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匠、畫家、藝術家都是畫畫的,三者有什麼不同?畫的年數久了就是藝術家嗎?

俏漁妹海鮮


畫匠 畫家 藝術家都是畫畫的 ,如果是都出了成績的,其作品被人民所喜愛的 ,他們其實是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的, 那就是“畫家 ”!如果這三者都沒有出成績 ,作品不被人們所喜愛 ,那他們叫什麼都無所謂了 ,也沒什麼區別 。

語言是非常豐富的 ,形容同一件事情的詞, 根據不同的需要 ,可以把它分為 褒、中、貶 。

說畫匠只會臨摹 不會創作 ,需要貶 他的時候就可以這麼說 ,一旦他度過了艱難的存活期 ,有一點積蓄可以養活他 創作的時候 ,他就可以畫出原創作品來 ,因為他早就有這個能力了,到了他人生的這一階段 大家又把他叫成畫家了 。

有很多畫家為了養活自己 都走過這樣一段路 ,大師塗志偉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一個非常隨和的, 沒有架子的人 ,他十年前在深圳辦過畫展 ,肯定了畫"行畫"在繪畫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和意義 。大師冷軍的成名之作 能拍賣那麼多錢 ,那他在成名之前、拍賣之前的那些年,是喝西北風過來的嗎 ?我們為了心中的偶像 可以選擇性的遺忘了他們曾經是畫匠的那一段經歷 。

會臨摹這三個字的信息量很大 ,臨摹的畫大多是大師的作品 ,(否則臨摹的畫是賣不出去的。 )既然是大師的作品 都能臨摹的一樣 ,那麼哪一個大師的作品不是形象、色彩、創意、神態俱佳的呢 ?你不懂得色彩;不懂得透視 ;不懂得大師在畫面中的要求 ,能臨摹得像嗎 ?如果你臨摹的不像,大家為什麼要叫你匠人呢? 反過來說 如果你懂得大師的要求了 ,那你不是和大師一個水平了?

說畫匠只會臨摹的人顯然是人云亦云了 。

如果你站在畫匠的角度, 你就是那個畫匠,你在作畫匠之前沒有畫過石膏像?沒有去戶外寫生過?如果寫生作品也是原創的話, 你沒有原創過嗎 ?你天下什麼都會畫, 就是不會自己畫原創,有人相信嗎 ?

我對繪畫方面的觀點很少被人贊同, 你贊同嗎 ?




厲琥繪畫


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來區分畫匠、畫家和藝術家,有一點是肯定的,所謂的畫家也好,畫匠也罷,跟你拿了多少年畫筆,畫了多少年的畫沒有必然聯繫。

有時候畫匠和畫家的確是很難界定的,就連徐悲鴻這樣的公認的大藝術家都不例外。一般人是不敢對徐悲鴻說三道四的,但是頗富個性、心直口快的吳冠中先生卻敢說。在晚年享國際大名後,吳冠中先生這樣評價過徐悲鴻:“他可以稱為畫匠、畫師、畫聖,但是他是‘美盲’。”

吳冠中先生雖然以性情耿直著稱,但是對徐悲鴻的這句評價卻顯得相當含蓄而有深意。畫匠、畫師、畫聖這幾個意思完全不同的詞被放到一個人身上,可見吳冠中先生也很難對一個藝術家給出精確的定義,這樣的評價每個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把“美盲”這個詞放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身上,的確值得細細體會。


很多人並不知道,當年徐悲鴻對吳冠中也是不太待見的。雖然兩個人都有留學歐洲的經歷,但是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弟子,而徐悲鴻與林風眠藝術觀念上的格格不入是人盡皆知的。吳冠中當年回到北京之後,在油畫家董希文的引見下拜訪時任中央美院院長的徐悲鴻,希望能聘請他到該校任教。但二人話不投機,藝術觀念也大相徑庭。雖然吳冠中後來還是進入了中央美院,但頗不得志,最終被“趕”出中央美院,到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水彩畫去了。

有了這樣的交集,再看上面吳冠中先生對徐悲鴻的評價,或許會有更多的理解。客觀的說,無論是徐悲鴻還是吳冠中,雖然都致力於對中國畫的改良和創新,但是他們在這些方面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者。


吳冠中先生雖然算得上中國當代畫壇頗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與徐悲鴻對當代中國畫壇的影響力相比,似乎也很難比肩。儘管如此,在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美術教學體系之內,教育出來的學生幾乎是千人一面,極少有個性差異,這實際是藝術創作的大忌。我們看看中央美院出來的那些油畫名家,從吳作人、靳尚誼到楊飛雲,莫不如此。這或許也是吳冠中後來說徐悲鴻是“美盲”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看來,就徐悲鴻與吳冠中兩人的藝術觀念而言,應該都有不太全面、有失偏頗之處。同樣是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堅持自己的藝術思維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思想上產生一些碰撞也在所難免。徐悲鴻先生如此,吳冠中先生亦是如此。


對徐悲鴻先生的評價尚且如此,一般的藝術家要想斷定為畫家或者畫匠,殊為不易。如果一定要找出個衡量標準來,更多的應該還是體現在文化底蘊方面的差別。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稱作為“畫匠”?,什麼又稱作為“畫家”?什麼稱作為“藝術家”?

