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學霸捷徑2020-02-02

關注

上一篇文,我向大家講述了自己“自學成才”的故事。看上去,似誇誇其談。但是,沒有誇張、沒有水分。聰明的朋友能懂得我講這些的用意。

有人問,做教師,能夠勝任教學就足夠,你學那麼多東西, 有用嗎?

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當年,我的同事也這樣認為。

剛剛調入中學時,對於我爭分奪秒的讀書,許多人看不慣。那時, 還在批判“學而優則仕” 。一個老教師直接站在我辦公室門口大喊大叫道:“哎,你們快來看,這屋裡的黃毛丫頭,看她除了看書,她還會幹嘛?”

老教師說的不是事實。我有黢黑濃密的如雲秀髮,越膝的髮辮梳理整齊地垂於身後。

我會做許多事,都是別人不會做的;比如,我會給自己和家人做鞋,各種款式;會為同事處理外傷、診病、注射、開藥;會獨立創作,散文、小說,詩詞歌賦;會跳舞,民族舞、古典舞、交誼舞;會原創各種類型的舞蹈並傳授給學生,在學校組織的各種類型的文藝演出活動中,由我編寫並排練詩歌聯唱、天津快板、舞蹈等,每每獲得全校節目第一名。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知道老教師的用意,她在提示我“目中無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人際交往。

共青團活動中,團支部書記冷言冷語地批判:" 聽說有人天天讀書,還寫日記,你想往哪爬;你以為你可以把自己寫成雷鋒嗎? "那次,我給了一個短小的回擊:“凡是讀書的,就不想往上爬,白卷先生張鐵生爬上去了;寫日記是優秀品質,雷鋒不是寫出來的;今後,中國要靠知識支撐,看不到這一點,枉為教師。”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77年國家恢復高考,我興高采烈地報名備考,老校長親切地拍著我的肩膀,卻冷冷地拒絕我報考的申請:“你的水平已經不亞於那些大學本科畢業的老師,你別怪我本位主義…… ”

我酷愛文學, 卻任教於政治,這是我一生中的遺憾。 曾經,廣播電臺開設大學語文講座, 時間是每晚10:00到12:00;通過三年學習和考核,可獲得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文系大學本科畢業證。但是,報名才能買書,持單位證明才能報名獲得聽課資格。

這個消息讓我激動萬分,儼然邁入中文系的大門。然,三番五次、各種理由、各種央告,學校教務處就是不肯為我開證明。教務主任的理由很簡單:你的水平足夠教好政治課,沒有必要再學中文。教務主任是大專學歷。 我無力迴天, 但深知,真正勝任一個學科的教學,單憑一門專業知識充足,遠遠不夠。

業界有一句被普遍認可的格言: 要給別人一碗水,必須具有一桶水。如今老師應該是水龍頭,打開來,水流不斷。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譬如。在哲學學習中, 為了讓學生清晰把握每一個原理,教師需要從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多重角度,以具體事例去詮釋和解讀。因此,天文地理、詩詞歌賦、中醫西學、歷史事件乃至生活常識,在教學中,都派得上用場。教師應盡一切可能向學生傳授社會生活常識,助力成長。準確地說, 教師的知識面越寬,思維越深刻,對知識的解讀就越清晰,傳授知識的能力就越強。而教法越靈活、生動,課堂教學設計越科學、精細,教學效果越顯著,學生掌握的越紮實。試想,教師學識淺薄片面,甚至胸無點墨,教學中只能從課本到課本:老師讀一遍,學生念一遍,本子抄一遍;考前背幾遍。這種空洞無物的教學,是學生成才的顯性殺手,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因素。

學生會的,我不一定全會,但我能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

以我一生的教學經歷,我感覺我所學的所有知識,都能準確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並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毋庸置疑,老師就是學生成長的領路人。

例如,學生們大都感覺哲學不好學,認為觀點枯燥不易理解。我深知哲學思維在未來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便把許多知識、經驗、人生感悟通過哲學傳導給學生,用以加深對哲學思想的理解。

有一天,語文老師跟學生生氣了:高中語文課,老師佈置學生背會三首詩詞: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懶惰的學生不服,指責並質問老師:“就知道讓我們背,你自己會背嗎,你背過嗎?”把年輕的語文老師氣得滿臉通紅。

