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到底藏了多少大玄机?又有多少小聪明?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唉,咱们今天的主题就是《百家姓》。

您可能就有问题,为什么赵钱孙李排在最前面呢?按照什么标准呢?

这背后的玄机,就得从《百家姓》的起源讲起。

按文献记载,《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年,和《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

宋代开始,就是学生必读的启蒙书籍。

这三本启蒙书如何分工呢?

明代吕坤说:

“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百家姓》的定位是本科普书籍。

但是小宝以为不只如此,您想,你肯定不会去费尽心思去记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吧。

《百家姓》的潜台词就是:这几百个姓都是兄弟姐妹。

在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下,大家都是一家人。

《百家姓》的真正意义便是,从小让中国人,建立起一个天下一家的概念。

历史上少数民族,汉化改革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改姓,成为百家姓中的一员。

百家姓从原本411个,增补到504个,就是家天下的过程。

那么这么伟大的作品是哪个才子写的呢?

唯一的线索,出自宋人王明清的《玉照新志》:

“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什么是两浙钱氏有国呢?

五代十国时期,占据浙江是吴越国,而吴越国国王姓钱。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面对北宋的统一中国的政治攻势。

吴越国王为了讨得欢心,拒绝南唐后主李煜求援,出兵帮宋灭唐。

最后纳土归降,北宋不战而胜,统一南方。

这么说吧,南唐和北宋夹缝中有个吴越国,这个国家中有一个小民写了《百家姓》。

百家姓的排名就有意思了:

赵钱孙李,不是按人口数量排名,也不是按照笔画多少排名,而是按照身份地位来排的。

赵是宋朝皇帝的国姓。

钱是吴越国国王。

孙是吴越国王的王妃。

李是南唐的李煜。

写《百家姓》的时候,宋还没有灭掉南唐和吴越。

小民很有觉悟的把这三国的国姓都给编了进去,真是深谙当时的国际形势呀,哪个都不得罪。

北宋皇帝看了,高兴。

吴越国国王看了,满意,宋和唐我都没得罪,虽然不是第一,但我占了俩。

南唐李煜看了,没忘了我,也是难为老钱了。

写《百年姓》的这个小民,不简单呢?

除了前四位的排名,还有什么玄机呢?

大宋取代的是北周,北周的国姓是柴,您知道排第多少位吗?

第345名,很显然是作者故意拖到了最后,让赵家天子不要紧张。

汉朝的国姓刘,被排在236位,一点都不考虑大汉的历史贡献。

小民为了让《百家姓》不被封杀,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四大姓氏之后,排名靠前并不一定最强,而是对当时皇权威胁最小的。

小民有意把当朝的敌对势力、或者潜在的敌人排到了末尾。

这本名册,完全可以被看做是打压政敌的武器。

后世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明朝《百家姓》,第一句就是: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清朝的爱新觉罗排不进去,开头改成了: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充满了政治色彩,正是不断的改编,反而让最早的小民的版本,没有了权力色彩。

大家约定俗成的默认,最早的版本就是最公正的版本了。

赵钱孙李的顺序,理由充分,没人会争,也不敢争,但是之后的顺序呢?

这件事情,一定是得罪人的。

说到这,您说小民还敢留下自己的名字吗?

但是,这么好的作品,聪明的小民怎么又能甘心,不留下自己的印记呢?

不能留个名,留个姓总可以吧。

比如说老李写,老赵写,老钱写,老孙写。

这些都是国姓,没人计较的。

可是也没有,所以,这位仁兄,十分可能不姓赵钱孙李。

他作为姓氏排名的编辑人,就有特权,把自己的姓氏排在前面。

那么结论就是,他很可能姓周。

她的老婆,十分有可能就姓吴。

他的真名就是:周小民。

以上都是小宝的猜测和脑洞,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