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琴师的鼻祖

京胡在早期的形成、改革、发展中,有六位功不可没的前辈,他们分别是:沈湘泉、王晓韶、沈星培、李春泉、樊景泰、贾祥瑞。他们为京胡艺术的定型做出了不懈努力。

1、沈湘泉为江苏人,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光绪二年 (1876)。工笛子,又善于弹奏三弦。咸丰年间,在双奎班担任张二奎的笛师、琴师,由于众人的推举,年近半百的沈湘泉得以进入升平署。同治二年裁员后,因人手不够,又将沈湘泉请了回去。方问溪所著《胡琴研究》一书,将沈湘泉列在“胡琴名家”的榜首,并认为宫中挑选胡琴随手,当数湘泉为第一人物。”


京胡琴师的鼻祖

2、王晓韶(生卒年不详)又名进贵,人称王四。咸丰、同治年间安徽艺人。任四喜班笛师。当时戏曲界流传“鼓刘、笛王、喇叭张”之说,其中“笛王”即王晓韶。他用胡琴代替笛子为皮黄伴奏,是皮黄的一项关键性的重大改革,对京剧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王晓韶曾用胡琴为京剧生行鼻祖程长庚伴奏出演。但王所创之胡琴,系用软弓。满把握弓费劲而难以拉奏,效果较差。


3、沈星培人称沈六者,安徽人,当年大老板主三庆时,搭班最久。他以胡琴托腔,并完善文场创“九弦制”,自时有文场三大件,即胡琴、月琴、弦子。沈星培是京剧文场之祖师,弟子有李春泉和陆昌立。

京胡琴师的鼻祖

4、李春泉人称李四者。他师从沈星培习胡琴,他在软弓胡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首制硬弓胡琴。“论胡琴一道,虽创用于沈,但沈之技,实未足以造其峰极。故至春泉,始臻神化。刚处至刚,柔处至柔,而巧处又极尽巧之能事,《旧剧丛谭》谓胡琴得彩,始于李四。同光以来群推第一名手,信不诬也。” (《中国京剧编年史》下卷1103页)春泉弟子有梅雨田、曹沁泉等。

京胡琴师的鼻祖

5、樊景泰 人称樊三者,其父名得玉,亦场面耆宿。景泰初习昆腔小生,因嗓败而改习场面。主擫笛,后徽班改胡琴,樊潜心习练,随成能手。景泰搭班以三庆为久,为大老板操琴年最深,而汪桂芬又出其名下。樊景泰乃皮黄史第一代胡琴圣手。

京胡琴师的鼻祖

6、贾祥瑞(1854——1888)又名成祥,字汇川、仁山,人称“贾三”。幼拜刘兆奎学场面并从刘家福习胡琴,为李四的师弟,唯李四之风格刚劲、而贾三之风格柔婉。光绪年间初隶“四喜班”,以京胡享誉剧坛。他琴艺教授有方,著名琴师孙佐臣和梅雨田皆为贾三之弟子。而且师徒平辈并沾亲(孙之胞姐,系贾之长嫂;梅与贾系姨表弟兄)贾三是近、现代各派京胡的宗师泰斗。琴技分枝,始自梅孙、梅孙之源,则是祥瑞。故贾三对于京胡伴奏的传承和发展颇有影响和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