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農村為什麼不種菸草了?

尐曳哥74386401


我家曾經中了9年的菸草,我來分享一下經驗:

1、不掙錢。種菸草忙碌一年到頭,動員一家子人,一年到頭也就掙兩三萬塊錢。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好不容易種的菸草,等到烘烤成菸葉去收購站的時候,收購站的人可勁的壓價,所以農民辛苦一年到頭,賣不到幾個錢,就像現實社會中那些瓜農,果農一樣,等到豐收的時候,很多都是爛在地裡,要麼就是賣不起價,所以,最可憐的還是農民!


2、辛苦。種菸草的週期特別長,從農曆正月份開始育苗,到2月份移苗,三月份種植到地裡,然後就是除草,到六月份成熟了,就是烤煙:這是最痛苦的時候,白天干活,晚上要大概一小時起來一次,添火。準備柴火,擇煙(也就是分等級),打包,然後扛去賣。這整個過程也是要持續三個月,這期間還有打煙叉等其他一些雜事,整個忙完就差不多年底了,動員一家人員,忙活一年,特別的辛苦。



3、病蟲害的嚴重。由於農村土地有限,所以菸草種植一直都在同一塊兒土地上進行,我印象特別深,前幾年種菸草的時候,長勢特別好,但是後面不光長的不好,特別容易生蟲害,尤其是下一場雨之後,菸草很多的葉子就生病了,這樣就賣不起價了。

4、柴火短缺。烤煙剛開始的時候是靠柴火,我們種了幾年的煙,用了很多柴火,後來自己家的滿足不了,就去租別人的,不過現在都逐步用煤或者電代替了。5、外部機會的增多。隨著近幾年交通的發達,很多農村的人都出去打工:建築工地、金礦、煤礦、板廠、電子廠、高速路等,外部掙錢的機會越來越多,且掙錢比在土地上忙活一年掙得多,且相對來說也輕鬆一些,所以很多人選擇背井離鄉,去城市打拼。


綜上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所以農村種菸草的人越來越少了!


小狼快跑666


在農村上一輩的老人,幾乎大多數的人抽的都是土菸絲,而這種菸絲都是自個種植,然後經過暴曬,自己加工而成,這種菸絲不僅省錢,煙勁還比較大,抽起來特別過癮,因為小時候爺爺也經常把旱菸給我抽著玩,再加上那個時候的人們經濟條件不好,所以人們都會選擇這種菸絲來抽,這種菸絲不僅種植還可以賣錢,對抽菸的人來說還能省錢,那為什麼現在農村不種菸草了呢?


1、旱菸被菸草公司生產的香菸所取代。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農村的那種菸絲也不斷的被現在菸草公司的香菸所替代而這種菸絲幾乎都沒有什麼人抽了,偶爾在農村還能看到一兩個,而大多數基本上都抽著現代的香菸,第1點,這種菸絲還必須自己去卷才能抽,所以比較麻煩,而且還沒有過濾嘴,這樣對身體的害處也會急劇加大,而現在的香菸,他不僅做工完美,攜帶方便,還加上了過濾菸嘴,這對吸菸的人來說,對身體的傷害會稍微減少,所以現在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去抽以前那種旱菸。



2、菸草沒有了銷路,種植的農民就幾乎沒有。

以前在農村種植菸草還能拿到城裡面去賣錢,而現在人們所抽的香菸都是由菸草公司提供,所以香菸把菸絲所取代,這樣抽菸絲的人就越來越少,自然而然的沒有了銷路,所以農民就不會選擇再去種這種菸草,因為在早些年代人們抽的基本上都是那種旱菸,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些老人,腰帶上綁了一根竹子做的煙筒,口袋裡用一個盒子裝著菸絲,不管是走到哪,還是幹完農活,閒下來的時候總會從腰間掏出煙筒和菸絲,然後把菸絲搓成一個圓球,放在煙筒上面,用火柴點燃,抽完幾口還得把它敲掉,這就是那個時候人們抽旱菸的方法。



如今的社會,在農村幾乎現在也見不到這種煙筒了,而且也沒有人去抽這種菸絲,所以種植的人也少,畢竟賣不到錢,農民就不會選擇去種植,最起碼還可以種種地能夠賺點辛苦錢。在你們那邊現在還有沒有抽這種菸絲或者粽子這種菸草的人呢,反正在我們這邊現在幾乎都沒有了,如果你們那邊有的話歡迎下方留言評論,敬請關注。三農(久天上)謝謝!


