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很多中国人在还没有听到除夕夜的礼花之前,就先听到了一场防控疫情阻击战的集结号。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很多人匆匆挥别亲人,返回岗位,加入“最美逆行”的队伍,这之中就有在一线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在疫情的考验面前,他们以生命的名义,逆行

春节前夕,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态势,北京卫视作为首都主流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媒体使命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迅速反应、精心策划,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量,最大的规模,率先打响了一场宣传报道防控疫情的战役。曾经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生命缘》栏目,作为全国首档记录医患故事的新闻纪录片品牌,再一次成为高举旗帜冲在最前面的队伍。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坚定发声,传递勇气与信心


迅速蔓延的疫情,是对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团结与否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媒体忠诚与否、担当与否的考验。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面对考验,《生命缘》栏目无需动员,主动应战,雷霆出击,在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就迅速组建起前方五人报道团队,进驻到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北京地坛医院展开报道。由此,《生命缘》成为北京地区第一支进驻医院污染区持续采访报道的新闻队伍。仅仅2天之后,在大年初一晚间播出的《2020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生命缘》团队拍摄的画面就第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在晚会《祝福武汉 祝福祖国》的朗诵里,观众看到了北京地坛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刘景院,微笑着目送北京首例痊愈患者出院的画面,也看到了在除夕夜ICU病房中的患者吃上医生亲手送来的饺子的画面。在疫情牵动亿万人心的时候,这样充满温情的镜头,为全国观众传递出必胜的信念和温暖的力量。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此后,从1月30日开始,北京卫视在每晚的19:30黄金时间持续推出《生命缘》疫情防控特别节目,每天10分钟,为全国观众带来疫情救治一线最鲜活、最及时、最感人的医患故事。截至2月2日,《生命缘》已播出的4期节目,全国35城平均收视1.95%,单期最高收视2.1%,排名同时段前二,北京本地收视9.37%,位列同时段第一。《生命缘》在微博、秒拍上线的疫情防控宣传片,总播放量也超过了4500万。团队的出色报道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支持,《生命缘》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焦点访谈》,高长力司长主动将节目视频推荐给“学习强国”平台,并在广电系统中广为推荐。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疫情防控做出了十六个字的重要指示,首当其冲的就是“坚定信心”。媒体作为国家公器、政府喉舌,肩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疫情迅速蔓延,群众情绪紧张的氛围下,新闻媒体必须发挥“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的使命,鼓舞带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阻击战。北京卫视是首都媒体,《生命缘》又是深受全国观众喜爱和医务工作者信赖的品牌节目,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生命缘》以“使命有我”的决绝之心和无畏之心,在第一时间奔赴第一战场,以党性的指引,以生命的名义,发出新闻人的声音。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真实记录,呈现平凡与伟大


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就是最强大的力量。《生命缘》以新闻视角、纪录片语言、跟随式拍摄和体验式报道,树立起在新闻纪录片领域和医疗健康节目领域独树一帜的电视语态和品牌风格。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面对疫情,真实就是透明。节目组深入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室这样的“高危区域”,站在肺炎患者的病床前记录他们接受治疗和生活的画面,用真实的镜头破除掉观众眼前的那堵“墙”,也拆掉一些人心中的“藩篱”,让阳光和空气照射进来,让猜疑、误解和谣言失去容身之地。

面对恐惧,故事就是力量。《生命缘》团队讲述了污染区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每个故事都传递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必胜的信念。比如,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他在武汉考察疫情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牵动人心,《生命缘》记者拍摄到王广发主任在治疗期间坚持记录病程,把自己视为研究对象,为疫情治疗积累经验的画面,也记录下他痊愈出院,从一名患者回到一名医生,继续奔赴疫情救治战场的动人时刻。又比如,节目记录了全国年龄最小的患者,一名年仅九个月大的婴儿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逐渐康复的过程。事实胜于雄辩,故事就是力量,这些力量通过《生命缘》的讲述传递给观众,消弭人们心中的恐惧。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面对生命,细节就是温度。在跟随医务工作者拍摄的过程中,《生命缘》记录下很多不为人知,却又触动人心的细节。节目记录下医务人员在接触过患者后,用手背推动工作台的细节,一个手势的转变就是对安全最大的重视。节目记录下医生为小患者购买果泥和饼干,甚至为在酒店中隔离观察的孩子自费购买玩具的细节,一个职责之外的付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关爱。节目还记录下,刘景院主任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暴露耳朵给患者听诊的细节,一个在危险面前的本能举动就是对使命最大的坚守。在《生命缘》的镜头里,细节总能给予观众治愈心灵、抚慰人心的力量,这些细节让身处隔离区内外的他们与观众,变得不再陌生。

面对责任,平凡就是伟大。除了救治患者的生死时刻,《生命缘》也记录下很多医务人员真情流露的瞬间。由于拍摄正值春节期间,节目拍摄到了医务人员在病房度过的除夕夜,拍摄到刘景院主任翻看微信里家人吃年夜饭的视频,拍摄到医生把小患者抱在怀里看到他露出笑容的温馨时刻,拍摄到21岁的年轻护士面对记者问出的“你怕不怕?”说出“要是我们怕了,他们该怎么办”时的坚毅目光。这些动人的瞬间,这些质朴的话语,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平凡一面,也正是这种生活中的平凡,才让他们在工作中的坚守,变得更加伟大。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勇敢逆行,肩负使命与初心


