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新泰一小協鎮

小協鎮位於新泰市城區西南12.8公里,柴汶河南岸。東鄰新汶辦事處,西接谷裡鎮,南連劉杜鎮,北與翟鎮、西張莊隔河相望。總面積3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一個工人村,總人口5.4萬人。

今小協鎮境域,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屬新泰縣橫山坳;1914年屬永和區;1930年屬第五區;1947年屬新汶縣孫村區;1958年屬新泰縣孫村公社;1959年10月屬新汶市;1962年為新汶市小協公社;1984年為新汶辦事處小協鎮;1985年10月重建小協鎮。

小協鎮文化底蘊厚重、名勝古蹟繁多。碗窯頭村,曾用名九林村,始建於唐代武德年間。據唐代碑文記載,村四周原有九姓林墓,故名九林村。該地製陶者甚多,古稱陶瓷之鄉,有“四十五里陶瓷廠”之說。傳博山製陶亦由此遷去,因該村在一個碗窯的西頭,故名。現村內有唐古槐一株,雖成空心,但仍枝繁葉茂。

郭家泉因村有古泉而得名,原名泉裡泉,泉水噴出串串水珠,又稱連珠泉,後改珍珠泉,是新泰八景之一。該村明洪武年間建村,名泉裡莊。後郭氏家族人丁興旺,遂更名郭家泉。古人贊新泰八景詩中寫到:“活水一塵無,淨貯冰壺。分明錯落走盤盂。豈是驪龍光不盡,合浦還珠。逝者若斯夫,會到江湖。泉源萬斛問誰沽。最是清流長不息,如浴仙鳧。”

法雲山位於小協鎮南與劉杜鎮交界處。據記載,古時山上遍植樹木,有唐代古柏、銀杏、苦楝,均粗數圍,虯枝交錯,蔭翳蔽日。相傳古代帝王“封泰山禪云云”之“云云”,即此山。山上有始建於東漢時期的正覺寺,廟貌巍峨,為一方巨觀。相傳有異僧說法而云生,故名。又稱:“林壑茂美,不雨常潤。由東南登至絕頂,如在煙雲深處。”正覺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面闊三間11.6米,進深8.4米,高10米,重梁起架,灰瓦硬山,石基磚牆,前出廈,圓木簷柱,石鼓柱基,殿脊浮雕二龍戲珠。明清重修寺院石碑7方。後因年久失修,日漸荒廢。為保護古文化遺產,2003年,小協鎮利用民間捐助按原貌重修。

家鄉新泰一小協鎮

正覺寺。

山東史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