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科舉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錢,千古奇聞

科舉自隋朝興起之後,可以說是普通人晉身上流社會的唯一通道,所以其競爭亦是極其的激烈,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若是誰能夠有幸被點為頭名狀元,那絕對是鯉魚躍龍門,青雲直上,但狀元畢竟只有一個,不是人人都能獲得,對於讀書人而言,別說前三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了,只要能夠考上進士,就算非常成功了,科舉的前三甲是可遇不可求。

在順治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叫葉方靄,其寒窗苦讀十餘年,最後有幸被順治皇帝點為探花,但卻因為一文錢的稅款而被革去了功名,成為探花不值一文錢的千古奇聞。

位列科舉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錢,千古奇聞

事情是這樣的,在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葉方靄在科舉中高中探花,那時他才年過三十,已經憑藉文章和才氣名滿天下,在中科舉之前,順治皇帝就已經聽說過他的大名。

然而,葉方靄隨後卻經歷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中探花兩年後,葉方靄的伯樂順治皇帝駕崩,年幼的康熙皇帝在索尼、鰲拜等四大臣的輔弼下登基。

隨著順治皇帝的逝去,這位順治朝的探花黴運也隨之來臨了,事情的起因是在順治帝駕崩之前,江寧巡撫朱國治上了一本。他的奏章附了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單,上面列著他的轄區內(蘇松常鎮四府)所有積欠政府稅款的鄉紳士人的名字,共一萬多人。

不幸的是葉方靄的名字也位列其中,葉方靄雖然已經中探花離開了家鄉,但名單上卻顯示之前他曾經欠下了價值一釐銀子的稅糧。所謂一釐,就是一兩銀子的千分之一,按照一兩銀子一貫錢(一千文)的比例,一釐銀子價值一個銅板。

位列科舉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錢,千古奇聞

康熙即位初期,由於年幼無力處置朝政,所以朝政都是有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來處理的,當輔政四大臣處理各地官員的上報,看到了朱國治的奏章,便下令江寧巡撫朱國治按照規矩辦事,積欠稅款的革除功名,甚至還要有更嚴厲的懲罰。

當朝廷關於處置鄉紳拖欠稅款的旨意,下發到朱國治手裡時,令其嚇了一跳。因為朝廷的處置有點重了,他的本意是表現自己的盡職盡責,卻沒有想到朝廷竟然要求他對所有的人治罪。

隨後他又上摺子建議,所有補上稅糧繳了罰款的人就下不為例,不再追究,但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於是,因朱國治而挑起的這次事件變成了一場運動,一萬鄉紳士人多人受到牽連,獲得功名的被剝奪,已經當官的降級任用,參與的衙役追究刑責。

位列科舉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錢,千古奇聞

當時葉方靄已經在京城做官,卻突然收到了降職命令。他非常的意外,連忙上奏申辯。如果欠稅很多,那麼說明欠稅人是故意對抗朝廷,但如果只欠一文錢,當事人又沒有做行為藝術的必要,必定是疏忽或者誤會。

但朝廷的意見很堅決,實行了一刀切的政策,葉方靄被貶官,也留下了“探花不值一文錢”的千古奇景。

葉方靄之所以不幸,是因為他碰上了清廷的嚴打;而清廷之所以嚴打,與開國初期的財政狀況有很大的關係。

屬於遊牧文明的滿洲人進入中原後,要想控制如此廣大的疆域,必須建立一套持久性的制度。

順治帝經歷了入關、平定中原等一系列的戰爭,需要迅速地建立起可靠的財政系統。他任用漢官,繼承明代的體系,並鼓勵人民開荒種糧,減免開荒土地的稅賦。民間經濟得以迅速恢復。

位列科舉前三甲的探花,竟然不值一文錢,千古奇聞

但是,在江淮等富庶地區,士紳階層還並不情願接受這個外來的政權。江淮地區的富人本來就有避稅的傳統,通過與衙門勾結,減輕賦稅額度。這時,他們還是用老一套的辦法對付新政權,甚至把這看成是一種漢人的“非暴力不抵抗”運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廷決定樹立榜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身為探花的葉方靄和蘇、松、常、鎮地方的士紳,就不幸成了榜樣。

葉方靄的經歷反映了清王朝初期,為了鞏固帝國的統治,對於朝廷所頒行的旨意,在執行的力度上是極其嚴苛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清朝的官僚制度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體系裡做得最平衡、最簡潔,也是最高效的,它拋棄了一切華而不實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