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嫁妆瓷”

在我国古代,结婚嫁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和文化,而且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清朝的中晚期,瓷器称为其中的必备之物。在清末的大户人家里,婚嫁的陪送品是十分讲究的,嫁妆越丰厚说明主家的地位越高,而精美的瓷器恰恰能反映出这一点。

历史中的“嫁妆瓷”


『 大清雍正年制珐琅彩缠枝莲花卉爆竹瓶 』

在清中晚期的婚礼上,瓷器是用来撑门面的主角,它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所以会被摆放到显眼的位置,由于它的特殊作用,所以被统称为“嫁妆瓷”。“嫁妆瓷”的主题大多为早生贵子、大吉大喜、花开富贵,喜庆吉利等等,再配着古色古香的器型和精致细腻的工艺,着实为婚庆增添了不少光彩。

嫁妆瓷瓶的大量出现,是在清乾隆、嘉庆两朝,多为豆青釉青花,粉彩瓶当时较少见。在道光时期,釉色品种多起来,除豆青釉青花或粉彩外,窑变釉瓶也较常见。在造型上看,多为盘口瓶。

历史中的“嫁妆瓷”

『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 』

到了同治年间,粉彩嫁妆瓶就较之前几朝多了许多。由于社会的不稳定,瓷器上多见祈求平安幸福的题材,这与当时人们普遍的思想追求分不开。这时瓷瓶的造型也逐渐由盘口瓶转向撇口瓶,粉彩的嫁妆瓶已开始大量出现。

光绪、民国时期,一般较富裕的家庭嫁女陪嫁瓷瓶几乎已成定制,景德镇各窑口加大了生产数量,这时的嫁妆瓶纹饰题材更加丰富,而且粉彩嫁妆瓶的数量已超过了青花瓷器,诗文也开始出现于瓷瓶上,盘口瓶在减少,撇口瓶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嫁妆瓶。从纹饰的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题材: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吉祥图案、花鸟、仕女、婴戏等。

历史中的“嫁妆瓷”

『 清代珐琅彩婴戏图题字碗 』

近年来,嫁妆瓷的文化、艺术价值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热衷收藏欣赏,原被视为大路货的嫁妆瓷的价格不断攀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