畫匠,就是手藝人。以學習他人的技術。進行臨摹或模仿別人的作品畫畫的人,以程式化畫畫的人。匠,即工匠。他好的最高境界是。 臨摹臨摹他人的作品可以以假亂真。民間有最高境界的手藝人叫做。鬼斧神工。說的就是匠。民間靠手藝吃飯的人都被稱為匠,木匠工匠,瓦匠,泥匠。,,,,比比皆是。

畫家,在繪畫這個領域裡。要學習美術史,學習前人的繪畫技術和經驗。瞭解當今社會的繪畫方向。力圖擺脫指那打那的束縛又無法擺脫傳統的影響的人。最高的境界是。畫出的作品具有獨立人格。對傳統的突破。熟悉歷史上各個畫派的技術技巧。人生能走到這一步的遍地都是。

藝術家。熟悉和了解和藝術相關的個學科知識。哲學。文學。詩歌。音樂,,,都能讀得懂,聽得懂。可以寫,可以畫。從藝術的起源到藝術的未來走向。頭腦清晰。方向明確。在藝術創作上。可以做到打那指那。作品追求。絕對的原創性。既視對事物的看法的原創。延續到技術上的原創。他的最高境界是。作品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稱為大師級的人物。人生能走到這一步的是極少數人。但是朝這個目標方向努力的人被稱為藝術家。

其實畫家和畫匠之間的區別,也僅在一步之間。許多被世人先前稱之為畫匠的,經過個人修為的提升、眼界的開闊和不斷的昇華,最終修成正果,成為揚名於世公認的大畫家。也有原來被公稱為畫家的,長期脫離生活和自然,躺在成功的光環下“吃老本”,閉門造車,每日裡都在重複複製自我。最終而淪為畫匠之列。

  從事相同畫種的畫家水準,經過數十年的艱苦磨練,相互之間的專業技藝相差寥寥。但為何在觀眾看來,還有高雅和媚俗之分呢?究其原因,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個人修為的高低殊異。具有高深修為的畫家,其在畫前的醞釀期就異於常人,行雲流水般揮毫之間,也將自己對自然的感悟無形中流露於畫面之中,似是不經意間,卻可達到修之於內而行之於表的至高境界。(圖片源於網絡配圖)










藝術傳播者


畫匠、畫家、藝術家三者的區別在於研究重視的領域不同,簡單概括一下就是:畫匠重技藝,畫家重審美,藝術家重思想。

畫匠大多掌握純熟的繪畫技法,程式化的繪製作品,缺乏主動創新性。

畫家除了掌握繪畫技法外還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並且具有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與畫面追究。

藝術家具有更為廣闊的審美與思想視野,深厚的知識背景,作品多探討社會與自然的本質性的內容。除了掌握藝術創作技法外還要建立自己獨特的藝術理論與體系。

時間不是衡量三者的標準,主要在於對繪畫領域作出的成績。這就好比談判,無理無據,陌陌無聞者多為畫匠,有理未必有據者,多為不斷探索方向的畫家。有理又有據著,多為使人信服指引方向的藝術家。


用戶寂靜之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來區分畫匠、畫家和藝術家,有一點是肯定的,所謂的畫家也好,畫匠也罷,跟你拿了多少年畫筆,畫了多少年的畫沒有必然聯繫。

有時候畫匠和畫家的確是很難界定的,就連徐悲鴻這樣的公認的大藝術家都不例外。一般人是不敢對徐悲鴻說三道四的,但是頗富個性、心直口快的吳冠中先生卻敢說。在晚年享國際大名後,吳冠中先生這樣評價過徐悲鴻:“他可以稱為畫匠、畫師、畫聖,但是他是‘美盲’。”

吳冠中先生雖然以性情耿直著稱,但是對徐悲鴻的這句評價卻顯得相當含蓄而有深意。畫匠、畫師、畫聖這幾個意思完全不同的詞被放到一個人身上,可見吳冠中先生也很難對一個藝術家給出精確的定義,這樣的評價每個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把“美盲”這個詞放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身上,的確值得細細體會。

