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祕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據說嵇康臨刑之際,顧日影而彈琴曲《廣陵散》。嘆息一聲,《廣陵散》從此絕矣,從容赴死。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這篇文章中說到,嵇康是因為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了“非湯武而薄周孔”而被司馬昭誅殺。

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嵇康的性格導致他被殺,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的。嵇康被殺並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多個因素的綜合。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個人、社會、政治。嵇康“捲入私人恩怨”,“性格孤傲得罪當權者”“受政治牽連”,如此種種才導致被殺。那麼接下來我來一一分析這三方面的原因。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1、社會原因:嵇康被捲入呂安與哥哥的嫡庶之爭,因信獲罪

呂安是呂巽的弟弟,他們出身官宦世家。早在嵇康在認識呂安之前,嵇康就先認識了哥哥呂巽,二人十分要好。嵇康甚至把呂巽當做自己的至交。後來通過呂巽認識了呂安,和呂安“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呂安的妻子十分貌美,他哥哥非常垂涎,於是就設計,把她灌醉後姦淫。呂安得知此事之後,十分憤怒,想去告官揭發哥哥做的這等醜事。嵇康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極力勸阻呂安不要去高官。

有學者認為嵇康是在和稀泥,其實嵇康比呂安更清醒,更瞭解形勢。

嵇康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呂巽是司馬召最信任的人,如果呂安去告官,呂巽可以和司馬昭勾結,串通其他官員,結果一定對呂安不利,呂巽肯定會借勢打擊呂安。

因為想到這一層,嵇康才去勸說呂安的。但是當時這件事已經在呂家鬧得天翻地覆,呂安和哥哥呂巽勢不兩立。

呂安是庶出,呂巽是嫡出,這場戰爭其實本質上是嫡庶之爭。

嵇康因為和呂安呂巽關係都比較好,所以他就出面做和事佬。他先撫慰呂安,讓他不要去告狀。安撫好呂安之後,他又去找呂巽談話,希望呂巽能夠愛惜呂氏家族的聲譽,息事寧人,不要把這件事情鬧到人盡皆知。

呂巽當著嵇康的面賭咒發誓承諾,絕對不會報復呂安,並以自己父子的名義發誓,絕對不會不傷害呂安,嵇康見他這麼誠懇,選擇了相信他。

於是嵇康又去勸解呂安。重言慰解,權衡利弊給呂安分析,呂安最後才沒有去告官,決定息事寧人。

誰知道這個呂巽竟是個奸猾狡詐之人。他看嵇康安撫好呂安之後,馬上親自出手指控呂安毆打母親,以不孝之罪狀告呂安,並且利用自己的地位和關係,暗中派人把呂安抓到獄中關起來。

如此一來事情不僅鬧大了,而且完全反轉了。

魏晉是以孝治天下,不孝在當時是大罪。為什麼要以孝治天下?因為天位從禪讓即巧取豪奪而來。如果主張以忠治天下,當權者的立腳點不穩,立論就比較難,辦事也比較棘手,所以一定以孝治天下。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呂巽又是呂家的嫡長子身份,他以這樣的身份去告自己的弟弟呂安,如果證據確鑿,那麼呂安一定是被判罪。結果就是呂安被流放到遼東。

流放在當時,僅僅只次於死刑。

嵇康看到呂安被誣陷入獄,他出庭作證,想要證明呂安是被冤枉被誣告的,但是,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呂安被流放之後,嵇康深深地自責,為此他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和呂巽絕交了。

在這封書信裡,他對呂巽說:

足下陰自阻疑,密表系都,先首服手誣都,此為都故信吾,吾又非無言,何意足下苞藏禍心耶?都之含忍足下,實由吾言。今都獲罪,吾為負之。吾之負都,由足下之負吾也。悵然失圖,復何言哉!若此,無心復與足下交矣。“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大意是,事情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呂安他非常相信我,他之所以容忍了你的惡行,是因為他聽了我的勸說。誰知道你竟然暗地裡包藏禍心,有意要構陷他。他現在被定罪,都是因為我辜負了他的信任,而我之所以對不起他,是因為你背棄了對我的承諾。事已至此,我們的朋友之意已決。

