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值守在岗,村内返乡排查人员顺利“销号”

村支书李刚的防控日记(四)

24小时值守在岗

村内返乡排查人员顺利“销号”

大众报业记者 马景阳 赵博文

日期:1月31日 天气:晴 地点:淄博市高青县徐耿村

徐耿村。

转眼已是凌晨,在车里坚持值守了一夜,村委委员徐保东在李刚旁边睡了过去。

30日下午6点,耿家管理区党委书记杨涛打来电话,要求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到返乡排查人员门前24小时值班。接到电话后的李刚立即赶回宿舍,吃上一碗清汤面后,抱着被子直奔徐耿村与徐保东汇合,晚7:30,“两员大将”见面相视一笑,今晚的值守算是开了场。

31日00:16,夜深的徐耿村寒气逼人,在车窗玻璃上凝结成霜,虽然盖着棉被,丝丝冷气依然钻透衣服,李刚紧了紧大衣的衣领,放在车里的小马灯散发着深夜唯一的一点光芒。记录这一刻的念头上来,李刚拿出手机拍下了一张“深夜值守照”,微信朋友圈里陆续增加的点赞量慰藉着夜晚的辛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早上7点半,24小时值班结束,徐保东家属特意起早给包了白菜馅的水饺,慰劳两位夜归人。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着一碗饺子汤,全身立马暖和了过来。李刚电话联系了花沟镇党委委员秘敏亭、耿家管区书记杨涛和镇卫生院,对接返乡排查人员期满销号(解除隔离)问题。

回到管区等医务专家过来,坐在沙发上的李刚被暖风一吹,迷糊了过去。11点,杨涛书记通知李刚到村,两位镇卫生院大夫携带表格,测温设备挨个对花沟镇的4位返乡到期排查人员的家庭成员测试体温,相关负责人签完字后,销号工作顺利完成,李刚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上午的时候,徐家自然村、耿家自然村的村“两委”成员,已分头为群众发放昨日捐赠来消毒液,每家一瓶,“发消毒液不是目的,是借这此契机广泛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启化群众。”李刚在日记中写道,“特殊时期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转化为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塑造干部、党员群众全员的为民意识,集体观念,打造一支战时能召,召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全民战斗队”。

下午,在花沟镇防疫信息群组,镇党委书记穆立华通报了邹平新增第8例新冠肺炎确诊的消息并提出了更高的防控要求。考虑村内与周边村在邹平一带的打工者人较多,李刚决定再进行一次摸底,预防传播,下午四点,对汇总的18名在邹平打工者信息进行了上报。

疫情的发展,也让李刚和村两委委员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为解决24小时值守问题,村两委成员一道研究前线指挥部建设方案,村委会主任耿在波捐出自己家的铁皮小屋,在村卡口建起了24小时值守阵地。看到村委干部如此为民干事,邻村田家村的杨大爷无偿捐出了一块盖布,为指挥部遮风挡雨。党员耿亮亮冲在前面,参与志愿服务,从家拿出自家电线接通电源。

“第一晚我来!”“我也报名!”党员耿宝金,耿庆汉请缨值守指挥部建成的第一晚。

在徐耿村的徐家自然村卡口,感人的一幕依然上演,刚刚解除隔离销号的村民徐保生把自家大货车开到了卡口,改成了前线值班室,并要求志愿值守。“值班室”里面有暖风“供应”,值守条件大为改观。晚上9点,村民徐泽东也加入了三人抢志愿值班行列。已经值守了一晚上的徐保东终于没拗过徐保生,这才成就了徐耿村一个“才解除隔离又上值守前线”的佳话(另见后续报道)。

晚上8:30,李刚到卡口看望值班人员。

拍了几张照片,值守点透出的灯光,在照片上成舞台灯柱状,很灿烂。发到村民微信群,取名“今夜星光灿烂”,引起很大反响:

村民耿锋捐来了500元防疫资金,花沟中心小学老师耿波要求报名志愿服务,党员耿在江要求加入后续排班表,村乡贤群里“快乐小鸟”说要向榜样学习,随时听从安排并报名值守,“浩然正气”给李书记留言:虽然我无法回村值守,但我在小区里协勤,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徐耿村的正气在凝聚。李刚心里暖暖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

24小时值守在岗,村内返乡排查人员顺利“销号”

为被排查人员测量体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