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球無法躲過隕石撞擊而地球卻可以躲過大部分撞擊?

vv我心飛翔vv


看到月球上那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就不禁在想,當年月球到底經歷了多麼慘烈的撞擊,會有這麼多隕石坑?而和月球離得很近的地球上面卻很少能夠看到隕石坑。地球比月球更大,按道理它應該受到更多的小行星撞擊才對。可為什麼在地球上卻很少能夠看到隕石坑呢?

圖示:地球上的隕石坑

在宇宙中,撞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沒有哪一個星球沒有被撞擊過。據統計月球上的隕石坑多達10萬個。而地球上已經發現的隕石坑卻只有大約150個。這很不科學啊。其實,地球遭受到的撞擊並不比月球少,只不過是地球是一顆充滿活力的星球,它擁有把隕石坑抹掉的自然力量。地球和月球不同的是,地球上有大氣層,有豐富的水,有多姿多彩的生物。這些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自然力量。

當一顆小行星光臨地球時,它首先會在地球大氣層中被摩擦燒掉一部分。如果小行星的體積過小就會在大氣層燃燒殆盡,沒有機會砸出隕石坑。那些沒有被大氣層燒盡小行星有的不幸掉進大海里面,也沒有機會留下隕石坑。只有那些掉到陸地上並且質量夠大的小行星才有機會給地球留下一個隕石坑。

圖示:月球上的隕石坑

這些留在地面上的隕石坑會在地球上遭受到風吹日曬,雨水沖刷或者是長滿了植物。年深日久隕石坑就會被這些自然力量給抹平。這種自然力量就是地球上的風化作用

舉一個例子吧,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科學家認為這顆小行星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這可小行星的撞擊給地球留下了一個直徑大約180公里的巨大隕石坑,名字叫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麼大的隕石坑經過6500萬年的滄海變桑田,如今要是不用高科技你根本不會發現它的存在了。

圖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而月球上沒有地球上那樣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對隕石坑形成侵蝕。因此月球上每一個撞擊產生的隕石坑都可以保存百萬年甚至千萬年之久。地球上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已經很難辨認出來,而在月球上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卻比比皆是。

因此,不是說地球要比月球有多幸運沒有遭到過撞擊,而是地球上的自然力量可以抹掉這些地球曾經的創傷。


兔斯基聊科學


1、首先,地球遭受的撞擊遠遠多於月球。

2、太陽系天體碰撞主要發生在太陽系形成早期,38億年以前。此後的數十億年,海王星軌道以內的小天體幾乎都已經被大行星的引力彈弓彈射清理掉了,只有遠離大行星軌道的小行星帶還能穩定存在。另外太陽系外圍的彗星偶爾會因一些引力擾動進入內太陽系,但是大多壽命很短。

3、月球的環形山大多是幾十億年之前碰撞的痕跡。

4、地球的地質活動遠遠比月球活躍,板塊運動擠壓會讓碰撞產生的環形山支離破碎,水流、風化、冰川、植被都會破壞環形山的形貌。古生代的地層完整的都不多了。更別提太古宙冥古宙留下來的環形山了。

5、超過第二宇宙速度的小天體撞擊在地球濃密的大氣層上往往首先會爆炸和碎裂,產生巨大火球和巨響的同時,其攜帶的動能已經被極大損耗了。只有密度高、體積大的隕石才有可能撞擊出顯著的隕石坑。

而對於月球而言,哪怕再小的隕石體,都是實打實糊臉上的,動能完全傳遞給固體表面,形成大量較小的隕石坑。


CNN海外視野


實際上,地球並沒有躲過很多。

其實,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凡是來到了地月附近的隕石砸到地球上比砸到月球上的概率要高得多。原因有二:

1,地球引力更大,會把隕石吸引過來。

2,地球的體積和表面積更大,我們把隕石想象成子彈,因為時間夠長(40億年以上)所以子彈應該是隨機擊中的,各個位置概率是差不多的,因為地球體積和表面積更大,所以中彈的概率更大。

為什麼在地球上看到的隕石坑比月球上的少

因為被擊中概率更高,所以理論上在地球上的地隕石坑應該更多才是,可是好像我們感受起來,月球上的更多,這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地球上海洋佔據了70%左右的表面積,也就是說,打中地球的隕石就有70%左右的概率是直接掉到海里去的,所以我們根本看不到。

2,地球有大氣層保護著,所以很多小個頭的隕石到了大氣層就因為摩擦,導致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最後,其實地月系統遭受到的隕石撞擊要小於在木星之外的那些行星。於是,有一些科學家就猜測,因為地球是比較靠近太陽這側的,而木星更偏外側一下。

