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何將一位匈奴王子作為託孤大臣?

神馬也有走神的時候


這裡說的是漢武帝臨終前為自己的繼承人漢昭帝劉弗陵選擇的輔政大臣之一金日磾。這位金日磾是匈奴的休屠部的王子,因父親休屠王與渾邪王相約降漢時反悔,其父被渾邪王殺死,年幼的金日磾無奈隨同渾邪王一起投降漢朝,後來逐步成為漢武帝的寵臣,直至漢武帝駕崩之後成為託孤大臣之一。作為一名匈奴王子,他如何能得到漢武帝的信任,最終授予託孤重任呢?

“忠誠”是漢武帝的第一考量指標

作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考慮身後事,為自己的繼承人選擇輔政班底時,毫無疑問考量的第一指標就是忠誠。作為一名匈奴王子,本來在這一考量指標中是不佔優勢的,但是金日磾以自己的謹慎忠誠贏得了漢武帝劉徹的信任。

  • 金日磾的兒子從小就受到漢武帝的喜愛,經常被漢武帝帶在身邊逗樂,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與漢武帝打鬧,從後面圍住了漢武帝脖子,金日磾看見後生氣的瞪著自己的兒子。把兒子嚇的哭著跑了,漢武帝還埋怨金日磾。金日磾的兒子長大後,因為從小被漢武帝寵愛,在宮中行為不謹慎,與宮女打鬧嬉戲,這本來也時年輕人的正常表現,但是謹慎的金日磾害怕自己兒子惹出禍事,回家就把兒子殺了。漢武帝大怒,金日磾如實相告,由此漢武帝開始敬重和更加信任金日磾。這件在漢書中記載“殺兒事件”,並非歷史上諸如“易牙烹子獻糜”那樣的邀寵行為,更多是金日磾本人一貫以來的謹慎作風的體現。因為如果金日磾要邀寵,他留下自己的兒子反而更能得漢武帝歡心。

  •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漢武帝開始調查在“巫蠱之禍”中陷害太子的江充及其朋黨。侍中僕射馬何羅兄弟與江充關係較好,同時在巫蠱之禍中表現積極,此時非常害怕漢武帝的清算,尤其是江充被族滅之後,馬氏兄弟密謀要行刺漢武帝。他們的行為被金日磾懷疑,於是金日磾日夜守護在漢武帝身邊,馬何羅行刺時正好被金日磾發現,金日磾隨即死死抱住馬何羅並向漢武帝示警。金日磾的這次捨命救駕使漢武帝對他的忠誠更加深信不疑。

由此可見,金日磾雖然是匈奴王子,但是他隨侍漢武帝時間長,且為人謹慎忠誠,使他深受漢武帝信任,因而在成為託孤輔政大臣的第一道考驗中,金日磾可謂成功過關。

“能力”是漢武帝的第二考量指標

作為擔負輔佐幼君重任的託孤大臣,僅有忠誠一條是不夠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託孤不是讓你照顧一個小孩,而是這個小孩代表的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國之大事沒有能力是肯定不能勝任的。

  • 金日磾在史書中似乎根本沒有記載他有什麼政績,《漢書》中關於他的記載幾乎都是身世,為人謹慎忠誠等品格的體現,他的政見、政績幾乎為零。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他的任職就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金日磾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任職是負責養馬的吏,後來因為漢武帝對他的身世、氣質和為人感到好奇就提拔他擔任馬監,變成了管理馬政的官員。後來又進一步出任侍中、駙馬都尉和光祿大夫。這些職務在後世看起來都是顯貴,但是在漢武帝時期還不是最高級別的官員,但卻是真正掌握實權的官員,因為這些職務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都是內朝官員。
  • 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集權,設置了內外朝制度,外朝以丞相為代表的三公九卿雖然是最高級別的官員,但是卻只能負責執行政策,而內朝那些次一級的官員卻因為時刻隨侍皇帝左右,掌握了制定政策和頒發詔命的大權,隱然已經凌駕於外朝的那些高官之上。