啊倫的日常VLOG


我們村前幾年都有人在種植雲煙,今天只有一家還在種,明年就沒有人種了。

我家也種植了4年的煙,聽我爸說了幾點原因。

第一 我們村一家人的土地很分散,東一塊西一塊的,地也小可能幾塊地加起來才有一畝。

第二 土地少,這個是硬傷,就拿我家地來說,拋開種植了核桃樹的地只有4畝都點能種植其他的,核桃樹長大了樹下種植不了東西。

第三 種植菸草太累了,除草,施肥,打藥,點菸花葯,清除除擦地葉,種出來之後從腳葉開始慢慢的往上掰葉子揹回家,把葉子一張一張的綁在烤煙棍上放進烤煙樓,還得有人守著烤煙樓控制火,大了也不行小了也不行,烤好之後取出來裝好之後賣給菸草公司,價錢也不好,本來是一級葉菸草公司非得說是二級葉。

土地少,土地分散,種植菸葉工序多,菸草公司不行,久而久之我們村就沒有人種植科

吸菸有害健康,請勿在禁菸場所吸菸,能戒掉最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傾權請聯繫我立馬刪除。





誰在喝醉輕聲嘆


種植菸葉在2003年時小曉這縣裡、鄉里那時大力推廣種植的高價值農作物。而且那時我們村裡老村書記聯合鄉里強制村民把油菜給翻了,然後種植菸葉。菸葉苗是縣裡來的免費提供,而且還說到時保證收購,就這樣村裡人把秋天種下的油菜都給翻了種上了菸葉,而且村裡還花大價錢修建了好幾個烤煙房。


就在縣裡、鄉里大力推廣種植菸葉時,農民也很配合種植。這時問題出現了,因為村民是第一次種植菸葉,菸葉種植技術可以說是一點沒有。在開始時還有縣裡農技人員來指導,但從栽下去一個月後就很少來了,就算來了也是在村委吃喝一噸就走了,對農民收菸葉種植指導根本就沒有。

但村民們憑著幾十年的種植經驗最終還是得多比較不錯的產量。我們知道菸葉種植只是第一步,最主要的是烤煙。只有把菸葉烤好了才能賣上好價格,不好的只能1到2元每斤(當時宣傳是菸葉收購價格在18元一斤到20元一斤之間)



但由於村民根本沒有烤煙技術,最後結果可想而知。油菜翻了當年需要買油吃,種植菸葉最後不賺錢不說,還一畝地虧1000多。


從這之後我們這再也沒有種植過菸葉了,因為種植菸葉是需要烤煙技術,烤煙技術不到位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其實不止是種植菸葉,其它農作物或者養殖都是一樣,自己必須要懂技術,不然再賺錢到你這就是賠的短褲都不剩。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小曉農民


在我的家鄉,已經很少有人種植菸草了。我家只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家裡種過兩年菸草,給我的印象就是,種菸草真的很麻煩的。

首先你要建一個烘菸葉的“菸草樓”,還要去鑽菸葉地掰菸葉,我感覺菸葉的葉子味很大,非常的沖鼻子。摸上去還是黏黏的。菸葉掰到家裡以後還要用棍子綁,綁完掛菸葉樓裡用煤烘乾,如果火候掌握的不好,烘壞了幾乎就掙不到什麼錢了。煙站收菸葉的時候還要分為好多等級。反正是挺麻煩的。

雖然在我的家鄉沒人種菸葉了,但是在其他地方應該有很多地方種吧,比如說一些山區種菸葉的就比較多,畢竟是一種經濟作物,收入肯定比種地要強吧。要不然中國好幾億的菸民哪裡有煙抽啊。


商丘賈小五


要不看到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我幾乎忘了農村以前還種植得有一種經濟作物菸草,現在的確很少了。但我們這裡還有一些老農種植一種土煙,專供自己抽,我們稱之為“葉子菸”,準確說是旱菸。他們每年都種,然後收穫葉子回來,一片一片的夾在兩個竹簀之間,等它慢慢陰乾做“葉子菸”抽。這種土煙,煙味特別大,只有老年人才抽,現在市埸上還有得賣。他們抽菸時,會去掉葉骨,只要葉子,再慢慢把葉子切成小手指那麼長,最後仔細把葉子裹緊,裹成無名指那麼粗,筒在菸斗裡面抽。抽時,煙霧繚繞,很嗆鼻。

  • 這種土煙和樓主說的煙有點區別,土煙不能烤,只能慢慢陰乾;樓主說的煙要當天採來當天烤制的,考完又要立馬分等級打包等專人收購。這種煙我們小時候有大面積種植,那時我還在讀小學,大概有30多年了吧。深深的記得每天放完學,就要揹著揹簍到土地去背菸葉到烤煙房去烤。

