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曾经的他被称为“天才少年”,1980年在大学生还很奇缺的年代,16岁的他便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成了全村人的骄傲和自豪,乡亲们敲锣打鼓送他去上大学,那个场面何等壮观?

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曾经的“天才少年”,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他的同班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企业的骨干,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他却一无所获,不仅没有一份足以谋生的工作,甚至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仅依靠政府每月400元的低保度日,连吃棵青菜,也要老母亲亲自去种,而他自己却不愿意做体力活,活妥妥一现代版的“孔乙己”。那么,是什么事情导致他走到了今天这一地步?

说出来大家也许不信,是因为对数学的“痴迷”。

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刘汉青对数学的痴迷开始于大三。其实,在哈工大学习的前两年,刘汉青学习非常刻苦,成绩非常优秀,深得老师的好评。那时的刘汉青在大家眼中是颇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大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汉青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陈景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内心也由此萌发出做数学家的强烈愿望。从那以后,他把全部心思用在数学的学习上,其他的课程一概不听。

刘汉青甚至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早出成果,他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由于痴迷数学,他的其他学科都亮起了红灯,老师、同学都劝他先学好专业课,等毕业了再研究数学也不迟,可是,他压根听不进去。

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大四时,因多门功课挂科,他无法顺利毕业。学校也是惜才,又让他再次重修一年,可是,他仍然没有拿到毕业证。于是,只拿到肄业证的刘汉青,找不到一份工作,只好又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

经过这样的打击,刘汉青应该反思一下失败之处,重新再来。但是,刘汉青并非如此,回到老家的刘汉青依然对数学“情有独钟”,长年呆在只有几平方的老屋里继续他的数学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刘汉青自认为自己研究出了“成果”,但是北大数学系的教授对刘汉青的数学成果,并没有给予肯定。这时的刘汉青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却认为教授看不起农村人。

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从青丝到白头,刘汉青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用在了他痴迷的数学上,却最终一无所获,沦为低保户,靠政府经济度日,甚至年迈的老母亲还要为他的衣食住行操心,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纵观刘汉青的人生经历,不得不说他痴迷数学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是,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刘汉青本来是个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完成学业之后,有份稳定的工作之余,利用业务时间继续自己的爱好。而他却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因痴迷数学,荒废了其他学科,受到了处罚。其实,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本科阶段的知识都是基础性学科,学好了可以继续深造,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研究起来可能更得心应手。

16岁考上哈工大,因痴迷数学,荒废学业的天才少年,如今怎样了?

刘汉青回到老家后,等于进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失去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这时,他如果能正视现实,先谋生存之道,再求发展,也许人生又将是另一番情景。可惜,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闷头做研究,人生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可以说刘汉青过于偏执,过于固执。也许天才的世界,常人很难理解。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