呂安跟呂巽的嫡庶之爭,嵇康被捲了進來。本來這件事情尚不能導致嵇康之死,但是,這件事因為鍾會插手,所以整件事情的性質迅速發生了轉變。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2、個人原因:嵇康性格孤傲清高,得罪鍾會,鍾會藉由信件打壓嵇康

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自己,“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遊山澤,觀鳥魚,心甚樂之,”“若道盡途窮則已耳。”

這些戶其實就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態度:我不想受到權勢的打擾,只想過真實平靜的生活。這種理想幾乎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心智正常,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人的理想。

嵇康和別人最不同的一點在於,他在自己短短的40年的生命中,努力地踐行,甚至為了實現這種理想,為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尊嚴,他甚至甘願選擇做鐵匠。他這種性格勢必會跟當權者產生矛盾。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導致嵇康死亡的一個關鍵人物:鍾會。

鍾會是曹魏開國元勳,官至太傅的丞相鍾繇的庶出幼子。他從小聰明博學才能出眾,在當時的京城洛陽是有名的貴公子,相當於於今天的王思聰。

鍾會這個人年紀雖小,但是心機頗深。他本來有機會擔任更大的官職,但是他卻屈尊在司馬召的幕府中做一個類似於管賬的工作。他這樣做其實就是要討司馬昭的歡心,果然,這個馬屁拍到了點子上,他確實被司馬昭當做心腹。司馬昭不管大事小事,都會讓鍾會參與謀劃。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鍾會年少的時候就聽說過嵇康的名望,但是他不敢去見。嵇康名氣太大了,他覺得自己太卑微。後來他官做大了,自信心爆棚,突然就覺得自己可以去拜見嵇康了。

但是他這個人又特別招搖,他去見嵇康的時候,叫了一大幫洛陽城裡有名氣的青年才俊,一群人風風火火地到嵇康家裡。當時嵇康正在鍛鐵,根本沒理他,看都沒看他一眼。

鍾會站了一會兒,自討無趣,顏面掃地,正準備轉身離開,這時,嵇康停下手中的活,高聲地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非常機智,馬上應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這件事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鍾會這個人心理比較陰暗,錙銖必較,嵇康生性倨傲又當著眾人的面不給他面子,他當然記恨在心。他自恃才高八斗,所用計謀無所不中,被嵇康這樣不屑的態度當眾羞辱,心中的怨恨,怎麼發洩怎麼排解呢?鍾會便尋找機會想要狠狠地報復嵇康。

這不,他終於等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呂安被流放的時候,寫了一封信給嵇康,言辭非常激烈,就是這封信害得嵇康丟了性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段話:

顧影中原,憤起雲踴。哀物悼世,激情風厲。龍嘯大野,虎睇四合。猛志紛紜,雄心四據。思躡雲梯,橫奮八級。披艱掃難,蕩海夷嶽。蹴崑崙使西倒,踏太山令東覆,平滌九區,恢維宇宙。斯吾之鄙願也,豈能與吾同大丈夫之憂樂哉?

這段話明顯就是要打倒當時的政治權威,要改造一箇舊世界,重建新秩序,重新診斷國家恢復理想的能力。這樣的話說出來,一定會因言獲罪。一個帶罪流放的罪犯,說出這樣的話來,是想幹嘛呢?並且還在信中還邀請嵇康和他共同參與謀事,所以嵇康受牽連在所難免。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3、政治原因:嵇康與當權者不合作,自成一派,司馬昭容他不得,只能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嵇康因信被捕關在獄中,有太學生3000人上訴請求,以嵇康為師,又有豪俊之士跟隨嵇康一起入獄。所以,嵇康入獄事件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群體性的事件。

作為當時的執政者,如果不採取暴力手段的話,有什麼樣的理由可以讓這些讀書人快速解散,信服呢?所以這樣去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嵇康因為呂安牽連被捕,主持嵇康這個案件庭審的人正是鍾會。

鍾會早就想整嵇康了,現在天賜良機,他馬上親自跑來主持嵇康的庭審,擺明了就是想要借這個案件置嵇康於死地。

按理說呂安因為被流放,所以即使說了出格的話,心懷怨恨,發洩情緒,對嵇康而言,最多就是交友不慎,罪不至死。

但是鍾會肯定不會放過他。鍾會在審理這個案件的時候,故意繞過了呂安書信這個關鍵點,反而把嵇康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價值取向,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來加以評判,這樣一來,嵇康必死。

