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黛玉從不勸寶玉立身揚名?

阿布8815


古人學習的目的就是立身揚名,躋身官場,實現光宗耀祖的理想。

身為國公府的嫡出公子,當朝貴妃的弟弟,賈寶玉被家族賦予了振興家族的使命。他就應該讀書上進,立身揚名。可是賈寶玉偏偏不愛讀正經書,不愛與為官做宰的人交談,不愛參與官場上的社交活動。因此不僅賈政逼寶玉立身揚名,就是薛寶釵和史湘雲也經常勸他讀書。

薛寶釵和史湘雲等人見寶玉成天在大觀園裡廝混,“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白白浪費了學習的大好時光。

或如寶釵輩有時見機導勸每天在大觀園裡甘心當丫頭獨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等話,所以深敬黛玉。

林黛玉不勸賈寶玉讀書上進的原因如下:

第一,林黛玉知道,寶玉不喜歡與那些欺世盜名的士大夫為伍。

寶玉最討厭的事情是迎來送往,他不願意與那些欺世盜名之輩,說一些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話。

寶玉捱打後,賈母不讓他出門,寶玉樂得在大觀園裡閒逛。

那寶玉本就懶與士大夫諸男人接談,又最厭峨冠禮服、賀吊往還等事,今日得了這句話,

第二,林黛玉不在乎夫貴妻榮,寶玉是否有出息,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相親相愛。

薛寶釵勸寶玉讀書,揚名顯貴,是為了將來自己結婚後,能夫貴妻榮,得一個誥命。

黛玉不在乎丈夫是否有出息,是否能給她鳳冠霞帔。她只想與丈夫一起安安靜靜地過日子。在黛玉眼裡北靜王都是臭男人,因此黛玉不要賈寶玉立身揚名,給自己帶來榮耀。

第三,林黛玉清楚賈寶玉的個性,他不適合為官做宰的。寶玉只適合當一個富貴閒人。

賈寶玉本性純良,不喜歡爭權奪利,也不是好勇鬥狠之人。他如果做官,就是第二個賈政,淹沒了自己的天性,在政治上也沒有什麼建樹。

賈寶玉沒有心機手段,在官場傾軋中,寶玉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林黛玉知道寶玉的特點,她不想寶玉涉險,因此不全說寶玉立身揚名。

第四,林黛玉不嫉妒寶玉整日與丫鬟為伍,為丫鬟做事。

寶釵等人認為,男人就應該做大事,不應該兒女情長。寶玉成天去找林妹妹,哄林妹妹高興;或者替丫鬟搗騰胭脂膏子。這些都不應該寶玉做。再者他們不喜歡寶玉與其他女子接觸,因此勸寶玉去讀書,離開林妹妹和丫鬟。

黛玉不覺得男人不該兒女情長,她認為人生在天地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應該強求。只要根據自己的心願活著就好。寶玉愛給丫頭充役,也沒有什麼。人是平等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什麼,只要寶玉高興就好。

因為寶玉替丫頭做事,帶出了幌子,黛玉還勸寶玉,注意一些,別留下把柄被賈政知道,免得捱打。

因為林黛玉懂賈寶玉,所以寶玉深敬黛玉。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潤楊的紅樓筆記


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古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夢想,自科舉制以來毫無例外,紅樓夢中的男主角是賈寶玉,在書中他也是一個被父親以及母親,還有其他人逼著學習的人,希望他可以贏得功名利祿,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黛玉從來不勸寶玉立身揚名,那麼這是為何呢?

一、惺惺相惜 寶玉獨傲

寶玉之所以喜歡黛玉,就是因為他們更多的心靈相通,用惺惺相惜這個詞來形容他們二人最為貼切,他們都是反封建社會的主要代表。

從整部書來看,寶玉對古人的四書五經完全沒有興趣,這一點黛玉是看在眼裡,因此也從來不去逼迫他而是曾與他一起度過西廂記之類的在當時不上大雅之堂的書籍。

另外,黛玉知道寶玉最討厭的事情就是迎來送往,不願意與欺名盜世之輩夥同,和他們在官場上說一些言不由衷,並且冠冕堂皇的話。

所以從寶玉的性格上來看,他就是不適合做官的,因此黛玉也從來不強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二、純潔愛情至上

黛玉不勸寶玉揚名立身的一個原因,是從她本身的愛情價值觀所出發的。她在乎的並不是榮華富貴,也不在乎寶玉是否有出息,她最在乎的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親相愛。

與寶釵相比較,寶釵勸寶玉讀書金榜題名,是為了讓自己將來在婚後可以夫妻榮華,光宗耀祖。

而黛玉則不是,黛玉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和寶玉度過浪漫的,在賈府這樣的背景之下,如果不這麼快的走向衰落。

