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小李連續低頭兩個小時回覆信息,感覺脖子已經僵住了,肩膀也很痠痛。本想仰頭活動一下頸椎,結果向後一仰,眼前一黑,好一會才緩過來。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相信很多人也出現過小李這種情況,在辦公桌前探著頭看電腦或者低著頭玩手機,感覺肩頸不適,轉動頭部活動一下肩頸,結果感覺眼前發黑。其實低頭玩手機時候頸椎負擔是很大的,低頭60度角等於27kg,相當於一個8歲兒童。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是不是感覺很驚訝?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接下來咱們就聊一聊為什麼低頭時頸椎壓力很大以及有什麼危害,怎麼解決。

為什麼低頭時頸椎壓力很大

1、頸椎深層肌肉失活,不能穩定頸椎。

我們頸椎有7節,緊挨著頸椎的肌肉是深層肌肉,用來穩定頸椎的。而低頭時,深層肌肉多裂肌是拉長狀態,很難發力穩定頸椎。只能是頸椎自身承受頭部的壓力。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2、低頭時頸椎不在正常生理曲度位置。

我們的脊柱有三個生理曲度,頸曲、胸曲、腰曲,起到減震、緩解壓力的作用。頸曲呈“C”型,當低頭時,頸曲是變直的,頸椎不在正常生理角度情況下就是受力狀態。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3、低頭時背部、頸部後側肌肉拉長,不能幫助頸椎分擔壓力。

我們的頸椎上承頭部,下接肩部。在站立時,肩背部肌肉和頸椎一起承受頭部重量。當彎腰低頭時候,肩頸肌肉是拉長狀態,不能收縮發力幫頸椎分擔頭部的重量,頸椎的壓力自然就會很大。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低頭頸椎負重大的危害

1、 頸肩背部疼痛。長期低頭,頸部後側肌肉是拉長的,長時間拉長狀態肩頸肌肉力量會變弱。並且肌肉長時間處於鬆弛狀態也會感到疲勞,產生痠痛感。

2、頸曲變僵直,壓迫脊髓神經。低頭玩手機時,頸椎曲度是變直的,頸椎承受壓力巨大,更容易引發頸椎間盤突出。突出的頸椎間盤壓迫到人體的脊髓神經,可能會出現上肢出現放射痛、上肢麻木、肌肉無力、行走步態不穩等症狀。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3、容易引發椎間小關節錯位,如果椎間小關節錯位會引起頭痛、頭暈、記憶力明顯下降等諸多不適。

4、出現富貴包。低頭時,肩頸肌肉拉長狀態,由於頭比較重,會把肩頸肌肉向上帶。肌肉無力,相關部位的脂肪就會增多。再加上頸曲變僵直,血管被壓迫,血液循環不通暢,出現富貴包。

怎麼預防頸椎負擔大

1、拉伸頸闊肌

一隻手掌根按住鎖骨,牙齒閉緊,頭向後斜後方仰,感覺脖子前側到下巴位置都是繃緊的。如果想力度大一些可以讓舌頭抵住上顎,拉伸感會更強。保持20秒左右,勻速呼吸。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2、拉伸斜角肌

坐在床上或凳子上,雙腳分開一定距離,腰背挺直,右手抓住凳子邊緣,將上半身向左傾斜,右肩或上臂有輕微的拉拽感。頭向左傾斜,左手放在頭的右側,呈抱頭姿勢。將頭向左拉,頸部右側有刺痛感時,停止拉伸。保持在那個位置10~20秒。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3、練習頸部前側深層肌肉,穩定頸椎

趴到床上,把頭頸露在床外,吐氣腹部收緊,背挺直,收下巴,頭向天花板方向用力,讓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保持1分鐘,休息30秒,重複4組。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4、練習背部肌肉

俯臥到墊子上,收下巴,額頭點地。雙手舉過頭頂,吸氣不動,吐氣腹部收緊,臀部夾緊,手呈“w”字樣收緊,感受整個背部發力收緊。注意頭跟身體保持一條直線。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1、不要長期低頭看手機。看手機時,讓手機和眼睛呈水平狀態。當然,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可以看一會手機之後,起來活動一下身體,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2、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覺。現在生活節奏很快,都是早出晚歸。中午需要休息時,直接趴在桌子上睡,頸椎的“C”型生理結構會變僵直,這種時候頸椎的壓力也很大,反而沒有起到解乏的作用。所以辦公族午睡時可以準備一個U型枕,剛好能支撐脖子,緩解頸椎壓力。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3、睡合適高度的枕頭,

這樣可以讓頸椎呈放鬆狀態。不要小看睡覺的枕頭,枕頭太高,頸曲也是僵直的,這樣頸椎還是在承重受力狀態,所以你睡一覺醒來會覺得脖子很僵硬。而枕頭太低,頸椎後側肌肉處於收縮狀態,第二天起來會落枕,肩頸肌肉痠痛,不能扭頭。

怎樣屬於高度合適呢?習慣仰睡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相同為宜。而習慣側睡的人,其枕頭高度則應以壓縮後與自己一側的肩寬一致為宜。

不要再低頭了,這兩方面做到位,頸椎也會變年輕

總結:

工作也好娛樂也罷,都不能忽略自身健康。鍛鍊加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頸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