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增強免疫力」9個經常灸的穴位解析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本草綱目》記載:艾葉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有回陽、理氣血、驅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祛痰作用,鎮靜、抗過敏作用及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灸增強免疫力」9個經常灸的穴位解析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前往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並帶領專家組深入武漢臨床一線診治病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仝小林介紹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邪為“寒溼”,所以應該慎用苦寒藥,患者飲食要避免寒涼,食用溫熱飲食。除了服用中藥,中醫還可試用如艾灸神闕、關元、氣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溫陽散寒除溼,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請勿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以下為艾灸常用養生保健穴位簡單介紹:

1.神闕穴:在肚臍中央 (肚臍眼)。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

功效:主治過敏性鼻炎、厭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具有健脾補腎、和胃理腸、溫經通絡、行氣利水、散結通滯的作用。

2.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9壯。

功效: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婦科病、失眠症、手腳冰冷等。有培元氣、補腎氣、暖下元的作用。

3.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9壯。

功效:主治脘腹脹滿、遺尿、遺精、陽痿、婦科病、形體羸瘦、四肢乏力等。具有扶正固本、培元補虛、溫陽益氣的作用。

4.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9壯。

功效:主治消化系統的疾病。有健脾利溼,和胃降逆,安神定志的作用。

5.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功效:主治胃痛、消化不良、下肢痿痺、虛勞贏瘦等症。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

6.三陰交穴:在人體的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9壯。

功效:主治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病,小便不利等泌尿疾病,脾胃虛弱等消化系統疾病。

7.大椎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3-5壯。

功效:主治感冒、咳嗽、氣喘等外感病症,頸椎病等。

8.膏肓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9壯。

功效:主治咳嗽、氣喘等肺之虛損症,虛勞諸疾。

9.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時間: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5-7壯。

功效:主治遺精、陽痿等男科病,月經不調等婦科病,遺尿、尿頻等泌尿系疾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