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說到書法,想必大家的腦子裡會立刻想到篆、隸、楷、行、草…這些個字體,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米芾、趙孟頫…這些為書法大家。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作為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書法藝術正在用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藝術。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在如此璀璨的書法藝術中,有一個極為獨特,又飽受爭議的字體,它就如同武俠世界裡的獨行俠,孤傲而特別。它誕生於北宋末年,締造者為一位君主。這位君主自幼藝術秉賦,堪稱“帝王中的書畫一哥”,他就是宋徽宗趙佶。儘管宋徽宗趙佶在政治治國方面飽受爭議與詬病,但他在藝術成就上卻成績斐然。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宋徽宗-趙佶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書千字文》

書法“瘦金體”,就是他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雜糅各家,取眾所長,獨出己意。在23歲時,一貼《瘦金千字文》橫空出世。宋帝趙佶打破了前人書法裡藏鋒不露的要求,以最為飄逸灑脫的姿態將字裡行間的金鉤鐵畫挺勁而出。他釋放了字裡的鋒芒,使這種鋒芒,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靄然”的靈秀韻味,又有“屈鐵斷金”的剛烈個性,他為其取名“瘦金體”。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閏中秋月詩帖》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書牡丹詩帖》

從北宋末年至今,瘦金體自誕生以來一直有著極強的魅力,其追隨者不乏歷代書法家和學者,它被作為練習書法的絕佳選擇之一。但是,雖“闖蕩”書法界多年,卻似乎長期處於一個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題歐陽詢張翰帖後跋》

可能是其“出生”過於高貴,締造者的身份,讓它生來就與眾不同,帝王所創,無人能及。

可能是其“內心”過於孤傲,不合群的性格,讓它生來就特立獨行,世界之大,唯我獨尊。

可能是其“外表”過於特別,萬人迷的魅力,讓它生來就飽受爭議,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欲借風霜二詩帖》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瑞鶴圖題字》

的確,在當時的那個社會環境下,有誰敢去學習皇帝的書法!即便有後人在學,也始終不得其要領。因為這是專屬於宋徽宗一個人的風格字體,非一朝一夕就可練成。這種書法,看似瘦,然有肉,沒有一定的書寫功力和內涵,沒有氣定神閒的心境,是達不到“瘦金體”書法的效果。領略其精髓是需要時間和毅力的積累,後來人學其書法,能達到趙佶那樣成熟的藝術效果,寥若晨星!所以更多的時候,大家對瘦金體的態度只是欣賞和讚賞罷了。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看過瘦金體的人,都會有一種過目不忘的感覺。有後人試著去研究了其中的原因,當把字體放大後,你會突然感覺到每個字是如此的鮮活,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筆觸之間排奡縱橫,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通幅極具精神。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穠芳詩帖卷》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後有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被視為對“瘦金體”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真神品也。”

“瘦金體”:書法界的獨行俠,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獨步天下,誰與為偶”,這或許是“獨行俠”瘦金體的一聲哀嘆,這即是充滿戲謔之意,也是對書法界的一個警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