他們二人完全不用擔心經濟問題,可以吟詩作賦,喝酒品茶,過上浪漫而且理想的生活,而不是混在官場,爾虞我詐。


三、不認同賈政錯誤教育觀念

在紅樓夢中,黛玉的舅媽王夫人對她很是刻薄,但是他舅舅賈政對她則很好,所以黛玉也比較喜歡這個舅舅,唯一不喜歡他的一點可能就是對於寶玉的教育方式。

賈政對於寶玉的教育完全是出於老爺子對他的教育,而他始終沒有從寶玉的個性出發,只是懷著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一不好好讀書就要動手打人。

然而這種方式很明顯是錯誤的,深受儒家影響的賈政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因材施教這個問題,關於封建綱常倫理的需要寶玉也只能順從而不敢明面上反抗。

黛玉深深的看到了這一點卻也無能為力,因此只好自己順著本心不勸寶玉立身揚名。

所以,黛玉不勸寶玉立身揚名的原因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三個字:懂寶玉。愛她怎麼會讓她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呢?這就是黛玉的邏輯,所以他從來不勸寶玉去讀考取功名的書籍。


微光人文



想想黛玉一個失去母親的小小姑娘到外祖母家來投親,她最缺少的是依靠、是親人的呵護、是安全感,這些都是賈母給她的。

一個成長中的小姑娘她也需要同伴,賈府的三春姐妹理應是黛玉成長的同伴。

可是偏偏賈府裡還有一個似曾相似的小表哥寶玉,兩人情投意合耳鬢廝磨一個碧沙廚暖閣子里長大,親情溫暖、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寶哥哥就幾乎成了成長中黛玉的整個世界了。



偏偏命運不濟的黛玉父親又病重去世了,黛玉遠赴江南探父病、送父終,黛玉的世界裡更加是剩下至親的外祖母和暖心的表哥寶玉。

黛玉喪父,再次歸來二進賈府。

寶玉在黛玉回江南探父病、送父終期間已經成長為一個初識風情的少年人了,並且送走了第一個在夢中初試雲雨的情人秦可卿、第一位同窗好基友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寶黛兩個初長成的少年小兒女都面臨了情感上的生離生別的創傷、生活中巨大感情空洞。正在這個時候黛玉回來了,兩個一起成長多年的少年小兒女重逢了。

這一次寶黛重逢春風化雨、落花成陣,大觀園裡寶哥哥領著林妹妹共讀《西廂記》………

這是寶黛共同的愛情新天地,寶玉多情善感由來如此、黛玉多愁多病宿命生成。在彼此相愛面前,科舉功名算什麼?黛玉的父親就是探花及第、仕途順利,可是棄女而去留黛玉孤單一人在世。寶玉愁什麼“烈火烹油、鮮花簇錦”的賈府,才思清奇、相貌俊美的少年國舅爺寶玉前程錦繡。

沉浸在初戀愛情中的小兒女寶黛現在什麼也不缺,大觀園四季美景、錦衣玉食。寶黛唯缺一個天長地久不分開的“婚約”,成就這美滿幸福的人生理想。

寶黛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心只求常相守。

個人以為沉溺於愛情之中不能自拔、心無旁騖但求相守到永遠,應該是黛玉不曾勸過寶玉立身揚名的根本原因吧。


阿丹151014015


林黛玉在《紅樓夢》中一直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在很多人眼裡,功名利祿於她眼中如同浮雲一般。

賈寶玉的身邊更是女孩們捧著,圍著,處處遷就著,大部分女孩不排除想飛上枝頭做鳳凰的動機。

但唯獨林黛玉對賈寶玉時冷時熱,偶爾耍點小脾氣,不理他,並且從來不勸賈寶玉積極上進,考取功名。



也正是這個原因,賈寶玉也對林黛玉打心眼裡喜歡和尊重,更是林黛玉帶給讀者不食人間煙火的原因之一。只是,大部分讀者,並沒有參悟更深層的含義。

那麼林黛玉究竟能讓世人驚歎到哪一步呢?她與薛寶釵最大的不同就是,薛寶釵把各種考取功名的理由掛在嘴上,為了功名利祿費盡心機。

而林黛玉不同,從骨子裡是對這種人生觀蔑視的,就像我這個自詡文化人一樣,看不起做生意和做官的人。



林黛玉的經歷是很跌宕的。做為林家唯一的血脈,父母從小對她百般疼惜,並且著力於培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而這些流程下來,使林黛玉對功名那些過程以及意義,早已爛熟於心。

更重要的,也使她變得清高。只是很不幸,母親過世,林黛玉迫不得已寄人籬下,進入賈府。

偶爾的一次,正好遇到元春探親。作為皇帝寵妃的元春在聚會上提議吟詩作對。此刻的林黛玉內心有點小激動,竟然把這樣的遊戲當作是金殿的考試。

她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用自己的實力和才氣把眾人比下去。結局也相當不錯,她不僅贏得了元春的讚許,更是為賈寶玉作詩一首,一時間風光無限。

這樣來說,林黛玉並非不具備薛寶釵那種俗世的功名利祿理論。只是,林黛玉對功名錶現的一點都不熱心。



在林家的時候,林黛玉是掌上明珠,不喜歡說話,也沒人去怪罪她。到了賈府就不同了,規矩得隨著自己的處境改變一下,畢竟是在別人家中。

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賈母問她讀的什麼書,她如實回答,當她問及府裡的姐妹讀什麼書的時候,賈母說她們就看過一些書,認識一些字,不至於什麼都不會。

