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大學老師和教育局副局長,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你知道為啥


她放棄大學老師和教育局副局長,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你知道為啥

越努力越幸運

王老師是一所大學某學院的辦公室主任,2010年校內傳言,她被蘇州市組織部有意安排她當然該市教育局副局長,當年她確實從大學辭職了,但沒有去教育局任職,而是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讓很多人甚是詫異。

之所以蘇州市教育局有意她擔任教育局副局長,只因她獲得了文學寫作最高獎項——茅盾獎。面對更好公務員性質的行政職位,她不為心動,卻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只因她在大學期間把自己修煉成超能強人。熟悉她的履約的人,就會更加詫異,因為她過去是一名普通的幼兒園老師。

在高校幼兒園工作輕鬆自由,沒有多大的壓力,她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荒廢自己的碎片時間,工作之餘她開始創作兒童文學,發表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緊密結合本職工作,開啟了創作之路。她不單純的自己創作,還經常和兒童文學創造交流,沙龍,熟悉了很多兒童文學作者,和不少兒童文學作者成為好朋友。

因為她的作品越來越多,她被從幼兒園老師崗位調任為行政管理工作,逐步被提拔為某學院辦公室主任。2010年她獲得了兒童文學矛盾獎,引起蘇州教育界很大的轟動。在大學老師和教育局副局長這兩大誘人崗位面前,她非常不理性地選擇了辭職,去當一名小學老師。開啟了自己作文輔導工作室,成為一名小學作文教育專家。

外人看來,她很不理智。仔細分析一下,她非常的理智,“懈怠”大學辦公室主任不是她的專長,公務員編制教育局副局長不是她的擅長,選擇做小學老師——輔導小學生作文,才是她最擅長的,發揮她能力所在。為此她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學生作文輔導工作室,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團隊。

她放棄大學老師和教育局副局長,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你知道為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回顧一切,她選擇自己喜歡的,發揮專業特長,做自己的興趣的工作,她是非常快樂的。也更好的讓她能專注兒童文學創作,同時能貢獻社會,做好小學生作文指導。

王老師的成長故事,值得大家反思。她能從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逐漸把自己修煉成專家,而是不懈努力的結果,不斷堅持的結果,更是興趣發揮的結果。

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個體成才路都不同。如今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管頭又管腳,按照父母的意願在打造,即使如願考上了理想大學和專業。父母眼中的理想未必適合孩子自己的興趣。更為要命的是,從小的管束讓孩子失去了學習自主,生活自主,沒有自主,很容易成為提線木偶,成為父母操控的——“私人物品"。不是巨嬰、不少啃老,不少沒有奮鬥意識的年輕人,都是其父母造就的產物。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學會自立,都是從自主開始。

她放棄大學老師和教育局副局長,選擇做一名小學老師,你知道為啥

自主學習成就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