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打响,逆流而上 成都蒲江教育人共克时艰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病毒。近日,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陆续组建全县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支队,蒲江县各学校的领导、教师、老党员、保健员等100余人都参与到突击队,成为一支美丽的“逆行者”队伍。他们胸前党徽闪耀,心中自然信念如山,他们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儿子,妈妈听你的!”

南街幼儿园吴晓琴因为爱,播撒爱

“妈妈,你上‘前线’,全家都光荣,我是光荣家属。您放心,我在家会自觉学习的!”这是一个12岁的孩子对妈妈的鼓励。“正好,你也体验一下。我已经无数次执行这种任务了。”这是一名24小时在公安局指挥中心值守的民警半开玩笑地对妻子说的话。

她就是吴晓琴,80后的她是蒲江县南街幼儿园的一名保健员,虽然不是党员,但她有一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满正能量的心。“家人都这么支持我的工作,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到底!”吴晓琴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战疫”打响,逆流而上 成都蒲江教育人共克时艰

大年初四的晚上,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发出组建全县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一支队的紧急通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防疫工作非常辛苦,需要24小时分班轮岗,天气也比较寒冷,对精力和体力都是一种挑战。吴晓琴上岗的第一天,晚上风比较大,下着小雨,当时她便感觉自己有些感冒了,回家就立刻吃药、洗热水澡,生怕身体不适不能胜任明天的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吴晓琴一直恪尽职守,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她主要负责信息登记工作,同时还时刻叮嘱乘客戴好口罩,注意防护。

“我年轻,多做一点,没有关系,大家都是一个集体,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由于车辆比较多,工作量大,吴晓琴看见年龄较大的同志因站立时间太长,腰部不适,便主动劝其先去休息一会,自己顶上。吴晓琴说:“作为第一批上前线的两个女同志之一,我是感到非常光荣的。蒲江教育系统这个大家庭很温暖,有领导的关心、有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有队员之间的团结互助,这切实让我感受到了蒲江教育人的大爱精神,相信我们这次一定会夺取防疫战斗的胜利!”

“她只是全县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支队104人中的普通一员。”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支队的每一个人都义无反顾,在成雅高速寿安站、蒲江站、甘溪站、宋山包站、付水碾站等口子开展安全检查和来往车辆人员消毒,在寿安镇协助社区开展摸排。每一个人都驰援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只为守护一方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儿煮的汤圆分外甜

巾帼不让须眉王慧娟

“先要在锅里加一半的水,然后像妈妈这样把火打开,等水开了以后……”王慧娟正手把手地在教女儿怎样煮汤圆。

近期,一场形势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蒲江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二支队临时党支部的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不少“巾帼”战士主动请缨,北街小学的王惠娟就是其中一员。

“战疫”打响,逆流而上 成都蒲江教育人共克时艰

据介绍,王惠娟是有着12年党龄的80后党员。在得知自己成为全县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支队的队员时,她便积极为这场阻击战做准备。她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家庭和集体面前,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于是,她开始教女儿自己照顾自己,打火、烧水、煮汤圆。她明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无暇顾及年仅10岁的女儿,只能让她独自在家。

根据支队的安排,第二天要到成雅高速蒲江服务区检疫站开展工作。王慧娟将女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嘱咐好用电用气安全,便和队员们在凌晨6点赶往工作地,在忙完早上的车辆数据上报后,她才匆匆打电话叫醒女儿,让女儿煮汤圆吃。中午,女儿继续煮汤圆……但她从未跟组织说过自己的困难。

“我和爱人都是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迎难而上,孩子吃几天汤圆,饿不着……”在王慧娟从容的笑容里诠释了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和执著。经过反复煅练,她10岁的女儿煮汤圆的手艺越来越棒了,晚上睡觉前女儿还专门给妈妈留着一碗,作为她下班后的宵夜。王慧娟说:“尝了尝,觉得特别糯,心里格外甜……”

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只是蒲江教育‘逆行者’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但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在抗击疫情路上的平凡教育工作者们不平凡的付出。每一个参战的教育人不分男女、不论老少从不诉苦,他们只会说‘我报名’‘我来’‘我随时待命’‘服从组织安排’。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却铿锵有力地彰显出蒲江教育人忠诚、智慧、实干、担当的精气神!向蒲江教育的‘逆行者’们致敬!”

