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師與學生談話為什麼不準家長旁聽?

用戶4455257081456


我是一名老師。我找家長談話的時候,分為三種情況:1、單獨找家長談。2、單獨找學生談。

3、家長老師學生一起談。這要根據具體的談話內容來確定。

找家長單獨談的時候,一般這些話是不應該讓學生聽到的,例如我有問學生在家裡的表現情況,包括家長和我共同商討,下一步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這是我和家長的秘密,一次一個家長和我說讓我每天給孩子佈置作業,這個作業不是全班同學的作業,而是他家長要求給孩子留的。孩子一般家長留的不願意做,家長說老師留的孩子就願意,所以這時家長就通過我的話來,來讓孩子回家做作業。

找學生單獨談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學習方面的問題,孩子最近上課不認真聽講啦,上課開小差啦。或者學生在班級違反了班級紀律了。問題不大不需要請家長。這時候找學生單獨談談,提出他的缺點或不足,能夠改正了,就不要請家長了。同時多給學生一點尊嚴。同時老師和學生談話的時候,可能老師要說一些嚴厲的話,這是家長在一旁老師總會有些顧慮,不會那麼嚴厲地對待學生,這樣就不利於老師教育學生,所以老師找學生談話的時候不讓家長在場是對的。

老師找家長學生一起談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學生犯的錯誤特別大,並且屢教不改,這時老師面對家長和學生說出學生的問題,並提出如果不改正缺點的話,或者再擾亂課堂紀律的話,只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去,從而給家長給孩子施加壓力。我通常這時會看家長和學生的態度,如果家長很配合的話,這時我就會把學生支開和家長單獨談,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計劃,不再讓學生聽我們的談話。

我覺得一個有經驗的老師,他會區分對待的那些話可以單獨找學生談,那些話單獨找家長談,哪些話家長和學生一起談。所以有些老師與學生談話不讓家長旁聽,這位老師是有經驗的。





青居老師


舉兩個例子說明:那年我帶六年級,和我平行班級的一個班主任是個年輕的男教師,性格溫和。他班有個男學生十分調皮搗蛋,經常惹事,把這個老師害苦了。有一次這個學生把同辦公室老師的手機偷去了,放學時他拿上邊走邊玩,老師發現丟了手機,幾個老師輪流給丟失的手機打電話,他怕一同走的同學發現,就把手機丟到路邊,準備過後去拿,後邊的同學撿到了,他把那個同學打的頭破血流,還恐嚇人家。第二天被打同學家長找到學校,班主任就把那個同學家長一起請到學校。結果老師還未開口,那個家長聲嘶俱力,先發制人,倒把老師和那位家長鎮住了,過會又涕淚俱下,說他的兒子多麼孝順,幾次出走,給他留言不孝兒怎麼怎麼的。最後根本沒有給其他人解釋的機會,摔門而去。同辦公室老師驚呆了,紛紛勸阻班主任以後別管他了,後來那個學生中途輟學,幾進監獄,把他父親氣死了。

還是同一年的事情,我班一個孩子把教室門踢壞了,學校要求他賠償,我讓他告訴父親儘快修好門。但他的父親死不承認是他的孩子踢壞的。那天早上我把他的父親請到辦公室,並把一起作證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也一起叫進來,我先和他父親拉了一會家常 ,那個孩子慢慢放下戒備心理,在他們放鬆的情況下,我有意無意的詢問當天發生的事情,結果很快那個學生就承認了,他的父親批評孩子回家沒說實話,很爽快地修好了門。

所以批評學生叫不叫家長視情況而定,如果情節不嚴重,不需要家長在場就不叫。如果家長蠻不講理,胡攪蠻纏甚至為虎作倀,不如不叫。如果家長通情達理,積極配合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育目的,叫家長旁聽效果更好。


歲月晴好m


老師與學生談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心靈的溝通;解決一些問題;瞭解一些情況。


有些老師與學生談話為什麼不準家長旁聽?這倒不是這些話家長不能聽,這只是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運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利於教育學生。某些情況下,這也是教師和家長達成的默契,為著一個共同目的,雙方形成合力教育學生,老師讓家長有意避開。另外,有些學生在家長在場的時候存在心理上的壓力、壓抑或者拘謹,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師。所以,有些情況下,家長也就需要回避,別人看來也就是不準家長旁聽。


一、心靈的溝通。

老師和學生談話這是德育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談話其實就是一種溝通,溝通也是做好學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師通和過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全方位瞭解了學生,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種溝通是平等的對話,是一種交流,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心與心的共鳴。在溝通中通過彼此的感應,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為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這種情況下,家長也無需參與,況且這種溝通多數在學校裡進行,家長也不方便參與。

二、解決一些問題。

學生學習上出現問題時,老師也通過談話來解決。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成績下滑等諸如學習上的問題。再就是老師要調查一些問題,也和學生談話。班裡最近班風不好,老師要和好幾個學生談話,逐一瞭解,來解決辦法不正的問題。還有就是有些學生心理上出現問題,也需要老師及時通過談話來疏導。所以這些情況下,家長都不需要參與。當然,學生做了違反紀律的事情,屢教不改,這就需要家長一起解決,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在場一起聽聽,共同來教育孩子了。

三、瞭解一些情況。

老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叫一些學生了解班級裡的情況,這也是一種談話,家長也無需參與的。


沙非詩書畫聯


既然是老師與學生談話,做家長的你又擔心什麼呢?為什麼要旁聽呢?老師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要遠遠超過你的,你不知道的不可能知道的太多了哦!做老師大半輩子的我就不願意當著家長的面和孩子談話,一見到家長,什麼好孩子都會變得不可理喻


教育心理程憶梅


現在的孩子,基本步入青春期後,都會有逆反心理,有的時候老師的作用除了受業解惑,更多的是傳道,一個好的老師會成為孩子在叛逆期與家長之間的傾訴對象,一個孩子和家長信息傳遞的橋樑,所以再和孩子談話的時候,如果家長不在,孩子更能夠卸下面具,吐露心聲


初中化學輔導翁老師


因為老師跟學生談話時可能會跟學生聊一些知心話,但學生有時候並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的這一類隱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