  • 金日磾能夠擔任這些內朝的官職,顯然除了忠誠方面受到漢武帝信任之外,能力也是得到了漢武帝的認可。金日磾在內朝任職多年,漢武帝時期的許多方針大政顯然他是有參與和知曉的,這些政績都被漢武帝的光芒掩蓋了,金日磾只能作為漢武帝背後的秘書班底被史書隱藏了他的政績。同樣成為託孤大臣的霍光其實也一樣,在漢武帝時期沒有什麼顯著的政績,後來成為輔政大臣之首才開始顯露出他的政治才華,而金日磾成為託孤大臣不久就病死了,所以他的政績不顯也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見,金日磾的政治能力早就因為其在內朝的任職經歷受到漢武帝的認可。故而在選擇託孤大臣的第二項考驗中他依舊順利過關。

“權力制衡”是漢武帝的第三考量指標

上述兩關的考驗通過之後的人選就已經是漢武帝準備託付重任的重要人選了。此時漢武帝應該就是對這些人選進行排列組合,構築出一個能力匹配又能夠相互制衡有利於自己的繼承人順利接班的組合。

  • 首先來看第一人選: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之首是霍光,他曾經是外戚勢力的一員,又是內朝的重要成員,而且他和霍去病類似幾乎可以說是漢武帝一手教育培養出來的臣子,兩人有很深的感情,因此霍光就成為了託孤輔政的第一人選。《漢書》中也記載漢武帝在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就已經暗示霍光準備輔政。

  • 確定了霍光是輔政大臣之首,那麼接下來肯定是要有能力與之匹配,且能形成制衡之勢的其他大臣來進入輔政班底。由此金日磾就又凸顯出他的優勢,作為一名匈奴王子,他一直謹小慎微,很少交接朋黨,即使漢武帝準備納他的女兒進入後宮他都推辭了,這種孤臣作風顯然是很合適的制衡人選。

  • 其次在漢武帝下遺詔任命霍光為輔政大臣的時候,霍光有一個推辭的舉動,他推辭的人選恰好又是金日磾,這一點可以看出霍光心目中對金日磾是重視和認可的,甚至可以說霍光認為金日磾比自己更合適或能力更強。雖然金日磾以自己是匈奴人為由拒絕了霍光的退讓,但是也可反證漢武帝的託孤大臣中能夠讓霍光顧忌的人選金日磾肯定位居前列,由此可見漢武帝對託孤人選的把握之準。

  • 最後我們看另外兩位輔政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這兩人基本條件與霍光和金日磾類似。但是他們的定位顯然有所不同,上官桀與霍光是兒女親家,而且當時兩人關係良好,顯然是輔政大臣中支持霍光的一方,而桑弘羊一直與霍光的政見不合,兩人關係不佳,顯然是反對和制衡霍光的一派。而金日磾雖然也與霍光是兒女親家,但那是漢武帝託孤之後訂的娃娃親,而且金日磾一貫的不結朋黨的孤臣作風使他能夠成為這個輔政班底最好的潤滑劑,金日磾的存在可以使輔政班底總體上保持以霍光的領導為主,但是又能對霍光有所制衡,而且這種制衡又是有限的,不會讓桑弘羊這樣的反對派勢力做大,導致輔政班底的徹底對立和分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日磾在“忠誠”“能力”“權力制衡”三個方面都是託孤大臣的重要人選,因此漢武帝肯定不會顧忌那微不足道的匈奴王子身份,所以金日磾成為了霍光的副手,擔任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漢武帝精心安排的輔政人選因為金日磾的短命很快就失去了當初預想的效果。金日磾的過早去世,使得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演變成政治衝突,所幸漢昭帝的明斷和霍光的能力成功解決了這場政治衝突。

