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司馬昭、郭威雖逆,而固非朱溫之暴,可以理奪者也——王夫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世大唐在歷史進程當中逐漸沒落,中華民族的歷史進入到了曲折黑暗的紛亂之世——五代十國。這個時代所造成的亂象是千百年來獨一份的,至高無上的"皇帝"之名,在數十載之間便紛呈湧現出十幾家建國立號,將一統的中原大地割據的四分五裂。

在這些依靠軍伍強權建立起政權組織,鮮少有明君人主,唯獨有一人的出現,扭轉了歷史紛亂的車輪,逐漸的為後續的平定盛世打下基礎,他就是郭威。一生戎馬倥傯直到47歲才造反稱帝,建國號為周,卻娶了四個寡婦為妻,將皇位傳承給了自己的侄子,可直到今時今日人們對其評價依然不低,讚許他為一代明君賢王。

時人不識凌雲木

郭威生於公元904年,那時正值唐末亂世,父親郭簡雖為擔任順州刺史,可僅在郭威兩歲的時候,郭簡便死於軍閥攻伐的刀劍之下,其母也在不久之後,相繼離世。

自幼家門慘遭橫禍的郭威就這樣成長起來了,在十八歲那一年,他投入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麾下為軍。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郭威生得身材魁梧、且勇武非凡,受到了李繼韜的賞識,便提拔他做自己的親兵。然而李繼韜在這亂世之中性命也難保全,被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所滅,郭威倖免於難被編入後唐軍中,逐步成為了李存勖的親衛。

公元926年,後唐權臣李嗣源發動政變,自立為帝,是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繼位之後一是先解散先前李存勖的親兵隊伍二是為了節省朝廷用度將後宮先前的嬪妃一併解散了。

這在這陰差陽錯之下,失業的郭威碰到了改變自己一生女子:柴氏。此女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之一,在被遣散回家的途中偶遇到了在酒肆消愁的郭威,這一見面可就擦除了愛情的火花,毅然決然的要嫁給郭威為妻,原因就是因為在柴氏看來,此人器宇軒昂、絕非俗流。想來這便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定終生吧。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可柴氏的父母卻不同意,勸誡她說:"你乃先帝之嬪妃,即便再度改嫁也要節度使才能配得上,此等粗鄙庸俗之人何德何能?" 柴氏果斷下達了決定,將遣散費與父母一分為二,父母繼續回鄉,她則與郭威結為了夫妻。彼時的郭威生活困頓,柴氏便用自己的錢財支持家用,改善了郭威的生活狀況。

更重要的是,郭威常年從身於軍伍當中,沾染了一身的不良習氣:賭博、喝酒、打架鬥毆。可柴氏依然對他不離不棄,如春風細雨一般的勸解感化著他,從此將郭威引導向了一條坦途。未過幾年,柴氏染病沉珂,於亂世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便香消玉殞了,還未看到丈夫郭威登基稱帝。郭威稱帝后,感念亡妻只情分追封柴氏為皇后,諡號"聖穆"。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大丈夫理當為國為民

自結髮妻子柴氏也已去世後,郭威便想續絃,並且聽聞楊氏有女美而賢,想求娶為繼室,這楊氏女子年輕時以美貌瑰麗,被後梁趙王王鎔選入宮中為姬妾,其後不久,王鎔死於宮廷政變,楊氏倖存之後流落民間,為求生存嫁給一個平民石光輔,本想安度生活,可沒想到數年後,石光輔也死了。

好在有人願意上門提親,楊氏之父楊弘裕堅決不肯,因為嫌棄郭威此人當時過於貧困,不過楊氏之弟與郭威交好,從中撮合。此二人才得以成婚,楊氏持家有方、將郭威的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條。可惜楊氏也未與郭威白頭到老,在後晉末年便去世了,郭威稱帝后,追封楊氏為淑妃。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為了實現畢生的抱負,以及亡妻柴氏的寄託,郭威先是加入石敬瑭的麾下為兵士,憑藉作戰勇猛和與人交好,並且不斷的在行軍打仗的途中學習軍事知識,很快便從軍伍之間脫穎而出。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政權之後,郭威又被分配到了劉知遠手下任職,劉知遠十分欣賞郭威才具,任命他作為自己的武官親信,此後不斷加重對其人的信任,郭威的地位也逐漸的水漲船高。

郭威第三任妻子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可由於國之政變,導致家道敗落,一位武官裨將見張氏年幼動人、無所寄託,便將其帶回了老家,給兒子當媳婦。後來,張氏丈夫不幸去世。可憐的張氏便遇到了正好駐守太原的郭威,兩人便成婚了。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立了後漢政權,史稱後漢高祖。郭威因深得信任並有從龍之功,地位逐步高升。一年後劉知遠病逝,郭威輔佐幼主劉承祐成為了託孤重臣,可劉承祐年歲漸漲後開始疏離不信任郭威,二人爆發矛盾後,劉承祐下詔屠殺郭威留京的全部親屬,張氏等家眷罹難。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功成身高、成就帝位

攻破開封城之後,郭威作為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巨擘,被麾下將士強行黃旗加身,擁立稱帝,是為後周太祖。繼位之後的郭威一反常態,他甚至前朝幾代覆滅的原因便在在於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所以在他為政期間努力的革除唐末以來的弊端,提拔德才兼具的文臣,嚴謹約束士兵行伍之間的軍紀,不斷的在扭轉前朝軍人在民心當中留下的醜惡形象。對待平民百姓,他更是感同身受,一直崇尚節儉,仁愛百姓。使後周政權在很短的時間內

,便展現出了國安民定的跡象。

郭威的第四任正室為董氏,最初的以側室嫁給郭威為妾,其人生軌跡同樣一波三折。董氏早年因戰亂流離失所,後輾轉多年後迴歸家鄉,嫁給了當時任職於後晉朝廷的劉進超。只可惜後晉滅亡後,劉進超同樣身死,董氏於洛陽寡居時正巧碰到了郭威帶兵路過,遂納為妾室。郭威稱帝后,因董氏賢淑溫良將其冊封為德妃,後染病不治而亡。

靠造反當上皇帝,4位寡婦卻陪其一生,皇位還傳給一位寡婦的侄子

後人常言後周世宗柴榮,往往忽略了開國皇帝郭威的地位。郭威自小於社會底層一步步的成長到後周太祖之位,經歷過太多的雨雪風,更是心知肚明民間疾苦,所以為政舉措屢屢為民生考慮,也為後周的下一代打下了基礎,也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格局。

與同時期的其他政權相比郭威當之無愧的堪稱一代明君。只可惜郭威的血親悉數被殺,一生當中深愛著他的髮妻柴氏也早年去世了,由於對其深念,便將皇位傳給了柴氏之侄柴榮,由此延續了後周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