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堅持實施“防、控、治”相結合 科學開展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

2月1日,記者從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堅持實施“防、控、治”相結合的策略,依法、科學地開展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自治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專門設立了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保障組,並分設綜合、防控、救治、保障、督導指導、宣傳、心理干預和督查8個工作小組,建立了會商協調、上下聯動、信息發佈、問題處置4個機制,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任務。

全區組織動員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務人員組成工作組,以村隊、社區為單位,主動開展重點人群搜索工作,重點摸排轄區內近期從武漢到寧夏的人員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對無發熱、咳嗽、乏力、胸悶等不適症狀的篩查對象,要求其居家觀察14天,並隨時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對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胸悶等症狀的篩查對象,分診至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截止1月31日24時,全區累計派出基層醫務人員32253人次,累計主動搜索到外省(市)來寧、返寧人員92008人,其中已詳細登記造冊並納入健康管理的武漢來寧、返寧人員11219人,累計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213人,按照規範要求上轉定點醫院觀察治療的193人。同時,按規範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査,追蹤管理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落實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措施,及時按程序啟動排査、診斷、隔離治療。截至1月31日24時,全區共有792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已管理的密切接觸者,均按照規範要求,由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學觀察管理,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監測和健康評估,累計派出醫務人員2524人。

疫情發生以來,全區首先確定定點醫院和診療專家組,確定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4家第一批自治區定點醫院;在全區所有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立了預檢分診,提前甄別發熱患者;公佈了72家設置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名單,實行免費治療。嚴格執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優先選擇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集中收治確診患者,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再啟動使用其他定點醫院。同時,綜合評估全區三級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結合臨床需要,抽調呼吸、傳染、重症、影像、臨床檢驗、院感、急症急救及中醫等學科專家組成專家組,承擔醫療救治、病例確認及指導培訓等工作。各市也成立了專家組,指導轄區醫療機構。其次,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診斷,結合疾病控制中心核酸檢測結果,及時組織診療專家組研判病例。專家確認為確診病例的,立即啟動轉診流程,安排負壓救護車轉運患者,並根據診療方案,採取中西醫相結合方式,集中優質醫療資源,安排我區呼吸、重症3名權威專家,駐紮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指導並每天進行會診,針對每位患者制定救治方案,精準施治。安排中醫、精神衛生專科醫生,進行中醫治療和心理疏導工作。另外,彙集全區優秀醫務人員成立6個應急救治專家組,組建了專業醫師和護士應急隊伍,根據救治預案及時安排人員進駐定點醫院,保障患者及時救治。

此外,全區以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幹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為主,組成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落實防控措施。通過“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發佈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科學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引導公眾做好個人防護,儘量減少大型公眾聚集活動,出現症狀及時就診。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群眾健康意識,防止疾病傳播。自治區財政在提前預撥疫情應急處置防治經費3000萬元的基礎上,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又增加撥付1億元,加強相關應急物資儲備供應,建立應急藥品調用機制,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保障政策,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發熱病人、疑似病人、確診病人實行免費治療。

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圍繞“防、控、治”三方面落實好各項措施,特別是進一步動員基層社區全部力量,加強重點人群主動搜素和健康篩查工作,切斷密切接觸者的進一步傳播。全面實施全區範圍發熱病人監測、篩查、直報、管理,並實施發熱病人管控措施和與疫情關聯的發熱病人、疑似病人、確診病人及時有效免費醫療救治措施,全面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記者 羅 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