圍爐品茗人


他就是休屠國王子金日磾。早在少年時期,漢武帝擊敗匈奴,休屠國被滅,他被收入宮中養馬。然後逐漸接觸到了漢武帝,才有了他後來輔政託孤。



一、不窺女色,氣質良好——獲漢武帝信任

漢武帝一次在宮中宴遊歡樂之極,詔令閱馬助興。當帥氣英俊、形體偉岸金日磾牽著膘肥體壯的駿馬從殿上走過時,眼神鎮定,直視前方,不受周圍美女的干擾。這些良好的形象給漢武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得知,這個少年就是當年被他所滅的休屠王之子金日磾。於是拜他為馬監。之後升遷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金日磾親近漢武帝以後,不曾有過失,信任加好感,再加上完美出色的工作,兩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信任關係,被漢武帝就在身邊負責保衛工作。正是因為他出色的工作,再加上漢武帝愛惜人才的心理,才使得金日磾有出頭之日。

上奇焉,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日磾既親近,未嘗有過失,上甚信愛之,賞賜累千金,出則驂乘,入侍左右。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上聞,愈厚焉。



二、教子嚴格,怒殺兒子——獲漢武帝敬重

因為漢武帝十分信任金日磾,所以對他的兩個兒子也很喜歡,甚至達到了寵愛的地步。有一次,他的兒子弄兒從後面圍住漢武帝的脖子,金日磾看見後特別生氣。等到弄兒長大後行為也越來越放肆,居然在殿下與宮女戲鬧,金日磾一氣之下殺了弄兒。漢武帝得知後大怒,金日磾叩頭告罪,一一說明原因。於是漢武帝更加敬重金日磾。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估計也只有胡人能幹出這種事。但是,他這樣做的目的估計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討好武帝。通過這件事,漢武帝看到了一個更加疾惡如仇的忠臣。

上甚哀,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三、阻止行刺,保護武帝——獲漢武帝感激

起先製造“巫蠱之禍”以陷害太子的馬何羅兄弟二人因為真相被查清,太子被赦免而心生恐懼,於是策劃行刺武帝以謀反。但是他們的這些異常舉動都被護衛武帝安全的金日磾所識破,他早有防備。一天早上,漢武帝還未起床,馬何羅無故闖入,正在上廁所的金日磾心裡一動,馬上進入漢武帝臥室躲在門背後。不久,馬何羅袖藏利刃,看見金日磾後神情大變,立即跑向漢武帝的臥室,金日磾見情況緊急,立即高聲呼喊:“馬何羅造反!”漢武帝從床上驚起。侍衛拔刀想殺馬何羅,但漢武帝怕傷到金日磾,阻止他們不要用刀。之後,金日磾又將馬何羅制服。漢武帝又一次被他的忠誠所感動。

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並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羅殿下,得禽縛之,窮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節。



正是憑藉著這份對漢武帝和大漢王朝的忠心,再加上他本身就有過人的才能,因此深得漢武帝信任、敬重、感激。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臨終之前,他叫來霍光、金日磾二人,將朝政託付於他們,輔佐皇子劉弗陵。一年後,輔佐朝政一年多時間的金日磾病情嚴重,大將軍霍光奏明漢昭帝才封金日磾為侯,在病床邊授予他侯爵封號及印綬。金日磾病逝後,漢昭帝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賜諡號為敬侯。


文史劉磚家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漢武帝病危,彌留之際立年僅8歲的幼子劉弗陵為帝,併為其選了四位託孤大臣,其中一位乃是匈奴王子,此人便是金日磾(讀音jin mì dī)。



(金日磾)

金日磾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對匈作戰大敗匈奴。休屠王與渾邪王為保護自己的部族,同時向大漢投降,後來,休屠王反悔,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帶領他的部眾降漢,金日磾和他的母親、弟弟淪為宮中奴僕。後來,金日磾有幸得到漢武帝賞識,成為天子近臣,官至光祿大夫,武帝臨終遺照封為秺(dú)侯,四位託孤大臣位列其二。

金日磾乃敗軍之子,異族之後,武帝為何要將他作為託孤大臣呢?這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大有文章。