  • 那時候大面積種植,生產隊會專門組織人員烤烤煙,有一個用土築成的烤煙房。每家每戶把菸葉綁好掛在一個竹棍上,打上記號,然後拿到裡面按順序整齊的放著,通宵烤出來。當時不管大人小孩都很累,整天都在地裡扒菸葉。
    菸葉上有一層絨絨毛,但這毛不會掉,人扒菸葉時,除了有一股煙的悶味,就沒有其他怪味了。小時候我不太喜歡聞那種悶味,但也要跟著父母去扒菸葉。扒菸葉時不能把葉柄留植株上,要全部從杆上扒下來。如葉柄扒斷了,到時後葉子綁的時候不好綁,就綁在下面菸葉上了,影響菸葉質量。菸葉扒第三茬時,我記得要把上面的稍割斷,免得它抽薹。


  • 後來種了幾年,大家沒種了,一是賣不到錢,烤出來的一級菸葉少,達不到標,壓價歷害。二是後來整頓,規定只有哪些地方可以種植,哪些地方又不準種植,所以就沒有種了,直到現在,就更沒有人種菸草了。

總結:菸草30多年前我們這有大面積種植,後來因為菸葉市場整頓,只允許規定的地方種植,所以種的人就少了,我們也很少看見在農村有種菸草的了。

關注【留守傅姐】,瞭解農村一草一木,農家的生活瑣事。

留守傅姐


高度來答題。


我隱隱約約記事的時候,知道村的東南角有一座,像小炮樓一樣“烤煙房”。但是一直閒置沒有用過,後來長大看到人們把“烤煙房”,扒了。這個“烤煙房”全部用土石混建而成,當年看著非常高,可以用竹竿掛好多農民採摘回來菸葉,生火燻烤之用……。再後來看到有些種植菸葉的村民,都是去鎮上指定的地方上交採摘的菸葉,再後來當地慢慢的沒人種植菸葉了。

長大以後才瞭解,菸葉屬於特殊農作物,不是誰都可以隨便種植販賣,私人販賣是違法行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種植菸葉之前,要去當地相關部門,瞭解相關規定,如果允許種植,要去相關部門申請種植資格,申請種植通過之後,還要和相關部門簽訂《菸葉種植收購合同》,學習瞭解相關規定,才能開始種植。


在北方這裡的農村,也就是一些老漢在菜園裡種植一點菸葉自用;由於直接烤的菸葉味道更嗆人,年輕人很少抽這樣的“旱菸”。但是我看到南方的朋友在北方做生意,他們卻把好好捲菸掐斷,用礦泉水瓶和一個竹竿吸管做成的臨時“水菸袋”,呼嚕呼嚕抽兩口,笑嘻嘻如此循環……。我去請教原因:說是南方那邊農村抽水煙的風俗習慣,流傳下來的。主要那邊的氣候適宜種植菸葉,也有種植菸葉的習慣,由此可見南方是菸葉的主產區,是有原因的。

總歸來說受制於菸葉的特殊性,在這個壟斷性的行業裡,老百姓種植效益不理想,不願意種植,也就很好理解了。
友情提示:吸菸有害健康,請勿在禁菸場所吸菸!!!!


三農的高度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就曾種植過菸草,不過那時候種植菸草都是在菜園地的一角種植幾十棵,也就是父親曬乾後留著自己抽。村裡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沒有大規模種植菸草的。那為什麼現在一些農村不種菸草了呢?

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村裡的一些抽菸的農民大多自己家種植菸草。我們這邊稱菸草為“黃煙”,大抵是因為菸葉成熟以後會由綠變黃的原因吧。

那時候農村生活水平不高,捲菸對於農民來說算是一種奢侈品了。所以平日裡農民抽的都是“旱菸”,也就是自己種植的菸葉曬乾搓碎以後,用紙自己卷的。這種菸葉味道濃,聞起來嗆人,拿農村人的話說就是“有勁兒”。自己種了曬乾後留著自己抽,省錢。

記得那時候,農村的紙張也很缺乏,不少家長抽菸多是用書本紙捲菸。孩子在學校寫完作業的本子,會被利用起來,當成捲菸紙。記得那時候農民認為最好的捲菸紙就是“月份牌”了,因為月份牌的紙張厚薄也合適。當然,也有人用報紙捲菸。總之,能夠用上的紙張,都會被利用起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經濟條件慢慢好轉,手中有錢的農民便開始由旱菸轉向菸捲。這部分人基本上以年輕人為主,因為有些年輕的菸民不習慣抽那種自家種植的菸葉,不管從勁兒頭上,還是從口感上都不如菸捲。況且,旱菸抽的時候要自己卷,費勁。當老一輩的農村人慢慢老去,這農村種植菸草的也逐漸減少,像現在農村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們也都抽上了菸捲。