黛玉便暗自揣測賈母很不喜歡府裡的女孩去讀那些功利的書,女孩子就應該老實一些。

寄人籬下,林黛玉很無奈的活在夾縫中,父親培養的那些東西,她只有放在心裡。按照賈府的習慣,林黛玉逐漸適應了那種女孩少讀書的規則,逐漸淡化了以前對功名的推崇,讀書也逐漸的成了樂趣,到了另一種境界。


簡十一讀文史


為什麼黛玉從來不勸寶玉立身揚名。我想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黛玉出身高貴。

從林黛玉的出身——父親巡鹽御史(前科探花、蘭臺寺大夫),母親賈府最尊貴的小姐來看,黛玉雖然不像元春一樣“富貴已極”,但也基本上處於上層階級。也許她覺得對於聰明人來說,富貴這東西如探囊取物,輕而易舉,故而未免不當回事。而最珍貴的,反倒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從林黛玉的另一個出身——前世是絳珠仙子來看,她的任務也只是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即還淚。對於仙子來說,富貴榮華這樣的俗物,未免褻瀆了清淨的女兒之心、女兒之境。

其實薛寶釵之所以力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還是因為她出身皇商,深知官府的好處,而為商之道,倘若沒有官方支持,可以說是非常艱難。所以她很羨慕別人的榮華富貴,“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正是這種心態的集中表現。

第二,黛玉知道寶玉的性格,並且和他志同道合。

有一次史湘雲說薛寶釵不經意間勸賈寶玉學學仕途經濟,結果被賈寶玉當場不給面子,幸虧薛寶釵有涵養,遇到林黛玉,不知道會哭成什麼樣呢!然後賈寶玉就說,林妹妹從來不說這混賬話。要是她也說這混賬話,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這說明,寶黛二人互為知己,都認為真誠的感情大於一切,彼此對於對方的需求,也只是純粹情感上的需求,其他的倒在其次。所以黛玉可以容忍寶玉有襲人,可以容忍寶玉吃女孩嘴上胭脂,卻不能容忍“金玉良緣”。那是因為她知道,那些“皮相”之愛根本算不得什麼。她林黛玉最需要的,就是賈寶玉發自內心的,真心實意的關愛。

寶玉最討厭的是什麼?就是好好的女孩學的沽名釣譽,入了祿蠹之流。從這個角度來看,寶黛二人的作風,頗有一些像莊子。莊子就認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其實完全是對於某些人的誅心之論。很多人為了得到榮華富貴不惜喪失自我,喪失人性。所以他一直很討厭薛寶釵勸他薛仕途經濟,而林黛玉也一直認為薛寶釵心裡“藏奸”。


半瓣花上閱乾坤


林黛玉從來不勸賈寶玉安身立命,科舉入仕,並非她反對世人都孜孜以求的上進路,而是她瞭解賈寶玉志不在此。知己就該包容理解對方的思想和作為,就像俞伯牙的琴音只有鍾子期懂得一樣。


(第三十二回)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帳話。”

賈寶玉不愛走讀書科舉路,嘲諷賈雨村等人為“祿蠹”,拒絕與他們結交。為此襲人經常勸,薛寶釵和史湘雲也參與勸說,都被賈寶玉當場“打臉”。唯獨林黛玉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那麼,林黛玉是否也與賈寶玉一樣厭惡科舉仕途,視功名利祿為糞土呢?答案顯然是:否!

一,林黛玉絕不反對“科舉仕途”

林黛玉絕不反對科舉仕途,她父親林如海就是科舉入仕,更成為那一屆頭甲第三名,高中探花郎。

林黛玉與林如海父女感情篤深,她敬愛父親也不會反對科舉仕途。何況科舉仕途沒什麼錯。

林黛玉的開蒙老師是同樣進士出身的賈雨村,雖說不如林如海榮光,能金榜題名就是絕對本事。在科舉考個秀才舉人就光宗耀祖的時代,進士的含金量註定這些人是社會的精英。


林黛玉自小接觸聖賢文章,出身書香門第,耳濡目染也不會拒絕科舉。她來賈家不過七歲,已經熟讀《四書》,房內藏書多有相關學問。比較賈寶玉十一二歲還被父親操心,要學裡“太爺”賈代儒督導賈寶玉背熟《四書》,兩者高下正是林家與賈家的差距。

二,林黛玉為何不勸賈寶玉“科舉仕途”

林黛玉不勸賈寶玉在仕途功名上用功,是瞭解賈寶玉並非那條路上的人,也清楚賈寶玉志不在此。

林黛玉的價值觀很超前。她不像賈寶玉一般針對具體事務表現喜好,更多出於對人的尊重。

賈寶玉不喜歡科舉仕途,不是科舉仕途不好。人生在世安身立命各取所需。林黛玉理解他不想科舉,討厭“祿蠹”們醉心名利。不勸賈寶玉,是理解包容他的追求,並不是兩人追求相同。