入党誓词言犹在耳

“逆行”老党员用热情温暖寒夜,用耐心传递大爱

他们,在队伍里面年龄最大,可是信心不输任何人,精神不输任何人,工作不输任何人;他们,是最美、最灿烂的教育“逆行者”。关键时刻,入党誓词言犹在耳。他们是蒲江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一、二支队临时党支部中的60后普通老党员,他们的事迹算不上惊天动地,却积极践行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言壮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忠诚、智慧、实干、担当”的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精神。

“战疫”打响,逆流而上 成都蒲江教育人共克时艰

2月2日早上,迎着冷飕飕的寒风,淅沥沥的小雨,蒲江县城高速路口,一场防疫“前线”的交接班正在火热地进行。“兄弟们,你们辛苦了,我们来换你们,快回家休息!”这是西来幼儿园书记孙利的问候。“要亮出党员身份,只能早到不能迟到,这是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局上任务分组刚到,孙利第一时间通知年轻队员要带些什么、做些什么。工作时,他先把几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安排好,协调好,便不停地在司机、乘客和车辆间调度、解释、问候。8小时后,他的运动计步有25328步,相当于跑了个半程马拉松。据了解,孙利今年已55岁,教龄三十九年,党龄二十年。2016年,为响应国家藏区脱贫攻坚号召支援藏区,他率先报名;本次局上组织突击队,他又冲锋在前。孙利说:“我老爸老妈已经走了,女儿也成家了,我家里没有其它负担,我也有这么棒的身体,国家有难需要我,作为党员干部理应带头。于情于理,我都必须上,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作为党员的初心。”

王顺军是一名60后老教师,也是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从腊月二十九(1月23日)起,他就参加了单位的寒假值班和疫情防控值班工作,春节期间他一直战斗在工作的一线阵地,有时忙到下午 2 点才抽空去吃午饭,有时自带方便面到单位将就凑合一顿。据了解,自从参加县教育局疫情防控突击队以来,他总是战斗在一线岗位;总是提前一个半小时做好准备;总是会设置好闹铃,生怕自己睡过了头。同时还叮嘱家属千万不要忘记提醒他准时到政协大门外乘车去工作地点。“有一次我们偶然得知王顺军同志是一位高血糖患者,他随时随地都带着降糖药片,有时在去工作地点的大巴车上服药,有时在上岗期间服药,有时忙起来还忘了服药。”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岗位上,王顺军密切配合同组其他几位同志严格把关、从不放过对一辆车、一个人的安全检查,突击队里有个叫彭浩的 90 后老师看到他岁数最大,多次说:“老师,您多休息,我帮您值班!”可是他从来没有答应过,他总是说:“我能坚持、你们也辛苦,也需要多多休息。”

蒲江实验外国语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王三忠是一名老教师,更是一名初心永擎、使命在肩的老党员。每次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他总是冲在一线,从无怨言。在此次服务区防疫卡点执勤中,作为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他带领着年轻同志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在接到局党委的召唤后,王三忠第一时间替换下学校年轻同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在紧张的疫情防控面前,王三忠的冷静与和蔼,睿智与热情总能让年轻的党员在这个料峭寒夜倍感温馨惬意。

“战疫”打响,逆流而上 成都蒲江教育人共克时艰

朝阳湖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甘吉良是蒲江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一支队三名60后党员之一。大年初六,他告别家人,和支队其他19名蒲江教育“逆行者”一起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在成雅高速蒲江服务区疫情检查点,甘吉良和年轻的突击队员一道,在凛冽的寒风中对经过的每一辆车进行登记检查、给每一位司乘人员检测体温……他还不时提醒身边的战友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告诫大家面对司乘人员要耐心点,再耐心点……

“你好,请你配合测量一下体温。”“你们车上几个人?”“车上每个人都要测体温,保证安全。”“请回家休息,尽量不出远门,祝你们一路平安”……这些话语,突击队的工作人员每天要重复几百次,每个简单平实的言语传递的是深情大爱。据了解,从1月30日起,蒲江疫情防控突击队教育支队的队员们就24小时不断轮班在岗位上。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将蒲江教育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昼夜的坚守,每一个人都坚定执着,抗击疫情,从血脉里迸发出最深沉的力量,万众一心,亲心协力,何惧?(辜丽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