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侠客,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很独特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也是侠客精神的一个载体

。其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之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

对于“侠”的诠释,虽然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对于其的贬低,认为其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认识的进步,其渐渐变成了快意恩仇、锄强扶弱、言出必行等优秀品质的重要代表。而与之同时,其也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文人笔下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很多文人都有着自己的侠客梦。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一.侠客出现的条件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对于“侠客”有着很多别的称呼,比如说是“游侠”、“侠”、“任侠”、“剑士”、“剑客”等等。而我们在前面也提及对于“侠客”的认识有一段时间是认为其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一个存在,而这个思想最早是韩非子提出的,其在当时很明确地提出了“侠”的存在就是为了向法律进行挑战,而后其的“名声”才慢慢变好。而据相关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认为促使“侠客”出现的原因会有三个。

1.“侠客”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产生

第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侠客”的出现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章太炎经过了一些研究认为“侠客”的出现是得益于儒文化的。我们都知道,儒文化的兴起被百姓等人接受是因为孔子的诸多思想,这也就说明侠客的出现时期应该在春秋末年的时候了。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孔子门下有着三千弟子之多,而在孔子离开人世之后,其的三千弟子又慢慢在其的基础上建立了很多的文化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的向后世流传,慢慢也就积累了一定的人数基础,自然而然变成为了一个社会、文化群体。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门派中的弟子变成了侠客亦或是侠客加入了儒家的们门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据相关记载,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路在拜入孔子门下之前就是一个持剑走天下的“侠客”。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2.“侠客”的出现是得益于墨雪

第二种观点则是觉得其的出现和“墨家”息息相关,韩非子曾经直接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也就是说再起的思想中,“墨”就是侠客,侠客的出现是由墨子门派下的一些人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转变而来的。

3.“侠客”因世道混乱而出现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周平王在公元前770年的时候向洛邑之后,君臣之间的等级分别受到了很大的摧毁,这就导致了王室的势力渐渐若小,对于诸侯的掌控渐渐力不从心,政治权利渐渐都属于各诸侯国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已经由“礼乐兵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兵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政局渐渐混乱,有了“侠以武犯禁”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侠客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大致是得到了认同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侠客”和文人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二.千古侠客精神的重要内核

1. 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快意恩仇

很多人都普遍认为,报恩的意识是侠客精神最初的一个意识形态。先秦时代开始,很多

客心中最坚定的一个信念就是“士为知己者死”,而“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是侠客精神中的一大重要精神信条,并在之后慢慢被大家所接受。比如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个叫豫让的人,他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多次行刺智伯的敌人赵襄子最后被赵襄子抓住。

在赵襄子抓住豫让的时候,赵襄子问他,你最开始投靠的那些人都是被智伯所灭门,你为什么不仅不替其报仇反而选择对智伯如此忠诚呢?当时豫让告诉赵襄子说到,之前他投靠的那些人都是把他当成了普通的手下,而只有智伯“以国土待他”,所以他就要倾尽自己的全部来回报智伯

这就是侠客精神中快意恩仇,有恩报恩的一大重要具体的体现。而这种最简单、朴素的报恩情节就是体现了平民阶层要求我们体现自我价值并且和上层阶级取得一种精神对等的想法,很顺利得到了下层百姓的认可。

快意恩仇的意识是侠客精神中最质朴的核心元素之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过分地偏执于狭隘的报恩和报仇思想就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停地重复报复的悲剧事态。当然对于这个情况,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发出了不赞同的声音

,武侠小说的作家之一金庸就提出过“仁者无敌”,想要以此来平衡快意恩仇中所带来的悲剧事态,也就是说要用一颗仁爱的心来对待生活中的恩怨仇杀。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2.对于信守诺言的坚持

在侠客精神中有另一个重要的精神是信守诺言,一诺千金

。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经评价侠客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也其提及的守信重诺的精神就是侠客最根本的人生观,其也是侠客阶层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核心之一。我们所熟知的李白也在其的著名诗篇《侠客行》中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就是对之很清晰的描写。

3.重义轻利,助人为乐的观点

我们在前面提及过,侠客的出现和孔子的一些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孔子也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侠客不仅是救人于水火之中,也要在助人为乐之后不接受别人的任何报答,不贪图名利。

比如西汉时期就有一位侠客叫朱家,其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帮助一个叫季布的人躲避了追杀之后就直接告诉大家自己一生都不会再见季布。在朱家的心中他的所有帮助都不是为了回报,他甚至很害怕见到自己帮助过的人。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使得其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后世的很多侠客也都争先恐后地把朱家当成榜样。在后来李白的诗歌中曾经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就是对侠客不求回报帮助别人、重义轻利的写照。

