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親愛的丹妮: 接到你的信我激動萬分,認為這是一個奇蹟,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給我啟示,最後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來認識你,是要我來愛你的。離別50多年後,再讓我們相見也是要我來愛你的……

親愛的迪寶: 你那封信我看了後,成千成萬的音調、詩句、色彩湧出心頭,這種美感我早以為是不可能再出現在我的餘生裡。雖然50多年沒見面,沒有聊了,今天通過文字,感覺面前的你還是當年的你。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嗎?我深知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一樣。

這是廈門的袁迪寶和法國的李丹妮86封情書中的最後兩封,他們25歲相遇,26歲相愛,28歲分離,此後55年再未見面,直到83歲重聚。重聚後的第三天,他們終於在耄耋之年步入婚姻的殿堂,締造了一段跨越半個世紀、飛躍半個地球的曠世之戀。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 相愛

時光的車輪迴到1953年9月,浙江醫學院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公共衛生專業的大學生。在他們當中,有一位叫做袁迪寶的年輕人,他來自廈門鼓浪嶼,經過幾年埋頭苦讀,考入浙江醫學院。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第一學期,袁迪寶選修了俄語,他永遠無法忘記第一堂俄語課開始的情形:“一位看上去有些外國人模樣的姑娘,穿著連衣裙,像天仙一樣從教室門外飄了進來,全班男生甚至女生,都像土包子一樣目不轉睛地看著她。”

這位混血仙女就是李丹妮,她的父親是浙江美院的教授李樹化,母親是法國人珍妮。她在北京出生,在浙大畢業,精通英、法、俄、中文。混血兒的聰明和美貌,在她身上顯露無餘。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當時,李丹妮26歲,雖然很多學生仰慕她,但都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她根本沒有往心裡去,直到有一天,25歲的袁迪寶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發現這個男孩不但每次俄文成績都拿滿分,而且在同學們當中很有威信。年齡相仿,很快拉近了兩人的距離,李丹妮和袁迪寶開始了亦師亦友的校園生活。

袁迪寶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他向李丹妮提出想學習英語,李丹妮欣然應允課後為他輔導。每次上完英語課,兩人便會到西湖風景區散步,時間久了,心裡便有了朦朧的好感。有一次散步時,李丹妮唱了一首俄文歌,袁迪寶回去一查,發現歌詞是:田野小河邊,紅莓花兒開。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愛,可是我不能對他表白,滿懷的心腹話沒法講出來。”這是他第一次瞭解到李丹妮的心意,但他沒有說破。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1953年的冬天來得很早也很冷,不到12月竟然飄起了雪花,坐在教室裡的袁迪寶被凍得瑟瑟發抖。幾天後,李丹妮悄悄遞給他一個紙包。打開一看,是一件藍色的毛衣。暖意和愛意,一下子湧上了袁迪寶的心頭。從這一天開始,這對男才女貌的年輕人,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彼此。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 分別

相識、相知、相愛,若能相守該有多好。然而,袁迪寶差點忘了,他已經有了一位妻子這個秘密袁迪寶一直沒有告訴李丹妮,並且隨著對丹妮的愛慕加深,他的自責也越來越深。

原來,考上大學時,袁迪寶已經25歲,在那個時代已算是大齡青年。臨出發前,家人覺得袁迪寶已到成家立業的年紀,此去讀書又是好幾年,便讓姐姐為他介紹了護士同事——黃秀雪。兩人雖然門當戶對,但沒有經過戀愛,就直接結婚了。婚後10天,袁迪寶便離開新婚妻子,前往杭州上學。

袁迪寶一方面覺得自己對不起李丹妮,不知如何開口,另一方面不知該如何對待那位毫不瞭解甚至談不上喜歡的新婚妻子。一邊是世俗,一邊是愛情,他不知所措

在升入大三這一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袁迪寶餘下的學業需要到成都完成。臨別之際,袁迪寶終於將自己埋藏已久的秘密告訴了李丹妮。兩個人先是沉默不語,隨後約定要堅守道德,尤其是李丹妮,她深明大義,為了不造成另一個無辜女人的不幸,毅然選擇了分手。

臨行前,李丹妮剪下一縷金髮,又摘下自己的戒指,一起交到袁迪寶手中。這一別,就是半個多世紀。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臨行前,蘇堤拍了一張合影

1955年,袁迪寶離開浙江醫學院,前往成都讀書,第二年,李丹妮也黯然離開中國,去往法國生活。兩個人約好要一直保持書信聯繫,並約定“想念對方時,就看看天空中的那顆金星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袁迪寶常常清晨4點鐘爬起來,跑到山上去看那顆星。

