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守门人”的“十二时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今年春节与以往不同,有那么一群人,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弃与家人团聚,义无反顾返回岗位,从大年初一开始,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就是来自驻守西露天街道的疫情防控人员,他们的“十二时辰”让人泪目!


战“疫”一线“守门人”的“十二时辰”

——“守住”防控疫情“网络终端”。西露天主街语录塔出入口恰是风口,北风呼啸,手冻得很快就不听使唤。这个路口是西露天全域防控网络的“神经末梢”,其中辖区内小巷纵横交错,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守住这个“网络终端”,来自西露天街道、检察院、辖区派出所的20余名党员组成“党员战斗队”,采取“四六”工作制轮流执勤守候,确保“一人一车”都不漏,对一个疑点都不放过,严格疫情的排查防控。

“防疫人员冒险值守在一线,他们便成了家里最大的“疫情源。”“街道给我们发了口罩,每次回家都赶紧洗手、洗脸,给衣服进行消毒。”辖区派出所民警赵长河用这样的方式尽最大可能保护着家人,每次回家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也单独吃,碗筷都单独放着。

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西露天语录塔路口是西露天全域防控网络的“神经末梢”,只有守住这个“咽喉”才能打胜仗。

战“疫”一线“守门人”的“十二时辰”


——“守住”入口当好“门神”。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用以卫家宅、保平安等。在西露天街道福缘小区及金河湾小区,由街道、退伍军人事务局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尖刀队”24小时守护,给每个小区设置唯一一个进出口,对所有出入小区内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和测量体温。考虑到辖区老年人较多,小区卡点还安排了“大喇叭”每日循环疫情“广播”。

“同志,请停车,请问从哪里来?请配合登记测量体温”、“大爷,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染人,出门要带口罩,没什么事儿快回家吧,到家勤洗手。”这些话语现在成了“尖刀队员们”的口头禅。“这两个社区老年人居多,过年子女回家探望老年人的居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们有的时候‘被骂’的体无完肤,后来想想入党誓词,自己的心结就解开了”,队员白海峰说。

有这些门神们的坚守,现在的小区人少了、车少了,一切变得静悄悄,居民们都自愿“宅”在家里了。

从社区到街道,一张覆盖街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的网络已经织成,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露天人正团结一心、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