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2月1日报道:晚上十点半,因为疫情的缘故,街上无人走动,上海的夜晚显得格外安静。深夜里,海派画家汪家芳还在家中创作,看了太多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报道,很多想法在脑中打转,让他停不下来。眼前画纸上的快递小哥正一点点成型。

这些天,上海的国画家、油画家纷纷拿起画笔,自觉投入创作,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其中就有汪家芳、丁筱芳等画坛中坚力量。

我想为“快递小哥”画像

抗击疫情,上海美术界在行动。得知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严峻起来,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果断退掉了计划年初五飞往国外的机票,“我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时期,知道这种时候应该坚守在国内。”汪家芳一刻也没闲着,连日创作了一组国画,定格抗击疫情进程中那些值得铭记的人们。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汪家芳作品《送温情》

人民警察、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汪家芳把更多的笔墨留给了平凡的服务性群体。“2020年的春节极不平常,很多人都宅在家中,但有一批人在帮助我们维持着日常生活。”汪家芳说,现在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都在一线医务人员中,这是应该的,但作为画家,我也想记录下虽然没在一线,“平凡工作不平凡”的另一批人,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生活来源了,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平稳、正常运行而工作着,值得全社会尊重。正是他们的付出,支撑起我们的信心。我想为他们画像,为他们点赞。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汪家芳作品《责任》

为了能更好的观察服务群体,汪家芳趁着大年初三人少,“偷偷”开着车出了趟门,开上了沪宁高速,只为近距离看一眼道口执勤人员的工作状态。“敬佩!敬佩!”汪家芳连连说,那天下着雨,他们在雨中一站8小时,为来往车辆登记、测体温,这样的场面亲眼见到比在电视上看到还要震撼。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汪家芳作品《中华脊梁—钟南山》

而汪家芳的第一幅画,画的是钟南山院士,画面中钟南山院士神情焦虑,紧蹙双眉,但那坚定的目光投射前方。画家用毛笔修修改改,整整一天多才完成。“钟南山的伟大在于他的担当,他不需要任何背景衬托,简单的人物肖像就行。”汪家芳说,他就像家庭的大家长,我还把他的一句话写在了下方,就像这位老人对大家的谆谆叮咛。这幅作品尺幅虽然不大,但花了最多功夫,方寸之间显伟岸。

为了让作品承载资料文献的作用,汪家芳给它们一一贴上上海的纪念邮票,盖上当日的邮戳,希望为这一系列作品留下纪实性的印记。“大年初六是一个预示吉祥平安的日子,我带了几幅作品和一些未完成的草图去了趟邮局,盖上当日邮戳。之后我会陆续创作,新一批的作品会统一正月十五再拿去盖邮戳。”汪家芳说。

画坛父子齐上阵 关注“医疗队”

画家丁筱芳、丁阳父子虽然在家,但两人除了吃饭时间能碰上一面,其他时候都在各自房间创作。他们也在加班加点为“抗疫”创作,虽然父子两一个写意,一个工笔,但在创作思维上有比较近的地方,常常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把目光聚焦在“一线医护人员”上。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丁筱芳作品《出征》

在丁筱芳创作的《出征》作品中,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拖着拉杆箱,旁边停着许多辆医疗车,这是上海首批医疗队出征支援武汉疫情的情景。那天还是除夕夜,丁筱芳正吃着年夜饭看到新闻报道,被上海医疗队的担当感动得热泪盈眶。“上海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其实就像打战一样,而我们画家也要想办法尽自己一份力。”丁筱芳说,医生穿上防护服,就像军人穿着军装,我想通过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这种不负使命的精神。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丁筱芳作品《防疫》

这些天偶尔出门买菜,小区门口有工作人员给进出居民量体温,上海这座城市快速响应,深入社区的防护工作,让我创作了《防疫》,全国人们都在齐心协力,做好防护措施。“我现在每天创作1幅,笔墨不停。主要是小幅作品,等到一定程度,会创作一幅大尺幅的。”丁筱芳透露。

上海画坛“老法师”出手 汪家芳、丁筱芳等为“抗疫”笔墨不停

丁阳作品《不负使命》

与丁筱芳每天一幅的进度不同,儿子丁阳的工笔画要细细描绘,虽然和父亲一样已经埋头好几天了,截至记者发稿,丁阳的第一幅作品《不负使命》终于完成了。画面中三位医生,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鞋套、帽子,全副武装,中间的医生穿着衣服写着“中山”,右边医生衣服写着“华山”,左边医生袖子写着“武汉加油”,手里还拎着上海疾控的医疗箱。丁阳说,他最终想要表现的,其实一种摧不垮的精神,一种必胜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