其一,漢武帝一生任人唯親。

何止漢武帝,漢朝的政治特點便是任人唯親。漢朝的政治核心無非三類人,皇室、外戚、寵臣。自呂后到東漢滅亡一直如此,漢武帝的一生更是離不開外戚和寵臣。



(漢武帝劇照)

繼位之初的武帝以舅舅田昐為相,後來重用外戚衛青、霍去病,再後來重用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皇室宗親也有劉屈氂,他身邊的近臣有韓嫣、霍光、金日磾等人。

漢武帝一生的成與敗都與外戚、寵臣密不可分。武帝對權力有極強的掌控欲,為了便於自己發號施令,武帝專門在外朝之外組建內朝,由自己的親信擔任,漢王朝的實際決策都出自內朝,外朝班底如同虛設。

金日磾十四歲時得到武帝賞識,隨後幾十年一直是身邊近臣。史書記載,武帝出行允許金日磾同乘一車,平日裡則伴隨在武帝左右,片刻不離。在武帝晚年,金日磾、霍光等人是他最寵信之人,只有將身後事交給他們才放心。



(金日磾劇照)

任用金日磾,實際上是漢武帝“親信政治”的延續,也是武帝一貫的做事風格。

其二,金日磾為人小心謹慎,深得武帝信任。

其實,金日磾與霍光是同類人,他們對武帝不會阿諛奉承,但做事小心謹慎,從無差錯。武帝雖任人唯親,但他卻不昏庸。不阿諛奉承,可見人品忠正;做事小心謹慎,可見其忠心;做事誤差錯,可見其辦事能力。

如此之人,自然要受到武帝的重用。

金日磾和霍光能服侍漢武帝十多年而依然受寵,足見他們不是等閒之輩。



(霍光像)

金日磾受寵,他的兒子也自然受到武帝寵愛。金日磾的長子是武帝的弄兒,常伴武帝左右取樂。一次,金日磾正在與漢武帝談話,弄兒竟從身後抱住了武帝的脖子。當時,弄兒年歲尚幼,武帝並不則責怪,但金日磾卻怒視弄兒,下的弄兒哇哇大哭。

後來,弄兒長大,仗著武帝寵愛竟淫亂後宮。金日磾知道後,一怒之下竟殺了弄兒。武帝責問金日磾弄兒之死,金日磾如實相告。武帝得知真相不再責怪金日磾,但也為弄兒之死傷心落淚。自此,武帝方知金日磾之忠心。

金日磾殺弄兒自然是對武帝的忠心,但他一生小心謹慎,弄兒做事放蕩不羈,難免會為家族惹來殺身之禍。弄兒之死也是金日磾為了保全家族。

無論弄兒之死出於各種原因,在武帝看來,金日磾都是大義滅親,他愛君之心勝過愛子女。

其三,金日磾對武帝有救命之恩。

武帝末年發生“巫蠱之案”,太子劉據被江充等人陷害,含冤而死。後來,江充等人的罪行暴露,武帝下令處死江充及其黨羽。

巫蠱之案牽涉甚廣,江充雖死,但卻有漏網之魚。公元前91年,江充餘黨莽何羅陰謀造反,潛入漢武帝寢宮想要刺殺武帝。

莽何羅行刺時正好被金日磾遇見,他抱住莽何羅,大聲呼救。漢武帝被驚醒,侍衛衝入殺了莽何羅。正是金日磾的捨身相救才使漢武帝躲過了一劫,對此,漢武帝銘記於心。



(金日磾塑像)

公元前87年,漢武帝臨終前,因金日磾當初救駕之功,封其為秺(dú)侯。

金日磾雖然為匈奴王子,但他自少年時便陪伴在武帝左右,實際上已完全漢化。金日磾身為武帝近臣,整日服侍武帝,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有類似親人的感情。

