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長利村(整理、播講:蘇澤明)

巍巍鼎湖山,滔滔西江水,古往今來哺育著鼎湖子民,滋潤著兩岸農耕,利便流域舟楫來往,孕育出無數英才的同時庇廕著眾生繁衍生息,其中長利村蘇氏族人就是一個傑出的望族代表。

一、地理環境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長利湧從宋代開始就是重要的水上交通運輸通道,是水水、水陸轉運重要碼頭,特別是靠近西江邊長利村附近,其東岸相隔十多二十米就有一個古碼頭(共11個古碼頭),可見其當年之繁榮!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上世紀(1972年)建造的跨長利湧(混凝土)橋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村後池塘

二、古碼頭

長利碼頭

始建於宋代,1958年長利湧建基圍,將碼頭升高平臺建石級。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長條鹹水石鋪成的古碼頭

古碼頭作用:

1.泊船,船停靠岸之地,方便人員、貨物上下船;

2.船上補給之地,碼頭一般有集市,方便船家採購生活、生產資料;

3.村民日常生活之需,包括:飲用取水、洗滌、游泳、船上出行;

4.村民日常生產之需,運送貨物到田頭,運回收穫果實等;

5.打魚;

6.重大節曰慶祝活動場所,如賽龍舟等。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古碼頭與巷道對應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古樹掩映的古碼頭,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場所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原生態與現代的碰撞,古河涌>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樹影婆娑,是村民世代生活的祥景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長利村“進士巷“”對著的古碼頭,社壇腳下的“蘇氏家廟”石匾

村中若有家廟的,一般是出過大官的才會有家廟,皇家叫太廟,臣民叫家廟。可見長利村蘇氏當年的顯赫。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一條河涌,流淌的是水,但對村民來說,卻是濃濃的生活情,是溪水對汗水的洗滌,是上天對凡民的哺育……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長利村進士巷道

三、蘇氏宗祠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宗祠遠景

蘇氏宗祠

建於清光緒年間,磚木結構,硬山頂,灰塑博古。三進三間,面寬12.20米,進深44.96米,佔地900平方米。大門花崗石鑲框,門頭前廊平臺花崗岩石鋪設。

1960年起改為長利小學。上世紀末才退出歸還蘇氏族人。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正看宗祠大門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宗祠大門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門額陰刻朱汝珍題寫的:蘇氏宗祠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大門前的石獅與石座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祠內放置的石狗,看其背上還有小狗伏著。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中廳桁樑上掛著的“文魁”牌匾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中廳桁樑上掛著的“重遊泮水”牌匾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中廳正屏風上掛著的“長澤堂”和“源遠流長”牌匾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祠堂放置的木刻殘件,村中族人搜出來讓我們拍下圖片。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廷魁於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撰寫的《重修祖祠記》,首次全文披露,非常珍貴,其字體、雕刻之精美堪稱肇慶一絕!

村中清代出了兩位進士:蘇廷魁、蘇成俊,明、清兩朝舉人共10人。

蘇廷魁(1800~1878年),字德輔,一字賡堂, 鼎湖區廣利鎮長利村人。

清道光元年(1821年)舉人,道光乙未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受任河南布政使,後擢升東河河道總督,專管防治河南、山東境內的黃河與運河水利。同治九年,稱疾告退回鄉。光緒四年(1878年)病卒,終年78歲。蘇書法、詩文俱佳,著有《守柔齋行河集》2卷、《守柔齋詩鈔》初集3卷和《詩鈔續集》4卷。手書鼎湖山“慶雲寺”3字,至今為世人讚歎。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後廳祖先神位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四、明贈檢校蘇公祠

匾名解讀(市方誌辦吳才會長):

1.明:指明代。

2.贈:朝庭對故人授以的官位用贈。

3.檢校:職位,相當現代審驗、複核。

4.蘇公:蘇氏名人,暫無字憑,可能是紀念蘇衡(明舉人)。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明贈檢校蘇公祠,前後兩進加天井大屋後視圖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前景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正門上方陰刻:“明贈檢校蘇公祠”,落款題字為:祀孫元瑞敬題

公祠建於明朝萬曆癸丑年(即公元1613年),後重修。蘇元瑞是本村清代舉人。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正看後廳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回看前廳

公祠保存十分完好,文革時曾被徵用作辦公場所。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前廳六層山樑支架細節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山脊灰雕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前廊

宗祠與公祠的區別

一、宗祠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稱宗子,管理全族事務稱宗長,還有宗正、宗直等職。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徵,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注入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漢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二、公祠

公祠是指過去由社會公眾或某個階層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國現有的公祠很多,如蘇公祠、張公祠、韓公祠等。都是為祭祀某個名人而修建的建築。

五、古宅、古巷道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古宅三進深,前進為鑊耳山牆大屋。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二進小院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巷道與古宅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古巷

長利村有三大特點:一是出名人,二是多古碼頭,三是巷道、碼頭級鋪鹹水石(花崗岩長條石)。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鹹水石鋪成的巷道斜坡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鹹水石巷道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六、宋教授蘇公祠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瓦面破毀的宋教授蘇公祠正門,曾被廣利塘廠改建過。

“宋教授蘇公祠”是長利村蘇氏後人為紀念其始祖明道公所建。位於村南,前後兩進。

宋:指宋代,因明道公是宋鹹淳年間來肇慶做官。

教授:宋代官位,相當於現代教育局長。

蘇公:指蘇明道,後人不可直呯前人名諱,只能稱其為某某公。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徐廣縉題寫祠名的名匾棄置在堤邊,是宋教授蘇公祠門頭石匾,已經斷裂,前幾天經本村蘇氏族人出資600元修復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徐廣縉簡介:

徐廣縉(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人,清嘉慶年間進士, 選庶吉士。歷任山東,陝西道御史,廣西鄉試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總糧道,福建按察使,順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寧布政使,雲南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兩湖總督等。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2016年11月5日村中蘇氏族人將碑重新安放回原位置

七、重要碑刻及其它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碑上刻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 殿試二甲 朝考入選 欽點翰林院庶吉士 臣蘇廷魁立 ”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廷魁殿市入二甲,立碑召示金榜題名之喜,但後人不知前人寒窗之苦,將石碑作臺階用。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以霖蘇公祠石匾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由“郭祥瑞書”,

郭祥瑞(生卒年不詳),字玉六,號毓麓,河南新鄉縣人。清朝官員,官至布政使,進士出身,著有《拙齋漫譚》、《諫垣奏稿》、《人鑑》等。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仲和公祠“”石碑,右字“同治孟冬“”,左字“李光廷書“”。

李光廷(1812—1880)字著道,號恢垣,番禺化龍山門村人。清咸豐元年(1851)中舉人,次年中進士,任吏部封驗司主事,曾主講禺山書院。同治二年(1863)補學海堂學長,嗣執掌端溪書院。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灰雕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蘇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長利村


謝謝瀏覽!

圖片拍於2016年10月29日下午、2016年11月2日、2016年11月15日

感謝市方誌辦吳才會長、鼎湖區志辦及長利村蘇氏族人等協助拍攝。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下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