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一,躬脊儿

从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这是春节前的序曲,杀鸡宰羊备年货,炖肉过油贴春联,八天的准备,只为过好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正月初一开始,时长一般为五天,也就是到正月初五,是为”过年“。农谚道:”三天戏,五天年“,说明”年“何其短也!但对有些人来说,过年的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一些,从初六、初七甚至到初十,还在走亲串友,交流感情,共谋发展,能赶上正月十五一起过”元霄节“了。这些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年“恋恋不舍的一种亲情和粘度。那么南阳人在正月初一,有什么样的风俗呢?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形式上,算是正式进入过年的氛围。这一天,月球和太阳黄经相等,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在地球上的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所以月亮此时为朔,那么初一就称为朔日。这是老祖宗们观察天体,约定俗成的结论。新年伊始,一元复始,中国的老百姓就趁着月亮被地球和太阳“吃掉”的这几天,举行盛大的活动庆祝新年的降临,黄历上称之为”春节“,民间俗称”过年“。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一,躬脊儿

南阳人过去过年的氛围比较浓厚,因为经济不发达,人们对年的渴望和参与是相对珍惜,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那时候的过年感觉才是最幸福的。从清晨五六点钟,甚至更早,已有人在院子里”噼噼啪啪“地放鞭炮,声音传到十里之外,联成一片,如同雷动,这就是过年的氛围。那害人的年兽,想来祸害于民,已属不可能。我家以邻的小伙伴,早已爬起来,用力拍打着咱家的大门,”XX,快起来拾炮去“。于是你慌里慌张地穿新衣戴新帽,迅速地融入拾炮大军,挨家挨户去捡炮了。南阳俗语:”慌里跟拾炮的似的“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那时候的鞭炮,并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瞎火率高,燃放后,地面上会掉一层没”捻儿“的瞎火炮,有的侥幸有”捻儿“,但不太长,再次燃放是很危险的,有小伙伴仍然会执意玩火!当然,捡得最多的是那些没”捻儿“的瞎火炮,八九点钟,等鞭炮声熄灭之后,每人兜里都会攒下一大堆,大家围在村场上的碾盘上,一拆两半,架上带捻儿的纸炮,火柴一点,连呲花带爆炸,场面甚是壮观。当然也有呲得一脸乌黑、手指炸肿的小伙伴,来年还是不汲教训,依旧满大街抢着拾炮,忙得不亦乐乎!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一,躬脊儿

爆竹声后,碎红扑地,灿若云锦,满街瑞气,称为“满堂红”。表达一种过年时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只是一个噱头,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从”躬脊儿“开始。”躬脊儿“是南阳土话,即”大拜年“的意思。过去,人们彼此相见,会抱拳、作揖儿,以示礼貌。那么到了过年,就更不用说了,晚辈见长辈,要么下硊磕头,要么鞠躬作揖儿,然后客套寒喧,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送上”新年好,大吉大利“等梯气话,表达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这就是”大拜年“的礼俗。虔诚与否,主要看你的身体弯曲的程度,一般脊柱与地面成钝角,最高是直角。长辈们若高兴,会略表心意,派发”利是“,也就是压岁钱。小晚辈们,有时为了讨得爷奶等的压岁钱,趴在地上磕几个响头,实秤点,也不为过,往往还颇得长辈们的欢心!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然后是叔伯兄弟婶嫂们,各家都要去串个门,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南阳规矩,如果是新婚的晚辈,一般都会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本家各家各户去拜年,一则认认门,二则新人进门,相互间要关心和照顾,以后日子长着呢!所以大家不免讨个吉利,沾点新婚新年的喜气。长辈们在接受”躬脊儿“礼时,未免也要”出出血“,准备两个大红包,分给新人”压岁“。不过只此一回,以后就不再是新人了,过了今年,以后照样要拜年,但不再有”压岁钱“了!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一,躬脊儿

自己一家亲戚间拜完,也会在邻里村里间进行拜年,互祝吉祥,新年大好。当然了,如若在路上遇见好友、同窗等,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躬脊儿“礼就不必了,点点头,客气一番,互祝”新年好“,也算是拜年了!有情味气投的,可以相约在某家饮酒吃饭,礼尚往来。不过,正月初一,亲一家人,一定会在拜完年后,中午回到父母家,与最亲的人在一起,摆上八大碗,拾掇几个下酒菜,吃一顿年味十足,又极丰盛的团圆饭,无论新人旧人,长辈晚辈,团坐一起,尊老护幼,觥筹交措,把酒问盏,其乐融融!

但是,在正月初一,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拜年,谓之“忌门”。本家的闺女出嫁后,一般也不在正月初一回娘家,想拜年,只能等到正月初二正式回娘家后,再行”躬脊儿“礼。而其他家庭,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待在家里守家,等过了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这应该是一种封建陋俗,如今男女平等了,过去那种种男尊女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男女老少可以携伴出门,互道新年好!而相互拜年活动相对会延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延续到正月十五。多种情况表明,南阳人”大拜年“,不分先后,心中只要掂记着对方,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遇见,都可以循例行拜年礼,民间把这种情况谓之 “拜晚年” 。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一,躬脊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