金日磾的小心謹慎,忠誠侍主是漢武帝最為看重的。劉弗陵8歲繼位,武帝最需要的是忠心之臣。從後來的事情來看,武帝選擇金日磾是正確的選擇。


野史著作郎


漢武帝之所以將一位匈奴王子選作託孤大臣,是因為他對這位匈奴王子的信任程度可以超過絕大多數的漢人,而且這位匈奴王子還曾經救過漢武帝的命。

當年漢匈河西之戰,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率兵出擊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所控制的河西地區,大獲全勝,一舉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匈奴單于聞聽不禁大怒,欲召渾邪王、休屠王問罪,渾邪王害怕單于,於是說服休屠王共同降漢,結果休屠王中途反悔,被渾邪王殺了。

隨後,渾邪王率本部及休屠王部共計四萬餘人降漢,

,匈奴單于因渾邪王屢為漢軍所破,傷亡數萬,怒不可遏,欲召誅渾邪王。渾邪王便說服休屠王共同降漢。當時隨同渾邪王降漢的隊伍當中,便有漢武帝託孤的這位匈奴王子,他便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jin mì dī)

不過,此時的金日磾年僅十四歲,被安置在黃門署負責飼養馬匹。

有一次,漢武帝一時興起,便要閱馬助興,命令皇宮中的駿馬一匹匹接受他的審視。當金日磾和他的駿馬從漢武帝前面經過的時候,漢武帝不禁被這位身體魁偉、容貌莊嚴、目不斜視的青年給吸引了,當他得知金日磾是匈奴王子的時候,就先將金日磾封為了馬監。後來因為金日磾表現出色,又被漢武帝逐步擢升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之職。漢武帝對金日磾的信任雖然招來了不少漢人大臣的不滿,但是漢武帝依然我行我素,並不在意。

不過,漢武帝的信任卻救了他自己一命。

巫蠱之禍時,馬通因為誅殺戾太子劉據有功而獲封侯爵,不過轉過年來,漢武帝便明白了太子的冤屈,把一干朋黨都誅殺了。馬通害怕也被牽連,於是和他的哥哥馬何羅一起,準備策劃謀反,並進宮行刺漢武帝。

正當馬何羅潛入漢武帝宮中,準備行刺之時,被金日磾發現。金日磾力擒馬何羅,倘若馬何羅潛入內室,漢武帝命不保矣。

金日磾在漢武帝身邊數十年,不曾用目光直視漢武帝,就連漢武帝賜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漢武帝想把他的女兒納入後宮,他也拒絕了。在漢武帝的心目當中,金日磾和幾十年不犯錯的霍光才是他最信任的人。

所以,漢武帝臨死之前,為他年僅八歲的繼承人劉弗陵選擇輔政大臣的時候,霍光和金日磾都名列其中,他們同上官桀和桑弘羊一起,成為了漢昭帝劉弗陵的輔政大臣。霍光想把自己的首席輔政大臣的位置讓給金日磾,不過被他拒絕了,理由是“他是一個匈奴人,那樣容易被匈奴輕視”。

漢武帝死後一年多,金日磾也病重去世了,在病塌前受封了秺侯的爵位,死後陪葬漢武帝於茂陵。


水一白聊歷史


匈奴王子金日蟬歸漢後一直對武帝忠心耿耿,並且私德較好,被漢武帝選為託孤大臣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窺美色 武帝賜姓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出隴西,擊匈奴,經歷了匈奴中的五王國,轉戰六日,過焉支山一千餘里。殺匈奴五王中的折蘭王;斬盧侯王;執渾邪王子,獲渾邪國國相、都尉,並得俘虜的首級八千九百餘級;收休屠王用來祭天的金人像。霍去病因軍功加封食邑二千戶。本年秋天,匈奴族居守西面的渾邪王、休屠王管轄的領地裡被漢朝斬殺、捕虜了數萬人。匈奴單于大怒,召他倆入匈奴朝廷要問罪處死。

