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长利村(整理、播讲:苏泽明)

巍巍鼎湖山,滔滔西江水,古往今来哺育着鼎湖子民,滋润着两岸农耕,利便流域舟楫来往,孕育出无数英才的同时庇荫着众生繁衍生息,其中长利村苏氏族人就是一个杰出的望族代表。

一、地理环境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长利涌从宋代开始就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通道,是水水、水陆转运重要码头,特别是靠近西江边长利村附近,其东岸相隔十多二十米就有一个古码头(共11个古码头),可见其当年之繁荣!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上世纪(1972年)建造的跨长利涌(混凝土)桥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村后池塘

二、古码头

长利码头

始建于宋代,1958年长利涌建基围,将码头升高平台建石级。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长条咸水石铺成的古码头

古码头作用:

1.泊船,船停靠岸之地,方便人员、货物上下船;

2.船上补给之地,码头一般有集市,方便船家采购生活、生产资料;

3.村民日常生活之需,包括:饮用取水、洗涤、游泳、船上出行;

4.村民日常生产之需,运送货物到田头,运回收获果实等;

5.打鱼;

6.重大节曰庆祝活动场所,如赛龙舟等。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古码头与巷道对应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古树掩映的古码头,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场所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原生态与现代的碰撞,古河涌>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树影婆娑,是村民世代生活的祥景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长利村“进士巷“”对着的古码头,社坛脚下的“苏氏家庙”石匾

村中若有家庙的,一般是出过大官的才会有家庙,皇家叫太庙,臣民叫家庙。可见长利村苏氏当年的显赫。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一条河涌,流淌的是水,但对村民来说,却是浓浓的生活情,是溪水对汗水的洗涤,是上天对凡民的哺育……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长利村进士巷道

三、苏氏宗祠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宗祠远景

苏氏宗祠

建于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博古。三进三间,面宽12.20米,进深44.96米,占地900平方米。大门花岗石镶框,门头前廊平台花岗岩石铺设。

1960年起改为长利小学。上世纪末才退出归还苏氏族人。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正看宗祠大门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宗祠大门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门额阴刻朱汝珍题写的:苏氏宗祠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大门前的石狮与石座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祠内放置的石狗,看其背上还有小狗伏着。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中厅桁樑上挂着的“文魁”牌匾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中厅桁樑上挂着的“重游泮水”牌匾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中厅正屏风上挂着的“长泽堂”和“源远流长”牌匾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祠堂放置的木刻残件,村中族人搜出来让我们拍下图片。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廷魁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撰写的《重修祖祠记》,首次全文披露,非常珍贵,其字体、雕刻之精美堪称肇庆一绝!

村中清代出了两位进士:苏廷魁、苏成俊,明、清两朝举人共10人。

苏廷魁(1800~1878年),字德辅,一字赓堂, 鼎湖区广利镇长利村人。

清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道光乙未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受任河南布政使,后擢升东河河道总督,专管防治河南、山东境内的黄河与运河水利。同治九年,称疾告退回乡。光绪四年(1878年)病卒,终年78岁。苏书法、诗文俱佳,著有《守柔斋行河集》2卷、《守柔斋诗钞》初集3卷和《诗钞续集》4卷。手书鼎湖山“庆云寺”3字,至今为世人赞叹。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后厅祖先神位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四、明赠检校苏公祠

匾名解读(市方志办吴才会长):

1.明:指明代。

2.赠:朝庭对故人授以的官位用赠。

3.检校:职位,相当现代审验、复核。

4.苏公:苏氏名人,暂无字凭,可能是纪念苏衡(明举人)。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明赠检校苏公祠,前后两进加天井大屋后视图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前景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正门上方阴刻:“明赠检校苏公祠”,落款题字为:祀孙元瑞敬题

公祠建于明朝万历癸丑年(即公元1613年),后重修。苏元瑞是本村清代举人。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正看后厅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回看前厅

公祠保存十分完好,文革时曾被征用作办公场所。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前厅六层山樑支架细节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山脊灰雕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前廊

宗祠与公祠的区别

一、宗祠

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二、公祠

公祠是指过去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都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建筑。

五、古宅、古巷道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古宅三进深,前进为镬耳山墙大屋。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二进小院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巷道与古宅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古巷

长利村有三大特点:一是出名人,二是多古码头,三是巷道、码头级铺咸水石(花岗岩长条石)。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咸水石铺成的巷道斜坡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咸水石巷道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六、宋教授苏公祠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瓦面破毁的宋教授苏公祠正门,曾被广利塘厂改建过。

“宋教授苏公祠”是长利村苏氏后人为纪念其始祖明道公所建。位于村南,前后两进。

宋:指宋代,因明道公是宋咸淳年间来肇庆做官。

教授:宋代官位,相当于现代教育局长。

苏公:指苏明道,后人不可直呯前人名讳,只能称其为某某公。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徐广缙题写祠名的名匾弃置在堤边,是宋教授苏公祠门头石匾,已经断裂,前几天经本村苏氏族人出资600元修复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徐广缙简介:

徐广缙(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人,清嘉庆年间进士, 选庶吉士。历任山东,陕西道御史,广西乡试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总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和两湖总督等。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2016年11月5日村中苏氏族人将碑重新安放回原位置

七、重要碑刻及其它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碑上刻字:“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 殿试二甲 朝考入选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臣苏廷魁立 ”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廷魁殿市入二甲,立碑召示金榜题名之喜,但后人不知前人寒窗之苦,将石碑作台阶用。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以霖苏公祠石匾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由“郭祥瑞书”,

郭祥瑞(生卒年不详),字玉六,号毓麓,河南新乡县人。清朝官员,官至布政使,进士出身,著有《拙斋漫谭》、《谏垣奏稿》、《人鉴》等。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仲和公祠“”石碑,右字“同治孟冬“”,左字“李光廷书“”。

李光廷(1812—1880)字著道,号恢垣,番禺化龙山门村人。清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任吏部封验司主事,曾主讲禺山书院。同治二年(1863)补学海堂学长,嗣执掌端溪书院。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灰雕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苏氏古村落——鼎湖望族长利村


谢谢浏览!

图片拍于2016年10月29日下午、2016年11月2日、2016年11月15日

感谢市方志办吴才会长、鼎湖区志办及长利村苏氏族人等协助拍摄。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