很多人並不知道,當年徐悲鴻對吳冠中也是不太待見的。雖然兩個人都有留學歐洲的經歷,但是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弟子,而徐悲鴻與林風眠藝術觀念上的格格不入是人盡皆知的。吳冠中當年回到北京之後,在油畫家董希文的引見下拜訪時任中央美院院長的徐悲鴻,希望能聘請他到該校任教。但二人話不投機,藝術觀念也大相徑庭。雖然吳冠中後來還是進入了中央美院,但頗不得志,最終被“趕”出中央美院,到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水彩畫去了。

有了這樣的交集,再看上面吳冠中先生對徐悲鴻的評價,或許會有更多的理解。客觀的說,無論是徐悲鴻還是吳冠中,雖然都致力於對中國畫的改良和創新,但是他們在這些方面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者。

吳冠中先生雖然算得上中國當代畫壇頗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與徐悲鴻對當代中國畫壇的影響力相比,似乎也很難比肩。儘管如此,在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美術教學體系之內,教育出來的學生幾乎是千人一面,極少有個性差異,這實際是藝術創作的大忌。我們看看中央美院出來的那些油畫名家,從吳作人、靳尚誼到楊飛雲,莫不如此。這或許也是吳冠中後來說徐悲鴻是“美盲”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看來,就徐悲鴻與吳冠中兩人的藝術觀念而言,應該都有不太全面、有失偏頗之處。同樣是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堅持自己的藝術思維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思想上產生一些碰撞也在所難免。徐悲鴻先生如此,吳冠中先生亦是如此。

對徐悲鴻先生的評價尚且如此,一般的藝術家要想斷定為畫家或者畫匠,殊為不易。如果一定要找出個衡量標準來,更多的應該還是體現在文化底蘊方面的差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北岸木子


第一個問題:

藝術家包括了畫家,畫家也包括了畫匠在內。

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家,涵蓋比較廣,音樂家、雕塑家、舞蹈家等等都稱藝術家。西語藝術家一般特指畫家,藝術也特指繪畫。

畫匠也稱畫工,以手繪為主要工作,是指在他人稿本或既定程式下進行圖畫繪製工作的手藝人。如量化生產的陶瓷畫工、行畫製作者。

畫匠具備畫家的動作技能,熟悉掌握繪畫程序,能夠判斷成品質量與技術優劣。但一般不參與創作。

歐洲古代及近代亦有不少畫工或徒弟參與畫家的創作。畫家訂單過多時,就畫出底稿和重點部分,其餘花費時間的部分由畫工代筆完成。牛哄哄的陳逸飛,其不少作品亦由畫工代筆,不過這幾個畫工都是美院畢業生。

由於畫匠具備繪畫技藝,如學習文化、加強創作實踐,是能夠成為出色的畫家的。

畫家也要看所處情境,一些畫家有時也充當畫匠角色,比如明代沈周,就曾被官府喊去充當過畫匠。歐洲的米開朗基羅在當時社會看來也是畫匠,因為他是畫建築裝飾畫的。至於張大千,明面上是畫家,還是所謂大畫家,暗地裡製作贗品畫的時候,就是個十足的畫匠。現在某些職業畫家,不斷重複自己的作品時,就產生出人格及職業分裂,畫畫時既是畫家又是畫匠。

畫匠與畫家在技藝上區別並不大,關鍵區分就是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畫家需要對繪畫史有總體把握,明確繪畫的方向,尋求個人突破,才能使作品具有社會價值。

畫匠的繪畫如果除了商品價值,同時也具備了社會價值,那麼其作品亦是藝術品。在陶瓷界誕生的一些畫家就是這樣。

第二個問題:

答案是否定的,機器人一億年後也成不了人。畫家需要時間去積累藝術素養,不做這件事,工匠永不能脫胎換骨成為畫家。


徐榴堂


畫家,是有創作性,有自己的畫風,畫派,能創作出好的繪畫藝術品,並且有一定知名度,作品有自己的思想靈魂,有創新的風格等所有是畫家。

藝術家是可以這個時代的藝術創造,畫風可以代表這個時代的藝術成就,並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造詣,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可以對藝術有良好的方向帶動作用,也是當時藝術的里程碑,所有是藝術家。

提問者碩畫畫久了就可以成為畫家,藝術家嗎?我不這麼認為,藝術不是花的久就好,而是自己在藝術道路上的思維,眼界,還有就是文學功底研究,藝術研究等綜合體現才能成為好的畫家和藝術家。





光頭強傳播正能量


朋友,這個問題非常惱火!

說假話,得罪真朋友。

說真話,得罪假朋友。

不說,你來頭條做什麼?

