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大健康「低頭」,「假醫生」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美年大健康“低头”,“假医生”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8月5日,美年大健康對外發布公告,稱旗下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收到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出具的《責令整改通知書》(穗天衛醫[2018]整字70號)。隨後,美年大健康派駐專項工作小組進駐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進行自查,並逐項落實整改。

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要求美年富海門診部整改事項包括:

1、規範醫生執業行為管理,醫生應親自審核併發出體檢報告;

2、加強醫療文書管理,完善醫生手寫簽名;

3、依法依規開展放射診療服務。放射科按要求使用職業健康體檢合格人員。

2018年7月30日-8月2日,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針對美年富海門診部違規簽發體檢報告的相關爆料,進行了監督檢查。經調查,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發現,該門診部確有部分B超檢查報告未經涉事醫生陳飛雪審核,由其他醫生以陳飛雪名義發出報告。此外,檢査報告無醫師手寫簽名,門診部在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前擅自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以及放射科使用未按規定進行職業健康體檢覆査的人員肖浩、盧玉萍從事放射診療工作。

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稱,門診部上述行為違反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醫療質量管理辦法》、《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等文件有關規定,並責令作出相關整改。

7月29日,自媒體微信公眾號“觀點”發佈《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指責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存在醫生無證上崗、冒用已故醫生姓名簽發體檢報告等問題。當天,深交所向美年大健康發出關注函,要求其說明相關事項。

30日,美年大健康開盤直接跌停。美年大健康隨後作出回應,稱相關報道嚴重失實,其遭遇有組織的黑公關,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當日晚間,美年大健康官方微博轉發涉事醫生陳雪飛的微博鏈接,後者通過視頻形式,否認《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提到的其已死亡。

美年大健康在7月31日回覆深交所關注函時稱,公司不存在無證上崗、持錯證上崗或持過期證照上崗的情形。但緊隨其後,媒體報道了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介入此事的調查結果。在對舉報涉及的三位醫生陳某、盧某、魯某進行詢問和現場調取體檢報告後,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表示,醫生陳某表示部分患者報告非其本人審核,美年富海門診部涉嫌違規出具報告。

8月5日,美年大健康對外宣佈,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收到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委出具的《責令整改通知書》,並應要求針對被指出的三大違規行為進行整改。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事件並非美年大健康第一次被曝出“假醫生”問題。今年6月,湖南衛視都市頻道曾臥底進入公司位於長沙的一處體檢中心工作,發現該體檢中心也存在著大量醫生無證上崗等情況。除此之外,在回覆深交所關注函公告中,美年大健康亦承認其此前存在超出放射診療許可證的範圍開展執業活動的行為和相關處罰記錄。

美年大健康“低头”,“假医生”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美年大健康以往經營處罰整改情況)

美年大健康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以健康體檢為核心,集健康諮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於一體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2015年10月,通過借殼江蘇三友完成A股上市。並且,歷經持續的併購、擴張後,美年大健康現已躋身民營體檢行業“一哥”位置。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如今美年大健康的估值在514億元,淨資產68.1億元。

2017年度,美年大健康實現營業總收入62.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25%;實現營業利潤9.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88%;實現利潤總額9.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69%。美年大健康在2017年年報中規劃,預計2018年底旗下分店將達到600家;2020年,這一數字擬達到1000家。

然而,在對公司進行展望的同時,美年大健康也指出自己面臨人才儲備的風險。2017年年報稱,隨著業務規模迅速擴張,經營區域、分子公司數量、員工人數都出現大規模增加,“可能存在人才儲備不足的風險”。數據顯示,2015年,美年大健康的員工總數是1.39萬人;2017年,這一數字已增加至3.08萬人,整整翻了一倍以上。

此次被曝出的“假醫生”事件,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美年大健康高速擴張下的現實隱患。不僅在人才方面顯示力不從心,管理上也存在相應的問題。

在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公告裡,美年大健康稱其聘請第三方機構,採用匿名形式對各地體檢中心進行服務質量打分。通過建立第三方服務質量檢測評分體系,對體檢中心進行嚴格考核,並實施嚴重投訴,一票否決制度。

但是,在面對此次“假醫生”事件危機時,美年大健康公關方面雖然發聲及時,除了證明涉事醫生陳雪飛“健在”之外,卻並沒有正面回應大眾更為關心的是否存在無證人員冒名頂替簽發體檢報告、職業範圍是否超出許可等關鍵問題。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表示:“從需求的角度來講,民營醫院或者體檢中心很難聘請到醫生。大多數醫生不願意從體制內出來,這導致民營醫療、體檢機構用人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給‘頂包’等現象提供了可乘之機。”美年大健康反映的是國內體檢行業普遍性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現行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仍然是2009年出臺的版本。其中,有關體檢機構准入門檻等規定,落後於當前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趨勢。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公佈《健康體檢中心基本標準(試行)》,文件指出健康體檢中心應建立健康體檢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職責。

近期,除了美年大健康面臨的“假醫生”事件,國內出現不少醫療健康企業的負面新聞。從華大基因的“被舉報”,到長生生物的“造假疫苗”,醫療行業亂象叢生。在此情況下,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新時期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作出部署。

8月6日,華泰聯合證券作為美年大健康的債券受託管理人,出具了臨時受託管理事務報告,對本次美年大健康“假醫生”事件進行回顧。可以想見,隨著整改意見的作出,美年大健康的“積極回應”,在“假醫生”事件上將暫告一段。但是,除了政策的跟進之外,如何實現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企業、社會的共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