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由於《半個喜劇》的評分沒有特別高,我最初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並沒有很高的期待值。不過,看完之後,不得不說《半個喜劇》是個很有“故事味”的電影。它並不是單純的喜劇,而是劇情片中夾著喜劇元素。網上聲音很多,貶之者有,贊之者亦有,眾說紛紜。這一回,咱們就來聊一聊《半個喜劇》。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一)好萊塢味+本土化,“故事味”濃

要說《半個喜劇》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優秀的故事性。這個電影的劇本具有非常清晰的三幕式結構,場景轉折很多,劇情密度高,並且臺詞對話也非常精簡,人物的反應節拍也都絲絲入扣。以廣為流傳的兩本編劇書(《故事》和《救貓咪》)來看,《半個喜劇》都很符合其故事審美。雖然說這兩本書並非絕對標準,但是以此基礎創作的故事確實較有“故事味”。

對於這個“故事味”,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第一,《半個喜劇》深諳“鴻溝”二字。誠如書中所言,故事產生於鴻溝,即主觀領域和客觀領域的交界之地。通俗來講,當人物敲門並預期被請進門,結果卻遭遇被拒之門外的現實。這一刻故事油然而生,引發各種懸念,迫使人物做出不一樣的行動,從而推動劇情發展,揭示矛盾衝突。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站在主角孫同的視角來看,很多事件都超出了他的預期,並逼迫他做出更加不保守的行動。這些事件包括但不限於:莫默與多多發生關係、希望自己找到女朋友的母親不接受他找到的女朋友、發現自己愛上莫默、多多要求他與莫默分手……站在莫默的視角來看,自己被騙、孫同母親不接受自己等事件都是意料之外的。站在多多的視角來看,多多背叛他是最大的意外。諸如此類。在鴻溝中講故事,就如同在游泳池而非浴缸中游泳,故事都發生在該發生的地方,《半個喜劇》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第二,《半個喜劇》的劇情很緊湊,富有故事動感。這種緊湊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場景轉折很多,起初揭示多多渣男本性的轉折非常多,莫默來了又要走,多多挽留後又欲擒故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後,孫同的愛情關係、多多關係、母親關係多次發生變化,轉折密集。另一個是臺詞和節拍(即人物反應),《半個喜劇》中的人物對白很凝練,潛臺詞豐富,並沒有無病呻吟;而人物對於他人的言語、行動都有清晰明確的反應,換言之人物都在行動和選擇,細節做得很不錯。可以品味結局時孫同與莫默的對話,莫默嘴上說不要,但行動卻表明她接受孫同,很有意思。

與此同時,《半個喜劇》處理場景價值也很巧妙,「由好變壞」和「由壞變好」的正負價值在電影中此起彼伏。當孫同與莫默關係更進一步,場景價值為正,隨後就接上孫同母親否定莫默,場景價值轉負。諸如此類的場景價值交替非常多,因此故事發生富有動感。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第三,《半個喜劇》的場景富有戲劇張力,兩難選擇不少。在電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其場景的矛盾衝突並非空洞乏力,而是富有戲劇張力的。孫同想這樣,母親想那樣,莫默、多多等人各有各的慾望和目的,在一個場景中彼此發生強烈的矛盾衝突,這就讓故事免於平淡,從而增加了故事性。

此外,《半個喜劇》也加入了不少兩難選擇,並在主角做出選擇前可以加入靜止時刻,讓人屏息並好奇主角接下來會如何做。雖然有的網友認為《半個喜劇》不少選擇並非絕對兩難,主角有其他的選擇,但是我認為,站在主角的視角中其實是稱得上兩難的。因為被選擇的事物都是他看重的,取其一就會捨去另一個。

譬如,滿足母親的期待vs滿足女友的期待、說出真相但自己丟工作戶口vs維繫與多多的關係但高璐受傷、不顧一切愛莫默得愛情vs向多多妥協來保工作戶口,當主角面臨選擇的時候,他兩個都想要,但這兩個選項都是無法共存的,故而依舊屬於兩難選擇範疇。況且,兩難選擇始終是針對人物視角而言的,必然只有相對性,而無絕對性。兩難選擇的加入,無疑更增加了故事性。順帶一提,北京戶口的夫妻隨遷限制還是比較多的,基本上可以認為孫同選擇和莫默在一起的時候,是以犧牲入戶為代價的。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第四,瞭解好萊塢故事結構的朋友,可以很輕鬆的找到各種場景設計的目的。簡單舉幾個例子,以《救貓咪》的結構來看,孫同與莫默的愛情關係在電影「中點」發生,而孫同與莫默分手則發生於「一無所有」、「靈魂黑夜」,來自母親、莫默、多多的逼迫則是很豐富的「惡人逼近」。如果以《故事》的結構來看,莫默與多多在婚禮前一個月發生關係,這一事件打破了孫同的生活平衡,如何對待高璐、多多、母親和莫默,稱得上「激勵事件」;而隨後諸多對抗力量從多個維度向主角施壓,也是符合「進展糾葛」的要求;至於危機、高潮、結局這幾部分,也都集中在了第三幕。可以說,《半個喜劇》的故事劇情設計都卡在點上,劇情結構頗為“工整”。甚至,在初步塑造孫同人物形象的時候,《半個喜劇》居然加入了“救貓咪”橋段,以此表現孫同的善良友愛。當然,對於這個橋段,我認為稍顯刻板生硬了。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從以上幾個角度來看,《半個喜劇》確實稱得上“故事味”濃。常見的好萊塢故事結構並非公式,人物、矛盾衝突等才是關鍵。而《半個喜劇》在好萊塢故事結構內加入了本土化的人物、矛盾衝突等,我認為這是一次不錯的故事設計。