(第三十二回)寶玉又說:“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

知己,就是要了解讀懂對方。心有靈犀一點通,是雙方默契的互相認可。林黛玉因為了解賈寶玉而不勸,與是否應該科舉無關。


三,林黛玉也勸過

(第十九回)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內說道:“你又幹這些事了。幹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便是舅舅看不見,別人看見了,又當奇事新鮮話兒去學舌討好兒,吹到舅舅耳朵裡,又該大家不乾淨惹氣。”

林黛玉勸過賈寶玉,脂硯齋看得清楚【庚辰雙行夾批:一轉,細極!這方是顰卿,不比別人一味固執死勸。】

寶黛二人自小一起長大,性格並不相同,磨合過程一定也是互相碰壁。尤其賈寶玉初見林黛玉就砸了玉,讓她一生難忘,林黛玉雖說總小性,卻極少碰觸賈寶玉逆鱗。

賈寶玉不喜仕途,林黛玉認為沒什麼不對。人生在世,有管仲李斯,房微杜漸,文天祥、張居正這種家國天下為己任者,但更多人像李白、杜甫、溫庭筠、柳永、秦觀……做一個讀書人未必要仕途好機變。

林黛玉不勸賈寶玉的原因,賈寶玉懂得。他所謂“混賬話”,未必是內容混賬,而是對方不理解自己,話不投機還自以為是“混賬”。賈寶玉也不認為薛寶釵與史湘雲錯,只是對方既然不理解自己,話不投機不如不說。

現代人每天都在追求名利,卻抨擊薛寶釵勸賈寶玉科舉功名行為,大可不必。也完全沒必要恭維林黛玉,因為林黛玉只是理解包容賈寶玉,不是反對科舉功名。科舉功名在那個時代不到不錯,還特別對。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君箋雅侃紅樓


歲數小,沒意識。

要還淚,能廝守。

能看穿,樂逍遙。

有保障,不用愁。

通靈玉,絳珠草。

太虛境,無極崖。

“書未成”,應主要指這“後四十回”,因“芹為淚盡而逝”。所以還是應該細讀的。

咱以前也認為後四十回是高鄂所續,就草草翻過了事,其實也大有看頭……應是“一芹一脂”披閱增刪潤色者原筆原意。

一陰一陽之謂道。

作者根深蒂固的思想和寫作手法,要不作者就難受,感覺沒有寫清楚表達不完整?

襲人情榜封為“情箴”。箴通針,有規勸、勸誡之義。

襲人,本姓花名珍珠,花珍珠。

花自芳,是襲人的哥哥。

襲人位列又副刪第二位,晴雯位列第一。

晴雯情榜封為“情勇”,好理解些。

賈寶玉林黛玉一見鍾情?

有些相像又好像不像。兩可之間,正是作者寫作手法奇怪,而因此產生奇幻奇妙之處……似夢非夢間。

《紅樓夢》的藝術價值是什麼?

咱不是學藝術的。姑且妄說妄談一句:紅樓夢的美學價值也是其藝術價值的體現唄。體會到其藝術價值的“真誠"。

《紅樓夢》到底寫什麼?

道情儒情釋情……人情……情……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一位女主角。

咱認為她(他)是披閱增刪潤色者之一在書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實現。

以今天的眼睛看,《紅樓夢》裡沒有帥哥。“畸形男”到不少,賈寶玉可位列男一號。

以今天的眼睛看,《紅樓夢》裡到處是“畸形”美。身體不運動,思想不學習,眼界不開闊,更為要命的是,人們那時候就知道節育不生產了,進入低欲社會,不符合自然進化律。唉,必竟是小說。

以今天的眼睛看,生產不進步,科技不發達,人性扭曲。沒有大學校,沒有社會大生產……

以今天的眼睛看,只有少數幾個男女還算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賈寶玉辮子上有四顆大珍珠,他生命中與之有婚配關係的有四位奇女子:妙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

賈寶玉頭髮上鑲珍珠,熠熠生輝。

賈寶玉會打扮自己,生活有詩意。

賈寶玉有珍珠,襲人本姓花,名珍珠。

賈寶玉出門戴冠子、勒子。考古發現的明朝的冠子,華美至極……

史湘雲就是一顆大珍珠,結果被弄丟了……

賈寶玉得了一個大的金麒麟,被他丟在花架下,史湘雲撿得,成就一段姻緣。對賈寶玉來說,好比一顆珍珠丟了。而又因金麒麟伏白首雙星,了卻一段風月。

賈寶玉性的覺醒和情的閱歷。

一場幽夢同誰近

千古情人獨我痴。

賈寶玉秦可卿在太虛幻境中雲雨,這是作者寫在書裡的。警幻仙姑遵今祖寧榮二公深囑,引導賈寶玉。

秦可卿,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賈寶玉的“性啟蒙者”,春夢的實際操作者。很明顯,秦可卿是作者“意淫”的結果,且“意淫”出了“兼美”二字。

“意淫”“兼美”二詞是作者獨創首創,功力了得。秦可卿魂歸太虛幻境,掌管情司,賈寶玉口吐鮮血,也是用情極深矣。

可以說,秦可卿是作者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實現,賈寶玉深予與之融合,也是秦可卿本我自我超我的載體,吐血也就近情近理了。

《紅樓夢》的結局為什麼那麼悽慘?