渾邪王和休屠王恐慌,謀欲降漢,就先派使者到邊境上截攔漢人,央他們領著使者向漢天子彙報自己想投降歸順的心願。當時,大行(掌管接待外賓的高級官員)李息在河上(即黃河)地區,率軍駐守營城。得到渾邪王派來的使者,得知信息,馳傳上奏朝廷。武帝得報,恐匈奴是詐降,就令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軍隊前去迎接。

可是此時休屠王后悔了,不想投降漢朝,渾邪王就將他殺了,兼併了他的部下。驃騎將軍這時已經渡過河,與渾邪王所率之眾遙相可望。渾邪王的裨將因為見到漢軍,有點恐慌,軍心不穩,多有不欲降者,因恐被漢軍消滅,有相當一部分人逃跑了。霍去病就馳入匈奴營中,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逃者八千人,將渾邪王的部下全部渡過黃河。渾邪王等到長安後,武帝封渾邪王為漯陰侯(縣,屬平原郡),食邑一萬戶。同時,築胡城又名休屠城,讓休屠部落人居住。

原休屠王太子日蟬,與母親閼氏、弟倫,俱沒入官府,安排到黃門養馬。這年日蟬14歲?。

過了一段時間,武帝於遊宴之時,召閱諸馬。後宮的妃子美女在武帝身邊站得滿滿的。和日蟬在一起的數十個人牽馬從殿下經過,莫不竊視美色。至日蟬,獨不敢。日蟬身長8尺2寸,容貌威嚴,養的馬肥而好。

武帝見到日蟬的行為與眾人異,就驚奇地問他的名姓、出身。日蟬具以實情相告。武帝更加驚訝,即日賜日蟬湯沐、衣冠,拜為馬監。武帝緊接著遷日蟬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日蟬雖然得到皇帝的親近,但他行為檢點,未嘗有過失,武帝就更加信任和喜愛他了,對他賞賜累至千金。他出則與武帝驂乘,入則侍候在武帝左右。當時貴戚多有竊竊而怨:“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武帝聽到此話後,對待日蟬更加厚愛。因為日蟬父休屠王在匈奴時作金人祭天,武帝賜日蟬姓金。

2、篤慎恭謹 殺死弄兒

金日蟬的母親教誨兩子甚有法度,武帝聞而稱讚。金日蟬母病死,武帝有詔,將閼氏像圖畫於甘泉宮,將“休屠王閼氏”五字題於畫上。金日蟬入宮,每見畫常拜,向畫涕泣,然後離去。金日蟬二子,武帝皆愛。長子為武帝弄兒,常在武帝旁側,弄兒有一次從後抱武帝頸項。金日蟬當時正在武帝面前,見子舉動,氣得瞪眼。弄兒即逃跑,並且啼哭說:“我父怒了。”武帝就說;“怎麼向我兒發怒?”其後,弄兒長大,奉事不謹,在殿外與宮女調情。金日蟬正好碰上,惡其淫亂,就殺了弄兒。武帝知後大怒。金日蟬叩頭謝罪,並且把殺弄兒的原因詳細說明。武帝為弄兒死甚哀,落了淚。隨後,武帝心敬金日蟬。

金日蟬自在武帝左右,目不斜視者數十年。武帝為金日蟬賜宮女,金日蟬不敢近。武帝想納金日蟬之女為後宮,金日蟬不肯。這在別人,求之不得。金日蟬篤慎如此,武帝尤覺奇異。

3、誅馬何羅 遺詔輔主

武帝徵和二年(前91),江充誣陷太子劉據,說他用巫術詛咒武帝。當時,侍中、僕射馬何羅與江充關係密切。不久太子劉據起兵自衛,馬何羅的弟弟馬通,因與太子力戰有功,封重合侯。後來武帝聞知太子被冤,就夷滅了江充宗族、黨羽。馬何羅兄弟懼禍及身,於後元元年(前88),兄弟倆遂謀殺武帝。當時金日蟬任侍中、駙馬都尉,視馬何羅神志怪異,有非常之態。金日蟬內心懷疑,暗暗獨察其動靜。