並且木星質量和體積遠遠大於地球,當隕石要從太陽系外側進入太陽系內側時,常常就被木星給順走了。


鍾銘聊科學


嚴重的誤解,地球遭受的撞擊可比月球多多了,只是因為地球上有大氣、水體、地質活動,很多撞擊坑都被掩埋了,不過仍留著很多龐大的隕石坑。

月球上的隕石坑很多,直徑較大的有3萬多個,最大的位於月球南極,面積大到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個洲,科學家們每年都能觀測到一些運石撞地球的事件,近幾年月球上仍然在不斷地被撞擊並形成新的隕石坑,只不過一般都很小,直徑幾米、十幾米、幾十米不等,在地球上肉眼是看不到的。也是因為太陽系目前的小行星運行比較規律穩定,多集中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廣闊軌道上,行星就算想要改變它們的軌道,也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或者月球的事件少了很多很多。

可目前科學家也在監測著一些小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儘管目前預測的撞擊幾率都是幾十萬分之一甚至耕地,但地球不均勻的引力還會持續改變一些小行星的軌道。從體積和表面積上來說,地球都比月球大得多,飛臨地月系統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幾率也會高一些;從形成歷史上來說,太陽系的大型行星和衛星都是大量“星子”(原始的太陽系天體)撞擊融合形成的,地球這麼大的體積質量,自然是融合了更多的小行星;而地球有大氣,很多小型運石還沒有降落到地球上就已經燒沒了。

地球上由於大氣和水體運動,隕石坑會被塵埃掩埋 ,或者被水體侵蝕消失,也還可能因為地質活動被掩埋,造成地球上隕石坑數量看起來比較少,實際上卻比月球上多得多。


來看世界呀


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隕石不會在大氣層中燒燬。在地球上,直徑小於50米的隕石都會在墜落中因為地球大氣而燒燬掉。而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保護,再小的隕石都會撞擊到月表。其二,月球沒有風化作用。實際上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各種撞擊都是很頻繁的,地球也被撞擊了很多次。但是地球上的風力和水流以及各種火山這樣的地質活動改變了地球的外貌, 所以現在地球上很難找到那些撞擊留下的隕石坑。因而,月球上沒有風和水流, 火山活動很早就停止了, 所以那些地貌就一直保存到了現在。



齊天大聖to皇家理工


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地球有稠密的大氣層保護,大部分隕石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以後,都與空氣摩擦,溫度急劇升高燃燒掉了,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或者流星雨。只有極少數較大的隕石會墜落到地球的表面。而月球上是沒有這層保護罩。



第二,木星是地球的神秘天使,時刻保護著地球。在太陽系中,木星的質量較大,是地球的幾倍大,其運行軌道離地球也較近,其強大的萬有引力隨時會捕獲來自宇宙的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或者使其偏離軌道,或者使其撞向木星。



第三,地球的衛星月球,在繞地球轉動時,也有保護地球的作用,一方便,有直面阻擋隕石的作用,另一個方便,其引力也可以捕獲隕石,再者,月球和地球引力的合力,也可使小行星或隕石偏離原來的運動方向。



總之,宇宙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體,存在的就是合理,存在就是平衡的,存在的就是安全的。


理性科普者


首先,地球所受的撞擊並不比月球少,地球的地質運動很活躍,地質運動將部分撞擊痕跡給抹去了,月球的地質運動將近停止,每次撞擊的痕跡都能完整的留存下來,有些甚至需要上億年才會抹去。

其次,地球70%的表面被海洋所覆蓋,地球歷史上的大部分撞擊發生在海洋,所以很多你看不到撞擊的痕跡。月球沒有海洋,它的每一次撞擊都在陸地。

再次,地球有濃厚的大氣層,一般小一點的隕石在還沒到達地表之前就已經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了,但這並不是說地球沒有受到撞擊,事實上其實地球每天都在受到宇宙小天體和宇宙塵埃的撞擊,月球沒有大氣層,任何小天體撞擊都毫無遮擋,都會留下撞擊坑。

事實上,由於地球的體積,質量比月球大的多,相對應的引力也更強,它對小行星的"吸引力"比月球大的多,所受撞擊也更多,只是因為以上的幾個原因,導致我們現在看到月球表面滿是隕石坑,而在地球上卻看到不多


起個破名都讓人佔了


地球躲過隕石的確比月球多的多,因為,地球有很厚的大氣層,較小的隕石,通過大氣層落到地面上已經很小了,或者根本落不到地面上,較大的隕石通過大氣層很多都會解體,變成千萬個小隕石,起不到多大風浪,而歷史也有不少較大的隕石落到了地球上,造成地球生物災難性毀滅,地球不止一次生命毀滅了。

月球與地球不同,月球沒有大氣層,沒有空氣 ,不論多大的隕石落入月球,都會留下痕跡,並且保留下來砸碎的隕石。而地球環境 原因,較小的隕石坑痕跡,會隨著時間而消失殆盡。看到的只有那些特別大的痕跡。


好孩紙尼可樂斯


因為月球有大氣層保護,隕石墜落過程中與大氣層摩擦產生高溫,高壓而解體或者氣化,月球因沒有濃密大氣層保護,隕石直接撞擊形成很多隕石坑,這就是不同的原因。


用戶87019188796


為什麼打仗衝在前面的死,為什麼叫擋箭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