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存的邏輯——談談交易目的問題

  導語:知行關係是社會活動的基本關係,但知與存的關係是一切活動的根本關係,許多人來到市場並不清楚自己交易目的是什麼了,把理想應用於現實,結局是註定失敗的,理想只是指引你前進的方向,面對實際的交易,你需要知道活著才是機會的保證。本文就知與存的邏輯來談一下交易目的問題。

知與存的邏輯——談談交易目的問題

  中國古代社會基本上都是把屍體埋入地下的,西藏那邊是天葬。這並不是什麼重要的儀式,只是二個地方地理環境不同而已,中原地區,溫度適宜,土壤也不會很難挖掘,而且屍體容易腐敗,更容易滋生細菌,會導致傳染病流行,帕米爾高原地區常年都是凍土,難以挖掘,屍體也不容易腐敗,因此天葬更合適,要不然的話,屍體常年放置,於禮儀也不合適的,特別是遇到了戰爭之類的突然事件,屍體就會陡然間增加許多。

  在原始社會里,人死了,基本上和其它動物死也沒有什麼差別的,甚至死了的人還是可以用來食用的,後來的死後的禮儀基本上是孔子提倡的,為什麼會是孔子提倡呢?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個提倡全民教育的聖人,自己也帶了很多弟子,號稱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人,但當時孔子的學費並不高?據史料記載只是一塊臘肉而已,如何籌集到如此多的學費呢?看看現在的教育成本就知道了,三千人的學習,教育成本就是很大的一塊,所以,儒生就開始規範禮儀,把死後的儀式搞得非常隆重,通過一系列的禮儀來強調倫理的規範,一個人死了,需要舉辦各種儀式,甚至守孝都需要三年,這三年內是不能工作的,當官的要辭官,經商的也要回家,後來史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當年孔子是通過幫助別人送葬才獲得日常性收入,這樣才可以彌補教育成本支出的,當然,這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推理,只是從一個側面來闡述一個問題而已。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活人進行的一切活動只是為了活人更好的生存,然後給這些行為注入了合理的理由,這樣的行為就會變得相對來說更為容易接受,可以這樣說:知是為了存。

知與存的邏輯——談談交易目的問題

  明朝的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學理論模型,通過對知行邏輯關係的理解來鼓勵人們去實踐,知行合一更多強調知是為了行,在行之前一定要知,知之後就能行,這比程朱理學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但並沒有認識到生存本能才是社會發生變化的根本動力。

  站在人類社會的活動來看,知行問題就是社會活動基本二個方面,要麼是知,要麼是行,知行合一才能最終導致目的達成。如果站在整個生物界來看,知是為了存的,螞蟻中的分工就是很明確,蟻王是負責生殖的,雄蟻是負責配種的,工蟻就是負責尋找食物的,這種殘缺的耦合看起來並不合理,但可以保持這個物種能夠生存下去,知只是為了存而已,這就是我們把看問題尺度拉大後的結果。生存是高於一切的,這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看法。

  如果我們問交易員:交易的目的是什麼呢?估計大部分人都會說交易的目的是賺錢了,不賺錢來市場幹嘛呢?當然,很多年前,我也這麼想的,生怕錯過一次交易機會,更希望天天都開盤,不開盤,怎麼能實現賺錢的夢想呢?知道這些道理就應該要把這些道理變成錢呀?知就是為了行,如果不能賺錢,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呢?很多交易員把能否賺錢看成自己唯一的檢驗手段,也被他們稱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大部分都是這麼想的了,還沒有成功就想到了成功後的背叛,這才是大部分虧錢的原因吧!

知與存的邏輯——談談交易目的問題

  大部分交易員來到市場只有二個目的,一是完成自己的故事,二是聽別人的故事,前者的通常表現就是經常在想等他們成功後會怎麼樣?比如移民到自己喜歡去的國家,可以安頓好自己的家人再實現理想什麼的?通過自己神一般的操作,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財務自由,一邊抱著自己的美人,一邊談論著江湖風雲;後者是表現就是喜歡看故事類的書,更喜歡以獵奇的心態去窺探別人的故事,這也是故事類交易書籍從來都是可以賣得很好,交流的重點是為了知道別人的故事,什麼你交易了多少年?手中操作資金有多少個億?好像這些東西對一個正常的交流很重要一樣?人家有多少錢?關你什麼事情呢?交易只是一種工作而已,與故事何干?

  活下去才是交易的目的,只有長期活在這個市場,你才是機會的主人,知是為了存,與存無關的知並不能幫助你,天亮了,美景對你才有意義,成功的交易員有都保守主義的信仰者,任何物種的延續都是以存在為前提的,不管他們的行為是什麼理由,維護物種的存續是一切的前提,也是歸宿。

  孔子當年為了實現教化人民的理想,教育成本是他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如果不解決教育成本問題,三千學生吃什麼?因此,他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收入,只能把人死的過程搞得很複雜,普通人也不會這些東西,只能請他及其弟子來實施,勞務費用就是這樣掙來的,教育經費也就這樣解決了。至於安葬方式的選擇只是為了物種自身延續而已,防止因為屍體腐爛而形成病菌,從而影響現存物種的生存。

  保持你繼續交易的能力是一個交易員的根本目的,因為誰也不能預測自己哪個機會能把握得住,在機會沒有把握住前,活著就是勝利,任何可能影響活著的操作都是不可以的,及時認錯才是交易中最重要的品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錯不影響活著才可能翻身,一次致命的錯誤足可以讓你永不翻身,華爾街交易員託尼被別人稱為“一手”交易員都能堅持住,這才是他成功的心理基礎,因為他知道“一手”交易是不會讓他消失在市場上的做法了。

知與存的邏輯——談談交易目的問題

  理想是用來指引人努力的方向,但現實操作通常是無聊的,如果一個人在市場上容易興奮,那肯定與成功還有很長的距離,什麼突然發現自己有某種靈感了?這可能都是死亡的前兆吧?盈利的交易都是無聊的,因為無聊,你才把自己的操作方式交給了市場,隨市場而動,讓市場自己的運動為了創造利潤。

  最後,和大家說一下我聽過的觀點,或許大家會更加明白我的文中觀點。我曾經聽到這樣的一個觀點:兼職交易員沒有時間看盤和交易,不會衝動性的交易,專職交易員天天看盤和交易,容易衝動性交易。我覺得這種看法很無聊,天天看盤就會天天交易?不經常看盤就不會進行衝動性交易?交易能力與看盤時間成正比?就像夫妻天天在一起就一定有愛情?愛情與在一起的時間並沒有多少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