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乒乓發力篇

本文僅是本人研究實踐所得的經驗,水平有限,樂於分享交流。

一、反手擰

反手擰強調手指手腕的發力,身體的著力點在重心。沒有重心交換,更注重指腕的曲展和擰腰。反手擰是手指手腕帶動腰幹而不是腰桿帶動手指手腕。

二、正反手弧圈

先談談我走過的錯路:

1、正手弧圈拉球考左右轉腰,這樣的球側旋多,沒有給球前進力,只轉不爆。

2、正手拉球,右腳主動發力拉球,重心也交換了。拉一板兩板還可以,慢慢的越拉越費勁。身體無法給手臂一個超快轉速!

3、反手拉球,球板太壓!看似摩擦好,實際上撞擊和摩擦都不好,板型亮起來,上臺率高了很多。

正反手弧圈新理解:

要想拉好弧圈,身體必須給小臂一個超快的轉速!怎樣才能讓身體持續不斷地給小臂一個超快的轉速呢?慢慢思考!小臂的轉速來自於身體,身體的轉速力量來自於?腰!錯!轉腰不具備良好連續性和爆發力!身體的轉速力量來自於腰腿,腰主動發力力量來自腰,腰配合腿發力力量來自於腰腿。腰的動力會傳給手臂,如果沒有腿的配合就是隻轉腰,越拉越費力。發力傳導順序:腿→腰→小臂。如果兩隻腳可以產生快速協調的扭轉,腰把這股勁傳給小臂,小臂即可獲得力量轉速。

重新理解重心轉換:

重心從右腳轉左腳,這樣的揮拍不具備良好的連續性和力量。重心從左腳轉至右腳,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引拍,同時兩腳之間具備強烈的扭力,需要揮拍時,順勢釋放這股扭力,自然造成重心交換和轉腰揮拍。無論是引拍還是揮拍小臂都不應該僵硬,在揮拍瞬間手腕手指適當收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