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我們在購買電動車時,明明外觀與配置都相差無幾,為何在價格上卻相差懸殊,而且問到銷售的廠商,他們對這一現象解釋的也是含糊不清的。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對於內行人一定是知道的,電動車的構造同汽車一樣,都是模塊化的組裝,看似外觀和配置相同,其實最重要的部件還是所差別的,自然價格就會相差很多。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即便是同樣厚度2.0mm的鋼管,用不同的鋼材類型,他的強度和韌性都是不一樣的, 3000元級別電動車都是用的大多是普通的碳素鋼,採用的Q180或者Q195的有縫鋼管,而4000元的電動車則採用是更輕量化的鋁合金無縫鋼管或者高碳度冷軋鋼。

模擬道路狀態下,在負重150公斤,受到前8.0HZ/後8.3HZ的震動情況下,能承受高達35萬次以上無損傷或者斷裂。而普通鋼材只有20萬次。車架用材和電泳工藝不一樣,成本相差200元很正常。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車身除掉車架以後,可能最難區別就是塑料件了,塑料件的厚度,烤漆材料,烤漆的工藝以及貼花的水平對電動車外殼的使用壽命都有直接影響,但是人的肉眼卻很難區分,除了厚度用手敲擊以外聽聲音可以辨別以外,其他部分幾乎是無法辨別出來,車子說明書上也沒有。

這就是塑料件用材的差別,高檔車型一般都使用(摩托車塑料件)ABS工程材料,帶防火阻燃功能,而普通的電動車用PP材料或者PVC材料(普通塑料件),太陽就曬容易龜裂。塑料件差價150-200元一套也是很正常的。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輪胎品牌不一樣,同樣型號的輪胎,雜牌和品牌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國內知名的品牌有正新,朝陽和建大幾個品牌,4000元電動車一般是標配正新輪胎或者朝陽輪胎,而3000元的電動車可能各種品牌的輪胎都有的。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當然最貴還是控制器,電機和充電器這幾樣了,4000元的電動車基本上配備的是博世電機,高標級別的控制器,以及西普爾的充電器,而3000元的電動車基本上配的是普通的品牌,同等功率的三大件跟品牌的比差價至少500元以上。當然電器件的使用的壽命和性能也是不一樣的。

明明電動車外觀配置都差不多,為何價格卻差出1000元?

看過這些後,有沒有瞬間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回終於知道為何看似外觀配置相同的電動車,價格卻相差很多了吧!

【7353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