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WHO“贴标签”意味什么,疫情对经济有何影响?中欧教授这样说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对于这一“标签”的意义,大家众说纷纭。同时,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被WHO贴上“标签”,一些人对其未来的走势和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也产生了疑虑。对此,许定波、许小年、张逸民等3位中欧教授深入浅出,就这些重要问题分享了个人洞见。

被WHO列为PHEIC意味着什么?

许定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一标签是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WHO)轻易不会对疫情贴上这个标签。因为它虽然可以提高各国对疫情的关注,并协调全球资源来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但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情绪,并因此中断与处于疫情中心的国家之间的旅游和贸易,实施事实上的贸易制裁。

网上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汗牛充栋,我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PHEIC”的有效期为3个月,之后自动失效。根据疫情的发展,WHO可以随时撤销或修改这一标签。要想减小冲击,关键是尽快控制疫情,争取早日撤销标签;

二、WHO在声明中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处置此次风险的措施和力度,包括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确定病毒的速度(从中国学者在海外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武汉学者在2019年12月30日就已经发现和确定了这种病毒)、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分享、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检测手段以及采取遏制病毒传播的一系列果断措施,等等;

三、WHO对中国政府遏制病毒的能力持有信心。WHO贴标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协调世界各国应对此次病毒肆虐的能力,尤其是向中低收入国家和医疗系统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支持,从而更快地遏制病毒在全球的传播;

四、WHO不建议各国采取针对旅行和贸易的限制措施,同时明确指出,采取限制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措施的国家,需要在48小时内向WHO报告并解释原因,并且WHO可以要求这些国家调整限制性政策;

五、WHO认为,如果多国联合采取有力措施,病毒的传播是可以遏制的;

六、WHO对“PHEIC”这个非此即彼的二维化标签并不满意,希望在未来做出调整。在现有体系下,WHO只能选择是或者不是“PHEIC”,没有中间选项。这个缺陷,在这次对新冠肺炎疫情贴标签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相信,这个决定并不会显著增加中国经济的风险。现阶段的关键是继续万众一心,争取在1-2周内遏制住病毒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这既有助于减弱外资企业转移的冲动,也有助于恢复人民和企业的信心。一旦大量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有悲观预期和恐慌情绪(哪怕是不正确的),实际投资和实体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尽快恢复人民对未来的信心,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希望政府未来主动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措施如放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出台对中小企业在税费、贷款和社保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以减小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如何看待疫情的走势?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判断拐点什么时候到来,主要看新增疑似病例数和新增确诊病例数。新增疑似病例1月27日出现下降,新增确诊病例1月28日出现下降(见下图,数据截至1月31日),但两个数据之后又有反复。如果何时能从陡峭的上升变为水平线上的波动,则说明病毒的裂变传播得到了控制。虽然病例总数在拐点出现之后还可能增加,但可以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面对疫情,我们需注意什么?

许定波: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讲卫生、勤通风、多洗手、少出门、戴口罩。其次,不必因恐慌而抢购口罩和其他物资。这样既浪费钱,又会加剧短期市场的供需矛盾。面对市场当前的大规模需求,相信生产供应一定会很快跟上。第三,理解网上对一些部门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反应迟钝问题的批评,但当前更重要的是万众一心,办好下一步的事情。第四,善待身边的湖北人特别是武汉同胞。他们也是受害者,而且为了外地人民的健康而忍受封闭的生活,非常值得我们尊敬。

此次疫情对经济有何影响?

许小年:毫无疑问,此次疫情短期内会对一些行业如民航、旅游、酒店和餐饮等产生巨大冲击。自疫情暴发以来,航空股指数下跌10%以上。

有声音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无法做定量分析,但我们可参照当年SARS的情况来做大致判断:

2002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1%;2003年SARS暴发,全年GDP增长率为10%;2004年则为10.1%。虽然SARS对2003年各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有明显影响,但对当年和次年的宏观增长影响较为有限。我认为,疾病对经济的影响最多持续几个季度,并不会改变经济的长期走势。决定一个国家经济中长期走势的是其内在的基本面,而不是外部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估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意味着经济活动节奏放缓,企业可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和库存积压的情况,需要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

战胜疫情的信心何来?

张逸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可以说,我们在以举国之力抗击此次疫情,这无疑提振了大家抗击和战胜疫情的信心。所谓“举国之力”可以分解为科技实力、工业实力与国民实力,让我们来逐个分析它们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

从科技实力来看,疫情发生后,我国多位学科专家快速地经过会诊调查确认了疫情的病原,公布了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这些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分析该病毒的进化来源、治病病理机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基于新型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迅速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大提高了患者类型的准确判定。诸多研究成果让大家对新冠病毒的特性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克服了因疫情不明而带来的恐慌,开始理性地与新冠病毒抗争。

工业实力可分为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工业建设方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展迅速,未来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以抑制疫情扩散。工业生产方面,以新冠病毒试剂盒和一次性口罩的生产为例,在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研发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下发后,各大药企立即进行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大量的测试剂盒得以在短时间内投放市场使用;在确认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后,民众对口罩的需求量剧增,导致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不过随着厂家动员起来以后,口罩产量实现了快速提升。

从国民实力来看,在应对这次突发疫情时,我国国民总体表现出色,体现出了卓越的动员能力。广大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逆行冲向第一线;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和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放弃休假星夜驰援武汉疫区。他们的壮举,为抗疫前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除了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外,我国各地民众自发在家实施隔离,过了一个安静的春节。这种民间的自发隔离行为极大地减少了病毒的传播机会,充分体现出我国国民面对危机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执行能力。

总而言之,今日的中国科技先进、物资充足、人民万众一心。相信未来2-3个月,我们就能打赢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且付出的代价会比2003年应对SARS时小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