而这个观点和我们之前提及的快意恩仇以及新手诺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各个侠客的重要精神。但是这三点只是其精神的一部分,侠客的很多优秀品质随着时间流传下来,如今对现世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三.侠客手中放不下的剑

侠客们手中的剑就是其的生命保障,对于侠客来说他们是可以没有锦衣华服的,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一把锋利的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剑客们的佩剑不仅仅是当时男子们显示自己仪态和风度的装饰物,也是侠客们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自己的敌人置于死地。

我们古代上的一代豪杰曹操就曾经有做侠客的经历,曹操这个人,不仅爱剑,也识剑,他日常的佩剑就是“倚天”,其也送了青虹剑给了夏侯恩随身佩戴,这两把名剑都是难得的宝剑,其削铁如泥,十分锋利。在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有关于剑的描写,其中蜀国的大将军赵云在大战长坂坡的时候,夺取了青虹剑,其中的描写可谓是精彩至极。

而很多的文人也是会佩剑的,唐时期,很多的著名文人都是一手握笔,一手提剑。就连我们都知道体弱多病的杜甫也是会“酒酣击剑”

的。剑不仅仅对于侠客来说是武器,对于有着侠客梦的文人们也是无法放下的责任。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四.侠客手中剑成了文人手中笔

1.绣口吐出侠客梦

作为我国古代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曾经被评价说其“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可以得到这样高度的评价足可以见其在诗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认为,其的“绣口”吐出的除了半个盛唐,其也吐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千古侠客梦。

其实在李白的心里就是想要做一个书剑飘零的大英雄,在他的诗歌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写“平明拂剑朝天去,薄雾垂鞭醉酒归。”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其的志向从来都不是做一个单纯的文人,在他的骨子里不仅想仗剑建功立业,也想喝酒仗剑走天涯。

在李白所写就的《赠郭将军》中就提及“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拨剑舞龙泉。”这样的描绘就像我们展现出其的思想中,手中的剑还可以紧握,面前还有足够的酒可以入肚,那么对于平定天下的豪情壮志就还可以在,其实在其内心最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讲述着对于成为侠客的向往。而其似乎就是注定要成为侠客的人,我们前面也提及过古代侠客的重要配饰是剑,而剑作为配饰真的足够英武和浪漫。

其在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带着自己的剑,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到远方去游玩,一心想要做盛世里翩然的侠客。

李白的一生都是肆意的浪漫的但是也是剑气豪迈的,我们都知道文人是诗酒风流的,而李白则更是剑酒风流的代表。他曾经写诗到“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鞭醉酒归。”而在其六十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出征讨伐逆贼,如果说美酒是他心目中的最爱,那么手中的剑就是他一生没有办法割舍的梦想和执念,他的一生有太多的风流,太多的愁怨,太多的不甘,却始终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剑,心中的侠客梦。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2.边塞风沙下藏不住的侠客情

中国文人骨子里对于侠客的情节到了盛唐的时期,渐渐形成了一个成熟的诗派——边塞诗。边塞是所有心中怀着报国梦想的热血男儿梦寐以求的热土,边塞诗不仅写了对于家国的情怀,写了征战生活,更是燃起了千百年来文人心中早就难以抑制的侠客梦想。

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尤以王昌龄、高适、岑参最被世人所推崇,在他们的笔下有大好的边塞风光、有不畏辛劳的战士、有自己满腔的热血和报国的志向。

我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真的是所有古往今来热血男儿心中最无法割舍的向往,这些边塞的诗人们,就把这样的向往和志向写在了这些诗篇中,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豪情壮志,还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中的豪言壮语,都可以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受到虽然边塞征战过程很艰辛,但是那些人都抱着不怕死的决心,满怀着所有的铁血热泪,

成就了古往今来文人内心最深处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英雄心。

在这些边塞诗人心中藏着的就是一个真正的侠客所饱有的一颗赤诚的心,正是这样的赤诚侠客心,使得边塞诗在我国文坛上是一颗足够耀眼的名珠。

书剑飘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诗剑看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六.小结

在我国的古代还有太多的诗人虽然身为文人,但是都怀着侠客梦。比如说辛弃疾曾经写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情真意切的诗句,而李贺的诗中也写过“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最令人动容的陆游一生都带着是如此,或许人终有离开的一天,但是手中的剑会帮助我们记住些什么,他在弥留之际都不忘叮嘱自己的后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们满怀着一颗最纯真的赤子之心,才可以让侠客这两个字对于很多来说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似乎这两个字就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中华民族历来都是有脊梁的民族,正是因为这些人手中的剑,从来都没有放下;中华民族也历来都是有文化的民族,正是因为这些人手中的笔,从来都没有停过,他们用手中的剑和笔书写出了一片壮丽恢弘的千秋文人侠客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