在新闻事件面前,记者也是逆行者。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此次,《生命缘》团队进驻北京地坛医院的五个人是制片人李晓东,编导郭洪泷、杨懿丁,摄像张鹏、张杰。年纪最大的是摄影师张鹏37岁,最小的是导演郭洪泷32岁,其中三个人都有年幼的孩子。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腊月二十九接到任务时,郭洪泷正带着妻子和孩子坐在开往河南老家的火车上。到家后,他匆匆陪家人吃了一顿不是年夜饭的团圆饭,在除夕一早就登上了回北京的列车,晚上已经开始在隔离病房拍摄。妻子得知他要去的地方后,非常担心,非常纠结,但郭洪泷告诉妻子,他是《生命缘》的资深记者,团队在这个时候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信任和托付,他必须完成,因为这是一个记者的使命。在持续多天的拍摄中,郭洪泷重点记录九个月大的小患者接受救治的故事,作为一名年轻的父亲,郭洪泷用充满共情的镜头记录下这名小患者向医生阿姨“求抱抱”,在医生的手臂中露出笑容的温暖画面。在传染病重症监护病房,医生护士执行4个小时一班的轮班制,但刚刚进驻医院的第二天,郭洪泷就和摄像张杰完成了连续10个小时的高强度拍摄,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他们在工作中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当天拍摄结束已经是虚脱的状态。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五名记者都或多或少向父母隐瞒了自己的工作实情,除夕当天一直在忙碌工作的他们甚至都没有时间给父母拜个年,连给孩子准备好的电子红包都没有来得及在第一时间发出去。他们的工作吃住全部在隔离区内,摄制组每次进入ICU都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摄像机要用多层塑料薄膜缠起来,话筒也要经过消毒包裹。多天下来,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蚀得一片斑驳,所有人的手也因频繁消毒变得干裂、粗糙。困难面前勇敢逆行,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初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最美逆行,才有了这些令全国观众动容的生命故事。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在新闻事件面前,公众在关注事件进程的同时,也在监督着记者的一言一行,同为“逆行者”的新闻工作者们所展现出来的职业操守、专业水平和敬业态度,同样能够为社会公众注入理性、勇敢和信心。《生命缘》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新闻团队,2014年第一季《生命缘》播出时,栏目组内的7名编导,有5位都是怀有身孕或正值哺乳期的妈妈,她们挺着大肚子登上医用直升机,背着吸奶器奔赴医院采访的故事被各大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典型代表。5年时间里,《生命缘》团队始终延续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延续着对新闻的信仰与执着,延续着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全面传播,联动社会与人心


疫情防控不是医生一个群体的职责,它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群策群力。因此,在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时,北京卫视精心策划、统筹调动了频道所有相关优势资源,以多渠道、多平台、多类型的宣传报道,构建起一张联动社会与人心的网络。

除《生命缘》外,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健康品牌,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在疫情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就投入战斗,通过制作特别节目和科普宣传片,以最快的速度将权威、科学、易懂的防疫知识传递给公众,缓解大众紧张情绪,阻击谣言的传播。从1月28日起每天的18:05,北京卫视持续推出20分钟的《养生堂——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并在当晚21点黄金时段进行重播。在特别节目中,《养生堂》专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专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以及深度对话了北京佑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中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的院长,这些专家都曾亲自参与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治工作,是业内顶级的权威专家。节目组把从《养生堂》官方微信中征集到的观众最关心的问题直接提给专家,得到公开、透明、及时、权威的解答。截至目前,《养生堂——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在各类平台上的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两个亿,点赞量高达310.5万,每个点赞的背后都是一颗勇敢的心。

与此同时,刚刚在2019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向前一步》节目,继续发挥其在市民与公共领域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作用,于2月2日晚间黄金时间推出疫情防控特别节目,深入北京多个街道和社区,实地探访基层政府部门和党员群众防控疫情的有力措施,号召动员北京市民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守好自己家门口的防线。

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对开学造成的影响,北京卫视在北京市教委、教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录制推出了《老师请回答》系列特别节目,邀请北京市教委一把手,北京大中小学校长、名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帮助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课表和生活指南。北京卫视还将推出《午后空中课堂》,邀请名师对即将迎来中、高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此外,北京卫视还组织动员了众多社会公众人物和专业医务工作者,拍摄了大量以凝聚信心、鼓舞士气、辟谣纠错、普及知识为目的的科普宣传片。从1月26日至2月2日,北京卫视共播出防控疫情科普宣传片34版,近期播出次数已达到每天90次。同期,北京卫视在微博、秒拍等平台上线播出59支疫情防控节目卡段、宣传片,播放量超5000万。

北京卫视策划推出这些特别节目,旨在发挥频道在新闻纪实、健康医疗、民生服务等节目领域的权威优势,展现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多群体,共同加入防控疫情的行动,通过全社会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在各自岗位上的守土尽责,凝聚人心,坚定信心,收获安心。

像《生命缘》团队一样,所有记者都是最美逆行者,他们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在厚厚的口罩之后依然能够发出响亮的媒体声音,他们层层隔离服的包裹下依然能够感受到那颗蓬勃跳动的火热之心,他们与所有“逆行者”一样,在各自的战场上虽然不能握手,却依然心手相连,相互依靠。因这份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在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这场战役中,我们一定能够胜利。

“疫”线最美广电人| 以生命的名义,逆行——北京卫视《生命缘》深入疫情救治一线采访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