(二)人物真相與故事邏輯

對有些朋友來說,《半個喜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並不討喜。多多太渣男,莫默略傻,孫同的選擇並不能贏得所有人的認可,母親甩鍋推卸有一手。從人物的行為來看,這些評價不無道理。不過,我在評價人物形象的時候,更多時候會把自己的喜好先放一邊。相反的,人物是否真實、人物是否立體、人物前後是否有變化、人物本性如何,這幾個是我更關心的。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半個喜劇》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剝洋蔥”。這些人物本身有好幾層面具,《半個喜劇》有條不紊的將人物的面具剝去,讓我們認識到“此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房間裡躺著一個女生,但多多卻約會女生,這看得出他的渣男本性。但電影很快又交代,多多一個月後就要結婚了,頓時覺得他不是一般的渣男。隨後劇情發展,多多對女人的佔有慾、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謊話連篇、善於演戲等特徵相繼揭曉。層層剝洋蔥後,我們認識到,多多是一個獨特的渣男。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如果說揭曉多多人物本性的方式是電影主動交代,那麼揭曉孫同本性則是通過展示其選擇。之前提到的諸多兩難選擇,每一個都在揭曉孫同的人物真相。同時,莫默的出現也激發了孫同的不自覺慾望,他本來可以繼續妥協,但他看到莫默的另一種活法,那是他嚮往的。

不過,雖然兩難選擇是揭曉人物真相的好方法,但《半個喜劇》卻有些弄巧成拙之嫌。《半個喜劇》的兩難選擇,實際上都是圍繞「現實主義-理想主義」來設計的,只不過代表現實主義的角色事物比較多,包括多多、母親、工作戶口。於是,多個兩難選擇實際上降低了“兩難之難”,導致主角做出選擇時的場景力度遭到弱化。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從全局來看,主角前期選擇現實主義,後期選擇理想主義,這並不是說人物真相矛盾,而是在不同時期下主角所看重的東西不同。雖然這麼想也說得過去,但從效果來看確實造成了主角的「人物真相」比較矛盾——他到底是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儘管他最後選擇了理想主義,但不難想象他在未來還有搖擺到現實主義的可能。換言之,這些矛盾的兩難選擇塑造出這樣一個孫同形象——他是牆頭草,並不堅定。如此看來,《半個喜劇》的兩難選擇稍軟,缺乏兩難的那種力度。於是,某些觀眾可能就感覺《半個喜劇》的兩難不是真兩難,這是太多兩難導致的後果。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塑造人物的時候,不可避免需要交代背景信息。然而,背景信息的缺失導致《半個喜劇》的部分人物行動難以自圓其說,稍顯不真實,這也是不少觀眾吐槽的。孫同是一個研究生,那麼他為什麼不能靠自己找到工作、他學的是什麼?孫同的家境並不差,他為何那麼看重北京戶口?孫同非常看重母親的期待,但他與母親關係為何是這般?再說莫默,她對待情感關係顯得很不謹慎,她為何喜歡上多多?又為何愛上孫同?而高璐之前全是傻白甜形象,後來卻敏銳直覺到多多出軌,為什麼之前那麼多破綻沒發現?

諸如此類,《半個喜劇》的故事小邏輯還是有讓人生疑的地方。很多時候,《半個喜劇》告訴了觀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人際關係和故事背景是怎麼樣,卻未交待為什麼會是這樣。因此,儘管《半個喜劇》的人物行動大都合情合理,但依舊免不了“設定之嫌”,並非百分百的由人物自主行動。換言之,《半個喜劇》儘管劇情設計得故事性很強,但依舊稍顯匠氣,未能觸及人性深處。

結語

《半個喜劇》不僅是人物塑造、劇情設計等大方面可圈可點,而且在細節創意上也是讓人眼前一亮。開篇墜地的口紅暗示莫默與多多的愛情註定行不通,爆屏的手機也暗示孫同與多多分道揚鑣。而在開篇多多的渣男次情節上,錯位反轉和巧用信息不對等的手法也是頗有意思。尤其是眼鏡店,《半個喜劇》巧用鏡子,營造出孫同莫默互換的獨特鏡頭感,相信這個場景讓很多觀眾拍案叫絕。此外,《半個喜劇》還有很多關於社會、人情世故的影射,細品起來頗為有趣。

深度分析!好萊塢味+本土化,《半個喜劇》故事性究竟如何?

篇幅有限,關於《半個喜劇》的創意部分就不贅述了,網上已有很多朋友詳細分析。儘管人物形象可能不討喜,一些細節邏輯也未能盡善盡美,但瑕不掩瑜,《半個喜劇》的故事性是值得認可的,其凝練的對白、人物塑造、劇情轉折都值得不少國產電影學習。實際上,從觀眾的激烈爭論也能看出,《半個喜劇》的主創團隊對故事是非常用心的,研究非常多。相比看完讓人不知說什麼的電影,《半個喜劇》優秀太多了。對於這種認真的創作精神,我表示極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