作者立意如此,不如此不足以傳情達意。

有關《紅樓夢》薛寶釵對林黛玉到底是惺惺相惜還是虛情假意?

作為普通人,應是惺惺相惜?

作為對賈寶玉的爭奪,則虛情假意?

為什麼這樣說:林黛玉惺惺相惜,薛寶釵虛情假意的成份大?

林黛玉情榜中封為“情情”。

賈寶玉情榜中封為“情不情”

薛寶釵情榜中封為“無情”。

林黛玉道情中有儒情……薛寶釵儒情中有道情……

賈寶玉人情中有道情儒情佛情……

那麼什麼叫情?……

人都有好奇心想像力表現欲喜猜迷……人的天性,作者也深知。

於是作者開啟“逗你玩兒”“甄士隱”模式,這一逗,就三百多年。

可見,作者玩兒的功力深不可測,尤其對於今人的感覺,傳統文化的魅力。

男歡女愛,人之本能。食色人之性也,於是作者也借風月之情,擺出了“八卦迷魂陣”,欲說還休伏脈千里……唉唉唉

賈府三豔在賈母心中地位都一樣嗎?(這一問有點彆扭哇)

元春迎春探春,賈府三豔。(林黛玉史湘雲薛寶釵也是三豔)

在賈母心中地位一樣。賈母是極愛孫女的。

林黛玉是“三生石畔絳珠仙草”,為還淚神瑛侍者賈瑛賈寶玉甘露而下凡。

林黛玉沒有“熱毒”和“冷香丸”,她是“香芋”,有的是才情詩意生活的瀟湘館。

林黛玉外表柔弱,內心強健,頗具俠骨柔情和蜜意……

幸福:廝守

快樂:詩社

憂傷:分離

元春為啥不喜歡黛玉?

這是從何而來?應是從“紅麝串”說起吧。

元妃贈品有別,也難怪人們心生疑惑和不解。讀的細啊!這也和後四十回中,金玉良緣夢想成真大有關係吧。

從此也體會到,披閱增刪潤色者們前赴後繼地披閱增刪潤色的功力和苦心,也從側面印證了後四十回是“一芹一脂”的原筆原意。

只是“書未成”。也不好成啊。前八十回文網文心編織細而密,“一芹一脂”也無心力對榫矣!只能嘆嘆嘆啊。

《紅樓夢》十年辛苦不尋常字字看來皆是血。這部書是作者和披閱增刪潤色者們的精血之作。

《紅樓夢》古之小說集大成者。上承古下迄今,至今中國小說無人超越。她承載了太多文化的因子,至今人們喜聞樂見,也充滿哀怨……

《紅樓夢》在網絡時代,更成了愛好者們的樂園大觀園桃花源,休閒的好去處,樂此不疲樂不思蜀,開發智能挖掘潛力想像力的太虛幻境……

為什麼史湘雲和妙玉也不好好想想怎麼樣嫁給賈寶玉泥?

還是門第觀念吧,門當戶對,這麼個大家族,得多多考慮吧?肥水不流外人田?要流也流自家地?

賈寶玉就是現在人們口中傳說中的“白馬王子”,林黛玉薛寶釵妙玉史湘雲就是傳說中的“灰菇涼”,那有“灰菇涼”不愛“白馬王子”的。

中國的遠古神話是如何形成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怎麼專家們說《紅樓夢》只有80回本,後四十回是續作泥?

作者和披閱增刪潤色者們,以及學者們和能看懂的人。

咱還是門外漢,正努力地體會泥。

《紅樓夢》作者為什麼只寫了八十回?

作者寫了前八十回是肯定的了。至於“全書只寫了八十回”,這一說法已深入人心。

是不是隻寫了前八十回,從現在咱的閱讀理解看,不是。全書是寫完了的,而且不只一個版本,應有兩個版本,從120回本也可感覺的到。

前八十回的文末,語氣多麼地自然連貫,就等著看八十回以後的文字了。“書未成”應指全書的精雕細琢查漏補缺經脈貫通,很遺憾,沒有完成。

所以,120回本的後四十回,是披閱增刪潤色人員的“增”為主,全書大體是完成了的……換句話說,“後四十回”是“一芹一脂”的原筆原意……

賈寶玉,是一僧一道把其投入人間。通靈寶玉隨其入世。

在太虛幻境,神瑛侍者前生是通靈寶玉,通靈寶玉前生是頑石。

賈寶玉是否已經歷了“三生三世”?

