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書法應該保守傳統,還是應該革新呢? (單選)
0
0%
保守傳統
0
0%
革新舊習
0
0%
繼承與革新並重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古代書家對於書法作品沒有強烈的章法構圖意識,那麼用我們現

在的藝術觀點去解讀古帖的章法,是否存在過分解讀的情況。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古人的東西,說白了其實就是借用古人的名頭,表達今人的觀點而已。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今人的中軸線理論

即所謂的“託古改制”“言必有據”,便是此類。有了古典的烘托,新的理論不至於顯得那麼單薄。尚古的習慣,使我們對於古典本身有一種莫名的敬畏。傳統的力量迫使我們在創新的時候,總是在向後看。在故紙堆裡,尋找一點可以拿來創新的蛛絲馬跡,所謂“述而不作,代聖立言。”其實也多是在述自己的意,只不過用一個古聖先賢的外殼罷了。

很少會有人,一改“述而不作,代聖立言。”的傳統做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新。大概是因為書法的話語環境,不容許那種毫無根據的書法創新。

書法本身就是一門比較保守、恪守傳統的藝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交流、傳達信息的手段已是多種多樣,已經不必拘泥於尺牘、手札等傳統方式。書法,也早已從文人贈答中獨立出來,煥發出新的活力。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摒棄傳統,而進行一些純藝術性質的實驗呢。甚至是完全脫離古典書法的藩籬,一切為了美感體驗。甚至可以把漢字支離分解,進行脫胎換骨的大改造。

步子再邁大一點,思想再前衛一點。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前衛書法

然而不出所料的是,書法上的這種創新的模式,阻礙重重。現在的一些前衛書法的實驗,完全摒棄了書法的基本特性,甚至是直接的拆解分離漢字的形體。從保守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充滿前衛性質的作品,是一種混沌朦朧、不可辨識的塗鴉,只不過是借用了書法的元素的“偽書法”,這樣風格的作品應該逐出書法的陣地,消滅之。

書法之所以稱為書法,是因為他的漢字屬性即以漢字作為創作對象的,而且歷來的作品都是具有高辨識度的。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古典書法


筆者認為前衛書風的一些書家雖然存在著一些過分的藝術實驗。然而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擴大書法的表現形式,豐富其內涵。因為書法自成為一種藝術以來,漢字的形式是一成不變的,然而構成作品的章法確是一直在創新的如長卷,中堂,巨幅條屏直至現在的拼接與渲染等裝置。

無一不是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藝術風格。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前衛書法之墨象藝術

接下來要進行的創新,應是漢字結體方面的創新。

自古以來,漢字的結構創新也都在一直進行中,其成功者也都成為了開宗立派的大家如楷書四大家以及宋四家、二王等流派。但是正這種創新的形式仍然只是在漢字內部進行的有限創新。筆法結構微調一下,便可以生出新意來。這種不徹底的革新,於今而言,恐怕是一種不合時宜了。

新的時代應該有新的書法風格,用來表達此一時代人們的審美追求。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碑學的刑徒磚

興起於清中期的碑學運動至今,以前一些從未入正統書法家法眼的碑帖,近年來逐漸成為人們研習書法取法的對象,碑學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革新。其碑派的大部分字體、結構、章法完全異於傳統的二王書風。其誇張大膽的結體以及參差錯落的佈局,狠狠地刺激了書法家們的藝術靈感。因此,書法家們紛紛轉師碑派書風。

書壇上也出現了“不言碑,無以知書法”的現象。

眾所周知,碑學大興是在帖學衰微之時。

而它所帶給人們的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讓人們意識到書法不止可以規矩的創作,也可以進行更加大膽狂放的書寫。於是乎,一流的書法家們開始大膽的擷取碑派書體上出奇的部分,進行加工處理,然後搖身一變就成了自己的風格,引領一代風尚。

二流的書家則是步前者的後塵,全盤吸收碑刻的藝術風格,進而完全模製出毫無自己特點的書法風格來,但是也可以在書法圈子裡暴得大名。

前幾年的全國展正是由於取法的野逸,風格的大膽,使很多名不見經傳的書法家獲得巨大名聲。如“廣西現象”,便是這一風格的最好註解。

現代書法迷途:帖學,碑學在古典與前衛之間的博弈

廣西現象締造者陳國斌作品

只要是新出土的殘簡、墓誌,必定是他們研習的對象。因為世間未有人過目,寫今人所未寫,標新立奇,是他們在眾多書家中脫穎而出的法寶。所以當今書壇上,也被一股野逸之氣籠罩。

很難說,碑和帖之間孰為優劣。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書法才會迎來真正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