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我覺得這句話,對於河南芒碭山(古屬於碭山縣)來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或許有人聽說過芒碭山,認為是一個小小的山頭而已,也不過是有了一個劉邦斬白蛇的傳說,而有點名氣,沒有什麼了不起,不像山東泰山、四川峨眉山等等,那麼風景秀麗,引人入勝。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其實,當你真正瞭解了芒碭山厚重的歷史以後,你就不會這麼說了。它的歷史,足讓你驚詫到,張大你的的嘴巴,你會發現,小小的芒碭山,竟然還有這麼多的歷史底蘊。

芒碭山,位於河南省最東部,碭山南部,擁有大小山頭20多個,其中最高峰才156.8米,如果與我國其它的大山相比,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小丘或小山頭而已。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記得潘長江在一個小品裡,說過這麼調侃的一句話:濃縮的都是精品!或許,他也是得知了芒碭山厚重的歷史文化,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芒碭山,大家熟知的劉邦斬白蛇的歷史傳說,就在這兒,如果你到了芒碭山,去看了斬蛇碑,或許還會有人,給你講一個神秘的故事,說這斬蛇碑非常有靈性,每當夜幕到來的時候,只要有燈光照射到石碑上,就會立馬顯現出一個金光閃閃的帝王像,許多人說這是劉邦顯靈呢。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除了劉邦,這裡還是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揭竿而起,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領袖陳勝葬身的地方。也是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所在地,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慕名在此講學傳道解惑,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歷史遺蹟。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曾反覆提到芒碭山,如張飛敗走芒碭山落草為寇,關羽芒碭山救主,也有曹操起兵商丘,缺錢發軍餉,而盜竊梁王墓的歷史記載。當然,後來的漢梁王墓葬發掘,為曹操洗清了這一黑歷史、但事實上曹操也和芒碭山也有一定的淵源。

或許有人心裡納悶,為什麼這麼一個地方,近乎光禿禿的石頭山,山不險峻,景不秀麗,這麼招惹人待見呢?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我覺得大概從以下解釋可以說明。先從字面上瞭解,碭的古義就是一種可以製造硯臺的石頭,而芒呢,則是一種水草,如此以來,芒碭山就是水和石頭的完美結合。

還有一種就是,《史記》裡記載的:始皇帝常說,東南有天子氣。這裡的東南就是指芒碭山,讓始皇帝寢食難安、憂心忡忡的天子氣,也最終成就了一番帝業,這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他就是一直隱藏在芒碭山的天子氣,積蓄力量,慢慢壯大,斬蛇而起。可見芒碭山是龍興之地。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大詩人李白,遊玩古碭山,看了芒碭山樑園,留下了千古詩句《梁園吟》:

梁王宮闕今安在,牧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從詩中我們也能感受出,曾經的梁王宮殿,是多麼金碧輝煌,雕樓畫風,風景多麼優美。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真實的場景,雖然我們已經看不到了,但從21座星羅棋佈的梁王地宮群,其規模之大,價值之高,世界罕見,這些專家的評語中,可以感受諸多。

除了李白,大詩人杜甫、高適、王昌齡等等許許多多的文人,都到過樑園一遊。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我們上學時,歷史書介紹過的金鏤玉衣,就來自於芒碭山的梁王墓,還有更令人驚奇的是,巨幅壁畫《四神雲氣圖》也來自這裡,比著名的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可謂敦煌中的敦煌。芒碭山是國家級風景區,山不高也不大,但歷史景點很多,我的這篇文章說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山不在高有名則靈,小山頭芒碭山,帝王將相為何對此獨有情鍾


未來,不知道外表並不起眼的芒碭山,還會帶給我們多少歷史文化的遺存呢?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