“三生三世”,眼熟。林黛玉就是“三生石畔”絳珠仙草。

男性身體裡有一個女人,女性身體裡有個男人。

或者說,男人身體裡住著很多人,女人身體裡也住著很多人。

賈寶玉,是作者從一個男性的角度去寫的。

作者本就是一個男人,所以他對男性男人描寫極為成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枉凝眉》應怎麼解?咱也試著解一下,充個數。

這支曲也是對全書主要人物結局命運的最後總結,誰生存到了最後,賈寶玉史湘雲白頭攜手,回過身看過往,不禁悲傷滿懷……賈寶玉是神瑛和侍者(通靈寶玉)的合一……既然要總結,賈寶玉是人物核心的核心,作者要儘可能把與賈寶玉終身大事婚配之迷牽扯的四個奇女子囊括其中……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

是指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妙玉合而為一,陰陽合體。主要是指賈寶玉。

一個是美玉無瑕

是指林黛玉賈寶玉妙玉合體。主要指妙玉。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要遇著他

是指史湘雲和賈寶玉白首雙星相遇。

下面幾句總括賈寶玉和史湘雲相遇後白頭攜手走過春夏秋冬的無奈與悲涼……以及賈寶玉對四位奇女子的深情回望。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話

一個枉自嗟呀(林黛玉)

一個空勞牽掛(薛寶釵)

一個是水中月(妙 玉)

一個是鏡中花(史湘雲)

以下兩句主要是賈寶玉在史湘雲逝後,想起過往,不禁悲傷滿懷……也是四位奇女子的深深回望。

想眼中能有多少珠淚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金風送爽,秋天又引發悲緒。枉凝眉,你再怎麼愁苦悲傷,也是枉然啊!

《枉凝眉》這支曲,是作者又一次的詠歎調。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妙玉,是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和賈寶玉前前後後結緣的四位奇女子。

縱覽全書,可以再一次體味《枉凝眉》的悽婉聲韻,也可醉魄銷魂。

一曲《枉凝眉》唱盡了作者和賈寶玉的心事,四位青春好作伴的少女淚盡,賈寶玉的淚水也不盡奪眶,賈寶玉又何嘗不曾還淚……

《關山月.秦觀懷古》

晴雯吳雯吳玉峰

勇補金衣似寫書

香山詩證富家女

綴成紅樓付人情

手撕寶物桃花扇

石呆子怕要心寒

魂歸離恨口唸慈

兩根指甲穿萬魂

注:晴雯 吳雯

桃花扇 桃花散

《關山月.秦觀懷古》

梅村觀復憶繁華

鶴舞白沙芍藥花

鹿樵生唱長生殿

桃花扇底雪芹藏

齋壇柔碎蕊萬朵

脂硯齋傳墨流香

寶琴仙緣迷津點

滄海桑田落日圓

注:《紅樓夢》一芹一脂

注:緣起祭明


三月樂雨


我來以一首「西江月-嘲賈寶玉」來開始作答。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似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這是林黛玉初見賈寶玉。作者對寶玉的外貌作的一番描繪,非常形象地描繪出賈寶玉的性格特徵。

林黛玉進賈府,帶來了大量的書籍,四書早就爛熟於心了,黛玉的書房也佈置的和男兒一樣,因為她從小就不喜歡女紅,讀書非常的聰明。進了賈府,也和寶玉一起讀書吟詩。黛玉住的瀟湘館就是一個高級讀書館。在這裡和寶玉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

襲人寶釵等都時不時的勸寶玉讀書,今後能博取功名。這是寶玉最不喜歡聽的混賬話。而黛玉從來不在公共場合勸寶玉讀書仕途經濟學問之類的話。

我認為首先是黛玉對賈寶玉的理解,因為心心相印,所以不會去提寶玉不喜歡的話題。

其次,黛玉也深知寶玉很聰明,寶玉不讀書,只是不喜歡那些仕途經濟八股之類的東西,而四書五經寶玉還是奉為經典的,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寶玉的學問。如果真能去考功名的話,也不用擔心。為什麼還要在公共場合去刺痛寶玉的心呢?


第三,有黛玉和寶玉在一起,耳濡目染,一起讀書,雜收旁蓄,寶玉的知識早已經高於許多人及官員了。這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一回中,我們就清楚知道賈寶玉是有真才實學的,每次賈寶玉擬的對聯就連賈政也不住的點頭,旁邊的那些清客也只能呵呵了。足見賈寶玉還不是十足的草莽。

當然,還可能有身份和所處的階層不同的緣故,當然見解就不同。林黛玉出生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見解不同。而且與寶玉心有靈犀了。


真情獨鍾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通過描寫愛情來表現反封建思想題材的小說很多,比如《西廂記》、《牡丹亭》,很明顯《紅樓夢》也繼承了這個傳統題材,但是曹雪芹把男女嚮往愛情婚姻的自由和反封建思想的高度提高了一個檔次。

《紅樓夢》當然不是單純的“言情小說”,但也不是有人認為的“政治小說”。在《紅樓夢》的第一回,曹雪芹兩次對野史作了否定。他在創作上摒棄了傳統野史的套路,不再是郎才女貌、一見鍾情。在內容上獨僻蹊徑,結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夫貴妻榮的大團圓。他把主人公的愛情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散落在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與整個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鮮活的對立起來,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沒落,預示了它必然衰亡的歷史命運。