鍾會對嵇康案件最後下結論在《世說新語·雅量》中是這樣記載的:

今皇道開明,四海風靡,邊鄙無詭隨之民,街巷無異口之議。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昔太公誅華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負才亂群惑眾也。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

在古代社會,殺人必須要有藉口,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誅殺嵇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無非想說:

①現在是太平盛世,全國人民一致認同司馬昭的統治,但是嵇康卻用行動來表示他對國家和社會的不滿;

②嵇康既然不被現行體制所用,自創一套生存方式,那他就破壞了社會和國家的團結與和平;

③不殺嵇康就沒有辦法維護現行體制的純潔性。

所以,嵇康必須要殺。他本來作為一個文人雅士,可以安居餘生,但是卻捲入了政治網羅之中,最終難逃一死。雖然表面上看“嵇康等見誅,皆會謀”,但是歷史上記載的是“司馬昭殺嵇康”。

也就是說,歷史學家們都看到了歷史真實性的那面。作為獨裁者的司馬昭,他用維護現行體制純潔性的理由,借鍾會之手除掉嵇康。嵇康對獨裁統治者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司馬昭容他不得。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能夠真正威脅到皇權專制絕對權威力量的,正是像嵇康這類通達事理,理智健全,並且有文化號召力,尤其還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的不合作者。司馬昭特別不能容忍,嵇康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優秀人物,他不僅採取了不合作的政治態度,他甚至還給出了一種實實在在可以踐行的生活方式。哪怕在旁人看來,嵇康的生活方式比較艱難,但是,畢竟他能夠獨立於權勢之外,能夠維護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心靈自由。

如果天下的仁人志士都像嵇康這樣,不把體制當成體制,也不審時度勢,不合作,效仿嵇康,那麼這對當權統治者就構成了致命威脅。

追求權勢獨大的統治者,諸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他們一定看到了思想自由對於權勢的威脅,所以司馬昭一定會殺掉嵇康這類人。

司馬昭怕嵇康才智過人,蠱惑群眾,造成社會動亂。因為在嵇康因呂安書信受牽連而入獄後,有大批的追隨者,請願者。

司馬昭一定消滅這個榜樣,一定要杜絕嵇康領袖人物。嵇康對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產生了人格和精神上的巨大吸引力。


竹林七賢之嵇康:為何古痴今狂終成空?揭秘嵇康被殺的真正原因

事實證明,司馬昭殺嵇康,確實對其他的追隨者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向秀是嵇康年輕時候最親近的朋友。繼嵇康事件之後,向秀倉皇失措,不知道如何自處。在那年的冬天,他就放棄了隱居的生活,參加了當地的推舉計劃,去做官了。

向秀其實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朝廷表示,他放棄原來的生活方式,並且願意和當權者合作,他願意做出妥協。

司馬昭當時聽說向秀來到洛陽,還特別召見了他,並且嘲諷他,你以前不是說要當隱士嗎?現在你為什麼要委屈自己跑到這裡來?

向秀說,古代最有名的隱士,也不過是脾氣倔強之人,不足以讓我過分仰慕。

向秀就說這話當然是為了自保,也是無奈之舉。

但是司馬昭聽了很高興。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想要的就是這一天,獨立知識分子終於對權勢投降了。

嵇康被殺。“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雅音於此絕矣。”

嵇康所嘆息的是不依附於權勢,不囿於流俗,有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的文人精神從此絕矣;是感嘆自己已經到了道盡窮途的境地,因此從容就死,在所不惜。

後人對嵇康的為人行事的精神的景仰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大約是看到偉大的靈魂,而自己是平庸凡俗之子,希望藉由嵇康得到一點點的激勵。

一代名士嵇康,因為個人性格清高孤傲,得罪了極有勢力又心胸狹隘的鐘會;因為社交,捲入了呂安與哥哥的嫡庶之爭,因信獲罪;更因為自己身體力行追求真正的隱者生活,不與當朝的執政者合作,最終導致了殺身之禍。只留下後人一聲嘆息:不知風度為何物,古痴今狂終成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