我就試試得罪假朋友,既然假,無所謂。

先說畫家,把畫家說清楚了,畫匠和藝術家就出現了。

現在的畫家比畫匠多,藝術家非常少。當然,加入縣文聯一個協會的都叫藝術家,和開個屁股寬的門面都叫老總一樣多,火車站排隊買票的,都是。

我們六七十年代時,全縣組織畫家統一創作,畫家只有兩個,那時市一級叫美術愛好者協會,現在我們村裡都有美術家協會。市場經濟,提個包包叫總裁,會計出納辦公室主任都放提包裡了。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名鼎鼎,也就叫個畫家。

現在的畫家,是介於畫匠和藝術家之間的尷尬的一種既要名譽又要賺錢的家。“家”,沒有匠那麼功到藝熟,又沒有藝術家那麼品高格雅,學畫走市場,賺錢養家餬口。美協開了一條金光大道,三次入展,給個頭銜,美術家協會會員。於是,條條大路通北京,八仙飄海各顯神通。如果有證為證,那就一目瞭然。如果以作品說話,說不清的。這不是田徑賽。

這麼說吧,畫匠,就是畫界畫,行畫,商品畫,建築畫,比如,你在頤和園看到走廊上的花花綠綠畫。匠畫也要工夫好,要聰明,他們非常值得尊重。

藝術家,你指的是美術藝術家,歷練需要時間,但不是年齡時間問題,很多人畫一輩子,還是畫家。畫家是愛繪畫,參加個展覽,筆會,送個禮品,能幾句七言絕句律詩,唐詩來半句,毛主席詩詞摘幾個字,鬥攏就是詩,描幾個書法,叫畫家字。有聯為證:

一官半職上臺剪綵,

兩袖清風下海撈金。

畫家,也有踏踏實實做文化的,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一輩子勤苦耕耘,創作大量作品,卻無人問津。四川陳子莊,江西黃秋雲即是。他們是埋沒在底層的人民藝術家。

藝術家,除了有開宗立派的畫風,還要有高瞻遠矚的美學理論,有大作家的文學功底,國畫家還要有立足書壇的書法,有愛憎分明的家國情懷,有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所以說,真正的藝術家非常少悟道人,不是畫久了就是藝術家了。

如圖,你去分別看看,屬於哪一類?

前兩幅界畫

3、4幅,行畫

5.6幅,創作畫








畫家唐思源


繪畫首先是一門專業技能,講究技法,但會畫畫的人並不能稱之為畫家。畫家不但能夠全面地掌握繪畫技術,而且要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只會畫畫而沒有創作的只能稱之為畫匠。

吳冠中先生曾說:“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藝術大家那樣下苦功夫的人越來越少”。正如先生所說,當代畫壇的確畫匠頻出而畫家寥寥。說到畫匠與畫家的區別,其實不難理解。一萬個畫匠中差不多能出一位稱得上畫家的人,稱的上藝術大家級別的,那可能得百萬之中出一位。究其原因,縱觀歷史,絕大部分原因還是生活所迫,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去迎合市場需求;而畫家則在不斷地寫生中完成創作,有些在世時就被世人所知,有些百年後才被後人所推崇,成為藝術大家。




仿古畫大師


謝謝!

最近剛看了一部紀錄片《中國梵高》,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被譽為中國“梵高”的趙小勇從過去一張畫幾百元,漲到現在最貴的2.2萬元。背後的原因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出生湖南農村的他,學歷並不高,偶然的機會跟著親戚去到大芬村,第一次見識到了油畫創作的全過程,從此與油畫結緣,開始是辛苦的,可能一整年都不會有一單生意眷顧你,但是也是充實的。每天從早畫到晚,打磨自己的技術。

後來經老師的指點專攻梵高的畫,因為梵高的畫訂單多,自此之後在臨摹梵高的路上一走就是十幾年。

後來訂單越來越多,自己忙不過來,就開始招人最多時候光畫師就有1萬人,他們也像趙小勇一樣都是出來打工的。

趙小勇說:“那幾年,我幾乎把所有的梵高畫作都畫了,《向日葵》《鳶尾花》我都畫了2萬幅了。直到現在我都不用草圖就能落筆。”

但是臨摹終究只是臨摹畫在多都比不上一幅真跡。

2014年想通了的趙小勇下定決心一定要去荷蘭鹿特丹見一下真跡。

在梵高博物館,看著自己臨摹無數遍的《星空》《咖啡館》,趙小勇忍不住落淚,他感覺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滯了。“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他輕聲自語。

回國後他跟妻子和合夥人說:“這樣下去不行,臨摹再多也是不一樣,沒有靈魂,沒有自己的東西”

結尾就是大家在故事開頭看的那樣趙小勇完成了蛻變,中國梵高終於等來了自己。

畫匠,畫家,藝術家需要基礎,需要熱愛,而他們最根本的區別就是能不能等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