我們在《紅樓夢》中看到的愛情,就像生活中那樣,脫離不開社會現實,幾百年來,無數人為寶黛愛情悲劇忿忿不平,正是它現實主義色彩的體現。
這個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
第一,賈寶玉真正的使命
第二,寶黛是真正靈魂上的伴侶

第三,逃不開的愛情悲劇

第一,賈寶玉真正的使命

叛逆一詞的解釋,概括為反叛的思想、行為,與現實相反,違背正常的規律。我們現代人通常把這個詞放在青少年身上,意思就是不聽話的孩子。

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一對不聽話的孩子,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他們二人思想和行為都叛逆,所以作者給他們的使命就是來顛覆封建社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結合作者的描寫來印證。

賈寶玉的形象本身就是叛逆的,賈雨村把他歸為放浪於形骸之外的另類一族,王夫人親媽說他是孽根禍胎“和混世魔王”,親爹賈政說他是個暴殄輕生的禍患,將來是酒色之徒,還要弒君殺父。而奇怪的是作者也沒有說他的好話。(以下為作者對寶玉的描寫)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那麼賈寶玉這個人物到底怎麼樣呢?他無視科舉之路,視官宦如糞土,將“讀書上進”的人稱為“祿蠢”;將八股時文看作“餌名釣祿之階”;將“仕途經濟”一類的規勸斥為“混賬話”。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在那樣一個封建大家族裡,出現了這樣一個反判的思想和見解,能不叫人害怕嗎?就連賈府的祖宗寧榮二公在九泉之下都坐不住了,都要託警幻仙子來拯救他。

問題是他還不止如此,他對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也極為不滿。他不願意與那些眼裡只有利益的賈雨村之流來往,無視男尊女卑,“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一句話倒亂了封建等級制度下的尊卑秩序。他還偏愛與社會下層人物交朋友,又戳破了貴賤之別。

他不以自己生在貴族之門而引以為榮,反倒為此發出深長的慨嘆。可以說他被圍困在封建制度的黑暗中,卻想要追求自由和公平,他的思想讓封建衛道者們感到恐懼和失望。所以看似處於強勢地位的封建統治階級對他實施了強力的打壓。封建正統代表人物賈政對他大施撻伐,身邊的眾多姐妹也都規勸他。

然而,可笑的是,賈寶玉的叛逆思想,恰恰是這個正在走向沒落的封建制度在矛盾中所孕育出來的時代人物。他的存在是合乎時代背景的,他處在一個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所以他不可救藥的成為一個矛盾體。

在反叛的路上,他是孤獨的,還好林黛玉來了。

第二,寶黛是真正靈魂上的伴侶

林黛玉和賈寶玉在思想上是一致的,這就更加增強了他們所處的地位和周圍環境的衝突。思想上的一致,對於人生道路相同的認識和選擇,是他們愛情堅實的基礎。


寶黛二人“心有靈犀一點通”,心心相印,互為知己。他們的相遇並不是一見鍾情,只不過是緣定三生。書中的神話故事引出了寶黛二人前世的緣份,所以他們一見面有似曾相識之感。他們之間的愛卻是一步一步慢慢加深的。

林黛玉的思想確實比同時代的貴族女子高出一籌。她喜歡讀書寫詩,不然無法在眾姐妹中脫穎而出,顯示出眾的才華。劉姥姥以為瀟湘館是哪位哥兒的書房,可見,在林黛玉眼中,“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封建道德規範,她壓根沒放在心上。他還跟賈寶玉一樣,偏愛讀被統治階級列為禁書的《西廂記》 和《牡丹亭》。不僅愛讀,而且從中呼吸到新鮮空氣,以致於一些曲詞爛熟於心,在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她對名利場上那些官宦的厭惡之情,比賈寶玉更甚,連北靜王也不放在眼裡。北靜王送給賈寶玉的手串,到了她手裡,扔了還得說上一句,“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他。”這一擲,把整個封建王朝都扔出去了,她怎麼可能勸賈寶玉去走那條連她自己都厭惡之極的道路呢?賈寶玉和林黛玉都不想要“立身揚名”,這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第二十八回,賈寶玉看到薛寶釵雪白的胳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這一細節,體現了他和林黛玉之間的愛絕不是一見鍾情,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比較和選擇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他選擇戀愛的對象不僅僅停留在才華和美貌上,而是更注重女子內在的精神和思想。

第三十二回,史湘雲勸寶玉多去應酬,學些仕途經濟的學問,被寶玉下了逐客令。他說林黛玉從來不說這些混帳話。站在門外的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
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帳話。”

接著,便寫了他們二人直接的愛情吐露。當兩顆心靈在某一天契合時,二人怔徵相望,心有千言萬語卻吐不出半個字,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兩個叛逆者的靈魂在那一天重疊共鳴。

