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澤華理解中國專制傳統,從英帝國理解現代世界

每逢歲末,媒體總會興起年終的盤點熱,而各種各樣的好書評選也競相登場,彷彿處在一個思想活躍、文化昌盛的年代。但是,很多評選公佈的所謂“十大好書”,年終書單無法令人恭維,而一些出版社自評的十大好書,相當一部分根本就是個笑話。

媒體關注每年出版的好書,從意圖和動機來說當然是個好事。至少它還證明,有一群人希望讀到好書。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當年的出版有著深入透徹的理解,評選者自身要具備健全的現實感,以及足夠的知識積累和問題意識。因此,要評出真正的好書,首先要制定一個入選的標準,其次是專業人做專業的事。一定程度上,它是一個能力問題。以我近20年的從業經驗,最好的評委是一些具備專業知識,同時又博覽群書的學者和專家,其次是一些有足夠的知識積累,懂書、愛書、讀書的書評人。此前在新京報長期做好書評選的時候我就發現,有些大學教授和學者知識面很狹窄,緊緊限於自己的專業領域,而且不關注其他領域的新書,他們實際上只能做專業領域的評委,而不能作為行家裡手來評選綜合類的好書。


讀劉澤華理解中國專制傳統,從英帝國理解現代世界

劉澤華先生

另一方面,南方都市報的好書評選,以及騰訊華文好書只評國內原創類的新書,這無疑有利於激發國內學者的創作熱情。但是,兩個獎項似乎都不大關注多卷本的“大書”,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在我看來,今年出版的《劉澤華全集》(12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英帝國史》(8卷,錢乘旦主編,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都無疑是原創圖書中的佼佼者,兩書的思想性、學術性和創新都可以毫無愧色地名列2019年中國出版的好書之列。

先說《劉澤華全集》。劉澤華先生是著名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家。在思想上,他對中國古代王權主義的分析和批判獨樹一幟,其認識之深刻、批判之犀利幾乎無人能及;在學術上,劉澤華“自成一派”,他以歷史與邏輯結合的方法來闡釋自己對於歷史文化的理解,提出了許多獨創性的觀念。無論是對權力一元化系統的總結,還是中國傳統政治思維的“陰陽組合結構”,均極富洞見,其反思意識、批判精神和自由思維體現出現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劉澤華拒絕觀念先行,堅持論從史出,贊成者固然對之欽佩有加,反對者亦無法忽視他的研究並以他為靶——而這本身恰好說明其作品所具有的價值。


讀劉澤華理解中國專制傳統,從英帝國理解現代世界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澤華全集》


再說《英帝國史》。英國是工業化的發源地,也是現代化的起源地。在現代化的傳播歷程中,英國的對外擴張和制度輸出如影隨形。世界範圍內的殖民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給多個國家的民眾帶來了痛苦;但另一方面,它也大大加快了現代化的傳播,並輸出了法治和政治制度。錢乘旦和他的學術團隊,窮二十年之功,研究英帝國從形成到擴張,到攫取世界霸權及逐漸衰落,最終壽終正寢的全部過程,為讀者深刻理解現代世界提供了堅實的歷史基礎。本書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而且啟發讀者去反思一系列反覆糾纏的中國問題:資本主義為何最早在英國起源?中國的科學精神為什麼不發達?中國為何只有法制而沒有法治等等。


讀劉澤華理解中國專制傳統,從英帝國理解現代世界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帝國史》


劉澤華先生的著作,我此前讀過《中國的王權主義》《八十自述》等等,感覺受益匪淺。錢乘旦先生的著作,我讀過他研究現代化的一些書。如果能把錢乘旦此前主編的6卷本《英國通史》和《英帝國史》同時讀完,我相信可以成為半個英國史專家。

讀篇幅龐大的書需要精力、沉潛下來的耐心和集中的時間。回顧2019年,我讀的篇幅最大的書是100多萬字的《20世紀思想史》和周濂60萬字的《打開》。如有可能,以後要把《劉澤華全集》《英國通史》和《英帝國史》通讀一遍,就像以前讀完近200萬字的美國史著作《我們人民》和120萬字的美國史著作《給我自由》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