馬何羅也發覺金日蟬心意,所以不敢動手。

這時,武帝住在林光宮。金日蟬得小疾,臥於室中,即在殿所附近。馬何羅與弟馬通、馬安成,假傳詔令夜出,共殺使者,發兵作亂。

第二日清晨,武帝尚未起身。馬何羅夜出後,時間不久,就從外入宮。金日蟬正要上廁所,見馬何羅入宮,心有所動,立即進宮,坐宮內窗戶下。片刻,馬何羅袖藏白刃,從東廂上,見金日蟬,色變;走趨臥內,欲入,行觸寶瑟,馬何羅受驚,仰面跌倒。因寶瑟聲響不止,馬何羅一下手足無措,故而僵立不動。

金日蟬撲上前去抱住馬何羅,大喊道:“馬何羅反!”武帝驚起。武士拔刀欲殺馬何羅,武帝恐並中金日蟬,令勿格鬥。金日蟬馬何羅於殿下,馬何羅被擒縛。武帝嚴加審訊,馬全部招供。於是,金日蟬更被武帝信任。

後元二年(前87)二月,武帝在周至縣五柞宮病很重,下詔立劉弗陵為皇太子,弗陵才8歲。第二天,武帝冊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蟬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宮桀為左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武帝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諸位皆拜臥武帝內床下。第三天,武帝死於五柞宮。


難得糊塗40025600


你根本無法理解一個強者的大包容心態,對於漢武帝這種人來說,只要你忠心與我,能盡心盡力為我做事就行。至於你是漢人還是匈奴人無所謂。就像盛唐時期一樣!


蘭花逐夢


後元二年,漢武帝病重,便選四位肱骨之才輔佐太子劉弗陵。分別是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其中金日磾,字翁叔,原為匈奴休屠王的王子。

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遣霍去病討伐匈奴,使得渾邪王、休屠王(金日磾的父親)深受打擊,傷亡慘重。此事被匈奴單于得知後,準備以此為藉口,準備召二人前去並殺害。此事被渾邪王、休屠王率先獲悉,於是他們派使者通報漢朝準備投降。而休屠王覺得自己損失不大,單于可能不會殺害自己,便在歸降途中返回,遭到渾邪王的殺害。其部下家屬隨渾邪王降漢。

金日磾被安置在黃門署餵馬,時年十四歲。有一次漢武帝在宮宴中看馬戲以助興,當看到一位容貌威嚴,目不斜視的牽馬少年時,便詳細打問起來,得知是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兒子後,隨即賜湯沐浴,更換衣冠,並封為馬監。沒過多久,又將其遷升至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金日磾受到漢武帝的寵信是有原因的,在侍奉漢武帝過程中,從未有過過失,而且也很有規矩,從不因漢武帝賞識自己而趾高氣揚,恃寵而驕。這離不開他母親對兩個兒子教導有方。。他母親病逝之後,武帝下詔將她畫像懸掛於甘泉宮之中,題名“休屠王閼氏”。

金日磾的兒子是漢武帝逗樂的弄兒,深得武帝的寵愛,長大後的長子行為不檢點,在殿下與宮女嬉鬧,被金日磾所殺。

武帝晚年,曾發生巫蠱之禍。江充對衛太子誣陷,促使太子劉據起兵反抗,被江充死黨侍中僕射馬何羅的弟弟馬通力戰攻克,馬通因此被封爵。然而次年,漢武帝知道太子冤屈,江充被誅滅宗族及黨羽。馬氏兄弟因懼怕遭受株連,遂策謀造反。但此時被金日磾察覺,始終監視二人,令他們不敢妄動。後來馬何羅在林光宮刺殺漢武帝,被金日磾死死抱住,被趕來的侍衛捉拿伏法。

縱觀金日磾的一生,身為漢朝臣子,他以審慎、忠貞、廉潔、勤懇為國效力,併成為武帝的託孤大臣,在有漢之世,得以七世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