大學畢業後,袁迪寶回到了“新婚妻子”黃秀雪的身邊。黃秀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式女人,後來為袁迪寶生下3個孩子,並撫養他們長大。談到這段婚姻,袁迪寶用“敬重”這個詞來形容對妻子的情意。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黃秀雪是偉大的,她知道袁迪寶深深愛著李丹妮,也知道他們的婚姻是時代造就的產物,但仍然愛著他們的家。1960年困難時期,李丹妮經常會從法國給袁迪寶一家寄來奶粉等食品,黃秀雪還開玩笑地說:“既然要做孩子們的父母,就要多寄一些啊。”那是她生命中唯一一次提到李丹妮。

那時候由於郵資很貴,袁迪寶總是攢夠幾封再一起寄出,每封信都有兩三千字,密密麻麻。直到1965年,國內那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運動,讓李丹妮和袁迪寶中斷了通信。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1976年,漫長的文革終於結束了,在苦苦等待了整整12年後,李丹妮再次向迪寶原來的工作地址寄出了一封信,但12年是整整一個輪迴啊,中國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地址早已變動,信件因“查無此人”被退了回來。在地球的另外一端,袁迪寶何嘗沒有在文革結束的第一時間聯繫李丹妮,他先後往法國寫了10餘封信,都被退了回來。袁迪寶以為自己這輩子再也聯繫不到李丹妮了,就此遺失關於李丹妮的一切了——文革期間,所有信件、照片都被燒掉了

  • 重逢

一晃到了2010年,當時,結髮妻子黃秀雪因患癌症已經去世16年了,袁迪寶也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兒女知道了袁迪寶和李丹妮的故事。兒媳歐陽鷺英鼓勵袁迪寶給失去聯繫許久的李丹妮重新寫信,她說自己看過一個報道,“講的是‘二戰’期間一位美國軍人在法國認識了一位孤兒,若干年後再次來到法國,依然在原址找到了他,因為法國人很少搬家。”

沉寂的心再次被喚醒,袁迪寶決定重新寫信。信的內容非常簡單:“親愛的丹妮,願上帝保佑你,健康長壽!” 袁迪寶的心願非常簡單:“丹妮,你只要活著就好。”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奇蹟發生了,信沒有被退回,袁迪寶在2010年3月31日寄出第一封信,4月17日便收到了李丹妮的回信他顫抖的打開這封等待了45年的回信,看著紙上熟悉的中文筆跡,老淚縱橫。原來,李丹妮真的一直住在那裡,從未搬家,當年袁迪寶寫給她的信都被退回,是因為中國方面的原因。他們寄給彼此的信,就那樣陰差陽錯在時空中交匯,又回到原點

重新通信後,李丹妮告訴袁迪寶一件讓他無比震驚又感動的事情:分離55年,她一直未嫁,所有的書信和照片,都保留到今天。一時間,感動、愧疚、遺憾、心疼,一起湧上袁迪寶的心頭,他立刻給李丹妮回信:“你獨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請原諒我的負罪感,我們要重生。你來廈門和我們同住,我的兒、媳、孫一定會把你當媽媽、奶奶尊敬的。”雖然錯過了兩人最好的年華,但所幸還有機會一起終老。

2010年9月18日,廈門高崎機場,迪寶捧著55朵玫瑰,他的三個兒子也各捧著一束鮮花,等待著李丹妮從大洋彼岸“歸來”。兩位耄耋老人痛哭著擁抱在了一起。55年的等待,多少千言萬語,在此刻都會顯得多餘。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 結婚

奇蹟創造出的幸福,是以光的速度來計算的,9月21日,83歲的李丹妮與82歲的袁迪寶便在廈門市民政局登記結婚。9月26日,新郎袁迪寶一身整潔西裝,挽著平生第一次披上婚紗的李丹妮,在鼓浪嶼舉辦了浪漫的婚禮。他將那枚保存了半個世紀的戒指,重新戴在了愛人的手指上,袁迪寶開心地像個孩子,而李丹妮則嬌羞地如同少女。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結婚後,李丹妮會為孫子們補習英語和法語,兩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後來丹妮漸漸糊塗了,許多人事已不記得,但與愛人仍然每日對望,握手、親吻,袁迪寶去哪都把丹妮帶在身邊。就這樣彼此相伴、扶持走過了7年。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26歲相愛28歲分離,83歲重聚結婚,中國老頭和法國老太的曠世之戀

2017年10月19日上午,袁迪寶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過世,享年90歲離世的那一刻,看似已人事不知的丹妮卻清楚地知道發生了什麼,傷心地哭了。



人生有多少個55年,人生的55年又有誰願意耽擱得起,消耗得起。迪寶和丹妮25歲相遇,26歲相愛,28歲分離,直到83歲白髮蒼蒼,又奇蹟般相遇,重結連理。造化弄人,時間無情,好在他們的人生樂章有始有終,有情有義。

“我會看見你的金星,你也會看見我的金星,你是真正愛過我的人,正如我真正愛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