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範秋蘭:用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

13年前,噩運突然降臨在蓬溪縣赤城鎮範秋蘭的家中。父親突發腦溢血中風,身為家中獨女的範秋蘭毅然從成都辭職回家,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13年間,她無怨無悔,深受街坊鄰居的好評。今年11月,範秋蘭被評為四川省孝老愛親好人。


好人寄語

照顧父親這幾年我沒覺得怎麼苦,父親把我養大才是真的辛苦。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我也會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做人的起碼道德。


一夜之間,天塌了

父親中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範秋蘭1981年出生於蓬溪縣赤城鎮中河街一戶普通家庭。本來依靠範秋蘭打工賺錢,一家人也過得簡單幸福。然而,13年前的一個下午,範秋蘭的家庭發生了變故。

2006年一個普通的下午,範秋蘭的父親範定奎突發腦溢血中風,倒在家中一天一夜,要不是社區吳阿姨和朋友們發現異常,範定奎的生命可能也就戛然而止了。經過醫院搶救,範定奎的命保住了,但病情不容樂觀,原本就患有高血壓,突發腦溢血引起中風,讓他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當時在成都上班的範秋蘭聽聞父親病倒,連夜兼程趕回家中照顧。範秋蘭早年喪母,父親一手把她拉扯大。她對父親的感情之深厚,一想便知,但由於自己在外地工作,對父親照顧不到位,才造成了現在的狀況,這種想法讓範秋蘭頓感自責。父親需要人照顧,這個照顧父親的重擔範秋蘭毅然默默獨肩挑起。範秋蘭辭去了福利待遇都很不錯的工作,回到家中,回到父親身旁。“父親為家裡和我付出很多,我是他唯一的女兒,我不照顧他誰照顧他呢!”範秋蘭說道。

“一夜之間,天就塌了下來。”這條負重前行的道路,範秋蘭一走就是13年。



生活雖艱辛,但我要堅強

“還有很多人在幫助我”

范家住著一套兩室一廳70多個平方米的房子,整潔又溫馨,沒有異味,一點看不出這裡住著一位長年臥床的老人。主臥室中面色紅潤的範定奎仰臥在床上,樂呵呵地看著電視,精神很好,很難想象他是一個臥床10多年的中風病人,陽臺上擺放著很多盆栽植物,在陽光下煥發出勃勃生機。

早上6點範秋蘭就起了床。淘米做飯,洗漱好後,打上水,擰上毛巾,範秋蘭細心地幫父親擦洗身體,再翻動父親身軀,小心按揉每個關節,活動筋骨,等照料好父親後再照顧兒子穿衣起床,接著,給父親餵飯喂藥、洗衣洗碗,送兒子上幼兒園……

這是範秋蘭13年裡每天都要重複的事。她說:“生活雖然不容易,但照顧爸爸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還有很多人幫助我。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為了爸爸,無論寒暑,她都努力地堅持著。

10多年來,範秋蘭每天給父親擦背、按摩。在她的悉心照顧下,已臥床多年的範定奎從未長過褥瘡。為了防止父親肌肉萎縮,範秋蘭學會了推拿按摩,每天堅持給父親做按摩,每次按摩都是半個小時以上,每天要按三四次。如今,她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父親儼然似一個專業的護理人員。附近的鄰居對這個孝順女兒豎起了大拇指。



丈夫支持,同心同行

“盡孝是義務,也是做人的起碼道德”

這個重新贏回幸福的家庭,除了範秋蘭和他的父親,還離不開範秋蘭的丈夫張城。張城沒有固定工作,有時打零工,有時幫人開車。妻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岳父,張城的心中很受感動,對範秋蘭很是支持,對岳父也很孝順,妻子幹起來很費勁的許多事都他來做,抱岳父洗澡,背岳父下樓出去散步、遛彎都是張城來做。範秋蘭說,父親由於殘疾退休較早,退休工資很低,自己又不能找工作掙錢,家裡的主要收入都是靠丈夫張城在外一個人打零工、幫人跑車維持,父親的病需要長期服藥,家裡的大半收入基本上都用到父親的治療中了。

儘管生活如此艱辛,可是範秋蘭臉上卻始終掛著微笑,憨厚的模樣讓人對她這份難能可貴的孝心更是無比崇敬。面對眾人的敬意,她也總是靦腆地說:“其實也沒什麼,父親養育我長大,我當然要贍養他。”

當問到對未來有什麼期望時,範秋蘭說:“希望父親的身體能有所好轉,丈夫能多掙點錢讓父親的日子過好點,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簡單樸實的願望讓人格外感動。

鄰居張永芬說:“我和老範是幾十年的老鄰居了,捫心自問換了是我,這樣無怨無悔地照顧父親,估計都做不到。這種至善至孝真的值得讚揚,這樣好的女兒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回想起和父親相依為命的日子,想著小時候父親對自己的疼愛,範秋蘭感慨萬千,她說:“照顧父親這幾年我沒覺得怎麼苦,父親把我養大才是真的辛苦,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我也會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做人的起碼道徳。”就是這句樸素的話,這個簡單的理,支撐著她走過這麼多年的照顧父親之路。



記者手記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範秋蘭10多年如一日細心照顧父親的感人事蹟,使我們為之震撼,為之感動。她每天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重複著洗衣、做飯、照顧老人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事情,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也沒有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她卻以自己善良、淳樸、賢惠、細心的良好品質詮釋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四川好人範秋蘭:用行動詮釋“久病床前有孝子”



本臺記者 劉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