而菸草作為特殊的經濟作物,如果大面積種植,是要辦理審批手續的。因為菸草加工屬於特殊行業,由國家有計劃地控制生產,不允許超過國家計劃。所以,菸草種植都是有菸草公司與申請種植菸草的農戶簽訂收購合同,才可以種植。

綜上所述,如今一些農村都不再種植菸草。但在一些菸草主產區,人們還是與菸草公司長期合作,進行大面積種植,以供應給各大卷菸廠,為其提供優質菸葉,以增加農民收入。


建行漸遠


小時候,爺爺把自己種的菸葉,用竹子編的兩片東西夾住(客家話叫:煙笪),晾乾,不能曝曬。然後,剔去煙骨(葉脈主幹), 疊好。用煙“尖”(客家話音),其實是個小型壓榨機,壓實後,用利刀切成絲,用豬尿袋加工製作成“菸袋”袋好(豬尿袋能很好保管菸絲,不易乾燥成粉末,但有一股臊味,弄得衣服口袋髒矣矣的)。

這是我兒時對爺爺種菸草,製作 菸絲的全過程(那時我才六虛歲)。爺爺有支氣管病,不抽菸會咳嗽,抽多了自己種的菸草,咳嗽得更厲害。

現在,種菸草基本上都是專業化,私人種植費時費力。大多數菸民抽的是由菸草公司製作的捲菸。另外,有一些菸民會到市場上購買製作好的菸絲,或用煙筒(各式各樣,有竹筒製作的,也有用特別木材製作的煙具),或用特殊的吸菸用紙卷著抽。基本上沒有人會自己種菸葉自己抽。


治平36


現在一些農村為什麼不種菸草了?

我的家鄉是在湖北恩施鶴峰縣的一個小鄉鎮,名字叫做鄔陽鄉。我們這邊在一二年之前還是有不少種植煙的農戶,一位遠房叔叔就素其中之一,叔叔常說的話就是:都說打鐵撐船和賣豆腐是三苦,其實這種煙也是農村一大苦事。確實,那個時候為了管理好家裡的幾畝煙地,基本上是沒日沒夜的勞動。特別是在烤煙的那幾天,更是累得讓人心疼和嘆氣。

但在二零一二年以後,我們這邊開始停止種煙,以前的菸草站如今也租給一位賣鋼筋的老闆,廣大煙農們也轉變獲得收入的方式,開始種植起茶葉來。總體來說,我們這邊過渡得還算平穩。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想結合我們這邊的實際情況,說一說為什麼如今有些農村不種植菸草了。

  • 因為環保

之所以把這個原因單獨列開,是因為我覺得這是最為重要的原因。首先是菸草種植過程中會對土壤產生較大的危害:種植過菸草的農民都知道,一塊地不能常年種植菸草,必須隔那麼幾年換地種,否在菸草的長勢會很差。這是因為和其它農作物相比,菸草生長時間較長,自然也就得吸收更多土壤裡的營養元素,使得土壤貧瘠。

在就是菸草種植過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磷肥,而且還無法用農家肥所代替。而磷肥的使用量又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是給玉米施肥的七點六倍,茶樹施肥的三十倍。磷肥施用過多又會造成土壤結板,使得這塊土地需要經過長時間恢復才能種植其它農作物。

第三就是烤煙。

在農村菸農們的菸葉不是說鮮葉就可以拿去賣,而是要先用自家的烤煙房烤乾之後才能拿去賣。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我們這邊菸農烤煙用的是柴火和煤,菸農的房前屋後的樹基本上都被砍完了,和不種煙的農戶形成鮮明的對比。

正是因為種煙會造成以上三點汙染,所以我們這邊才會禁止種煙,也才會轉變開始種植茶葉。

  • 其它的一些因素

農村機會的增多。對於以前深處在高山的菸農來說,因為溫度的限制,他們只能夠在高山種植土豆、菸草等農產品來換取生活上的收入。但是如今隨著高山也通了公路,加之不少人住進的易地搬遷點,農村裡的菸農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來獲取收入。自然而然也就沒人願意在做種植菸草這樣的苦力活。

其次就是菸農收入越來越難。我說的這個意思並非是指菸草賣不到一個好價格(我們這邊最好的煙是二十一斤,最差的也能在八元一斤),而是菸農們賣出的菸葉往往得到的只是一張欠條,拿不到活錢。這樣在一年當中,如果家裡出了什麼事需要現錢,一家人就只能“望條興嘆”了。

雖然最後這邊錢還是會到菸農手裡,但是對於廣大農民同胞們來說,多一分活錢就多一分出路。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農村的出路有很多,菸農們完全可以把這次改變當成一次機會,努力讓自己去尋找一份更輕鬆的活路。當然菸農們也不容易,如果能夠在禁止種煙前幫忙找到合適的掙錢方式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