我笑著告訴語文老師,彆著急,我試試去說服他們。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下面的課我要講授哲學中的一個觀點:“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為了明晰“不同意識對事物產生的作用不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意識,我分別列舉了唐代皇帝李後主李煜的《破陣子》、陸游的《釵頭鳳》和蘇東坡的《定風波》作論據,從歷史背景,到事件始末,讓學生充分感知思想意識,情感情緒對人生的重大影響。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事件,三個歷史名人,三首驚天動地的文學詞作。

整個講授過程,學生的興趣異常亢奮,他們覺得,原來哲學這麼深刻而有趣;古詩詞如此優美動人。見我把一首首詩詞背誦得如行雲流水一般,學生們無不讚嘆有加,掌聲陣陣。

“ 老師,教政治還用背詩詞嗎?”他們奇怪。

有個學生站起來大聲抱怨“《蜀道難》太長了,“老師能背嗎?”我問:“有多難,難於上青天嗎?”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學生的笑聲中,我帶上語氣,加上眼神、手勢,把學生看來高不可及的《蜀道難》背誦得朗朗上口。在熱烈的歡呼聲中,我深情款款地告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千萬不能丟失,老師們是背過來的,現在交到你們手裡了,傳承中華文明是你們的使命。“學生們點頭稱道。

後來,語文老師與我交流,您會背誦多少唐詩?”

我說,背過不少,忘記得太多。除了唐詩,我更喜歡宋詞。

“您最喜歡誰,李清照還是蘇東坡?”

“我喜歡的蘇軾、辛棄疾所有的詞作,讚賞他的豪放派的性格,還有黃庭堅、陸游,尤其是李煜的辭,太悽美了,愛不釋手。”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語文老師:“怪不得學生這麼佩服您,他們現在都好好背詩歌了。”

作為老師,講好課不容易,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需要技巧。我的這段經歷,也更加激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由於學生愛學,我帶高考的第一年,考核成績便名列全市第一。

讓學生懂一點中醫,遇小病,有能力治療自己,也培養了他們堅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生活》中有一課題:“文化傳播”。配合教學,我希望把傳承中醫文化的思想納入教學中。

我以外國人對中醫經絡、穴位和針灸的模糊評價開頭,引發了學生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求知慾望。立刻有學生興趣盎然:“老師,人身上有長壽穴嗎?”這是個“惜命”的傢伙。

我答:“有哇。中醫主張治未病,預防和康復,直接指向人的健康長壽。”

“教教我們吧。”一致的要求,

正中下懷。我板書三個穴位:百會、內關、足三里。按照我的要求,學習取穴他們一絲不苟。我一邊傳授取穴方法、解釋穴位主管區域和作用、按揉要領,一邊教育他們,持之以恆道理:“每天堅持三次不能放鬆,才能收效顯著”。

“老師,我經常頭疼,怎麼辦?”幾個學生又問。我遂在黑板寫上三個穴位:合谷、太陽、列缺。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老師,我經常脫髮,有辦法嗎? 我又寫:百會、頭維、風池。

“老師,有死穴嗎?”

該收場了。我豎起眉毛:“幹嘛?”“要是有人敢冒犯我……”

“老師就是教唆犯?”我接過話題。全班大笑。我提出,個別問題下課單獨找老師。

“剛才我們在做什麼?”迅速轉入教材學習。

“學習中醫”,學生回答。

我說:老師在向大家傳播中醫文化。板書課題:“文化傳播”。

你知道的中華文化的精粹還有哪些?

你瞭解外來的優秀文化嗎?舉例告訴大家。

這些文化需要進行交流與傳播嗎?文化傳播有哪些途徑?最重要文化傳播途徑是哪些?

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有什麼意義?

“讓從我身邊走過的學生因我而受益”,是我一生的追求

一步步,一環環,我精心的設計和巧妙安排,讓學生自覺自願跟著我徜徉在未知領域,探討、學習、成長。在課堂上,找不到絲毫厭學的痕跡。這樣的充實豐滿的課堂教學,比起“乾癟”的說教,生動而有說服力,不僅學生收穫滿滿,教師的職責也發揮到極致。

我是學霸捷徑。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健康成長,是我的課題。 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