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對於王安石,這個頗具爭議的北宋名人,到底是千古名相還是千古罪人,我覺得實在不是三兩句說的清楚,這也不是今天這篇文章要探討的。就快立春了,但是春信未至,這個冬季依然主角是梅花,這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兩首寫《梅花》的詩,如果我記憶沒錯的話,王安石大概就寫過兩首詠梅花的詩歌,但是每一首都堪稱經典,其中第一首相信今天很多五六歲的小朋友都會背: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這首千古名句,讓人初讀及感覺氣度不凡,王安石用樸素的語言,並沒有著力去寫梅花如何,卻給人無限遐想,讓我們在每一個冬季,只要讀起這首詩,就有身歷其境質感。

但是這樣一首詩的創作背景卻並不是他春風得意的時期。在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王安石提出的東西,即使在今天恐怕都需要斟酌,我個人使用認為,貧富懸殊的問題存在不是一天兩天,與其劫富濟貧,不如讓貧者開智,讓社會更加包容和厚道,當然實際操作沒有那麼簡單。

心灰意冷的他還能寫成這樣境界的詩歌來,實在讓人佩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王安石,經歷了大起大落,其實內心更加平實內斂,而這個時候表達自己的情緒配合這首詩的意境非常妥帖,“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裡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中國古人寫景寫物,其實不會單獨為寫而寫,一定要賦予它們品格和情操,這首詩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細品此詩,試想一下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而另一首《梅花》雖然同樣入選今天的小學課本,但是比起前一首則稍顯陌生。這首詩王安石是這樣寫的: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這首《梅花》開頭一句完全套用了中國唐朝時期的詩人蔣維翰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春女怨》,其全詩是: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兒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蔣維翰生平事蹟難以考證,全唐詩錄其詩三首,分別為《春夜裁縫》、《怨歌》與《春女怨》,顯然這首《春女怨》比起王安石的《梅花》要低了幾個檔次。

這首詩應該是“詩言情”的代表,它更多一份柔軟,不是志向品格的錚錚表白,而是一種感恩感念的深情抒發。白玉堂前的那一樹梅花,不知是在為誰開又為誰謝,年復一年,只有春風來憐惜,一年一度歸來探望。

人生的一種境界,都暗含在王安石的兩首《梅花》詩裡

人生的意義是有人記掛,有人欣賞,不必多,懂你的一個就好。這是知己也罷,是紅顏也好,你若擁有無比幸福。但是即便沒有你也不能自甘墮落,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一個人自身有足夠的底蘊和內涵,還怕沒有欣賞你的人嗎?

雖然聰明如王安石,也有落寞的時候,但是他內心永遠有堅定的信念,這不正是我們今天很多人所缺失的一種精神嗎?

兩首《梅花》詩,可見人品,起碼它們能經典流傳,已經證明了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