第三十三回,寶玉被賈政打了,賈母、王夫人救他,隨後又有一圈人過來看他。真正能夠給他安慰,使他感激的人,不是救他命的賈母,也不是哭得死去活來的王夫人,不是薛寶釵也不是花襲人,而是那個外表柔弱,內心剛強的林黛玉。黛玉兩眼腫得桃兒一般來探他,他倒反安慰起黛玉。一句“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肺腑之言掏給了林黛玉,也顯示出了他在反叛的道路上絕不回頭。
聽了寶玉這番話,心中雖然有萬句言語,只是不能說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寶玉聽說,便長嘆一聲,道:“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然而命運總是把兩個愛得最深的人傷得最深。

第三,逃不開的愛情悲劇

寶黛是封建時代下的一對貴族青年男女,有著時代的侷限性。他們過著寄生生活,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這也就註定了他們在反封建的道路上不能夠徹底。

他們的愛情如他們的叛逆思想一樣,水乳交溶。但是在愛情婚姻問題上,他們又期待著“父母之命”。但父母、乃至整個賈府都是封建制度的產物,他們所做出的選擇必定是與寶黛之願背道而馳的。

封建思想下的婚姻,在賈府都是利益至上。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有哪個逃離了這一宗旨,再看賈府裡的宗族關係,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牽扯在一起,相互利用。賈母是金陵世家史候的小姐,王夫人是王熙鳳姑姑,薛姨媽和王夫人是姐妹。薛寶釵許配給賈寶玉,何止是親上加親,簡直就是親作一團了。賈府的子孫都是封建社會下的犧牲品,賈寶玉自也不能例外。

賈寶玉的叛逆思想令賈府恐懼,這些衛道者們必須要將他從“懸崖”邊上拉回來,於是他們派出了薛寶釵。她除了是四大家族的成員之一,門第相當,聯姻是利益所趨。更為重要的是,薛寶釵也是封建制度的重度維護者,她的思想符合封建主義的要求和階級利益。他們也不能保證薛寶釵能拯救賈寶玉,將他拉回封建主義的“正道”。但只要有一線希望,賈府的人就不會放棄。

所以賈府在薛林二人的選擇上,親情算不了什麼,賈母也不會站在林黛玉這一邊的,因為在他們的眼中,沒有什麼比賈府的興衰更為重要。所以把黛玉逼死的,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群身分不同、地位有別卻由共同的階級利益和道德觀念結合在一起的封建制度的維護者。

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寶黛二人的叛逆思想,如果黛玉飲恨而終,賈寶玉卻與薛寶釵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麼賈寶玉就是背叛了木石同盟,背叛了寶黛的共同理想,背叛了他說過的誓言。由此不難推斷,高鄂續寫的後四十回對賈寶玉人物的塑造確實有些牽強。幸運的是,高鄂沒有改變愛情的悲劇結局。黛玉飲恨而亡,並不代表她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失敗了。相反,她以死銘志,用生命奏響了勝利的凱歌。

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林黛玉的思想比賈寶玉更加徹底。不過賈寶玉也沒有讓她失望,到最後,他也沒有讓那群人得逞,他懸崖撒手維護他們的共同理想。從而宣告了封建統治者為挽救自身而所作的努力失敗了。

曹雪芹巧妙地將《紅樓夢》中寶黛的叛逆思想、愛情、封建家族的衰亡,這三者密不可分的埋藏在《紅樓夢》的藝術情節之中,相互映襯。這樣來理解,林黛玉從來不勸賈寶玉立身揚名,除了現實的高度,還有藝術的高度,相對單純的理解就容易很多。

讀書悟道


說起林黛玉,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嫻靜高潔,清秀靈幻的美麗形象,讓人為之心迷沉醉。

林黛玉的前世原為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因受到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最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體,當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投胎之時,她亦前往跟隨,轉世為林如海之女,願以一生所有眼淚償還昔日露水之恩。

由此可見黛玉原本是世外仙子,即使下凡生在富貴之家,卻始終保持著仙子的高潔本質,不染俗世纖塵,更不屑於世間的功名利祿。

而賈寶玉一樣是厭惡仕途經濟,聽不得別人說這些話。當薛寶釵勸說他讀些正經書時,他可以不顧寶釵的尷尬抬腳便走。他平時也不願和那些為官做任的打交道,在背後稱他們為“國賊祿鬼”

因有前世的緣分,彼此能夠相遇,林黛玉自小進入賈府,在和寶玉相處之中,兩人在價值觀上能夠產生共鳴,有相同的志趣追求,彼此心心相印,成為精神上的知己。

既然是知己定然瞭解寶玉的性格喜好,因此不會勸說他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兩人所追求的都是迴歸自然,真實生活。

另外黛玉在賈府沒有幾個親近的人,雖有賈母疼愛,但是姐妹眾多,又怎麼能事事關心。她素日裡孤高自傲,不容易讓人接近,姐妹們更喜歡和寶釵待在一起。

黛玉的內心孤苦無依,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關心陪伴,尋找一份安全感。她是個重情義的人,視寶玉為自己的唯一知己,而寶玉的種種表現對她的無微不至,關懷溫暖,只會讓其更加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