫。

上述消費心理並不會完全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一些人只有其中一種,另一些人則可能是混雜了好幾種心思。新媒體運營者必須認真研究自己的目標用戶群體,摸清他們最主要的幾種消費心理,這樣才能採取相應的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