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回眸黑河的路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千禧之年,我喜迁新居。在"破家值万贯"的清理中,翻腾出几双多年不用的旧水靴。若不是搬迁,早已忘记了它们的存在。然而,在当年,这些水靴可是全家老小的必备之物,它们曾伴随我们走过风雨泥泞的日子。对这几双半新不旧的水靴是弃还是留?因我和老伴意见分歧,引得前来帮忙的一位朋友不住地笑。而他的尚未入学的小女儿,则瞪着好奇的大眼睛,问这是做啥用的?当告知她,这是下雨天穿的鞋子时,她竟一脸惊奇。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分明在问:下雨天为啥要穿这种鞋子?

这不能责怪孩子的知之甚少,反倒应该向他祝福,祝福她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不是么?从她降临人间,睁开双眸所看到的;从她蹒跚学步,迈开双脚所踏着的,均是平整光洁的水泥路面了。父辈们经受的那种"无风三尺土,雨后满街泥"的漫长岁月,对她来说,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对昔日黑河能留下印象的,年龄至少也要在50岁左右吧?

黑河市区街路纵横,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条,当属王肃大街了。这条以黑河首任地委书记王肃烈士命名的大街,也未因沾了英烈的光彩,而受到特殊的照顾。几十年来,它同其它街道一样,依然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土路。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一阵风过后,黄尘滚滚难睁眼;一场雨过后,十天半月离不开水靴……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黑河的街道,除了王肃街和海兰街有名字外,其它的街道好像还都没有名字,或者都有名字,因没有路牌或没有人叫,也就以为没有名字。但这并未影响人们对每条街道的熟悉程度。黑河人的习惯做法是,把所有的街道由北向南依次排队。紧靠近江边的为头道街,次之为二道街,以此类推,一直排到十一道街。无论办事或找人,只要一提几道街的什么地方,一般都不会弄错。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单就走路而言,黑河人更喜欢冰封雪裹的冬季。这是因为,冬季尽管天寒,但走路颇为方便。积雪覆盖住路面,如同银镶玉砌,不但平坦,而且还免受灰尘之苦。那时,小学生们穿着滑板在大街小巷你追我赶,称得上是黑河独特的一景。而天气转暖后则不同了,随着冰消雪化,整个黑河就变成个大酱缸了。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精神上也似乎陷进了泥潭,心里总感到沉甸甸的。而且这样的时日又持续得相当长。好不容易盼得路面干出个模样,甩掉靰鞡或水靴,可还没等反过乏来,老天爷又急不可待地来凑热闹,不是鹅毛大雪就是雨夹雪,转眼间,条条街道又变得得一塌糊涂。所以,那年月,不管谁家,日子再不宽裕,也得想办法弄双水靴穿。免得到了阴雨天,一身狼狈相。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记得是在我的孩子升入初中的那年,出与鼓励,我们要给孩子添点东西。是要件新衣服,还是要个新书包,任孩子自己挑。孩子的回答却是要双水靴,可见水靴在日常生活中是何等重要了。政府也曾采取措施,尽力改善市内路况,为边城人民排忧解难。如把排水沟改为石砌,把排水沟的木板换成水泥预制块等。虽给边城人民带来些许方便,但毕竟还是修修补补,治标未治本。

黑河啥时候能有条像样的路呢?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七十年代中期,边城终于有了一条自己的柏油路。这条路从江边直通汽车客运站方向,即现在的西兴路。这条路的修建很让黑河的父老乡亲兴奋了一阵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条柏油路与想象中的柏油路相去甚远。它像个得了怪病的患者,既怕冷又怕热。原本平平整整的路面,只一个严冬过去,便被冻得浑身起包、坑坑洼洼的了。稍不留意,就会绊跟头。骑自行车走在上面,如同横垅地拉磙子,步步是坎儿。没有点儿真功夫,干脆玩不转。说起怕热,那就更有意思了。到了夏季,骄阳一晒,路面就变得格外柔软,走在上面,如同踩在海绵上。渗出的油珠儿把鞋底粘得吱吱响,每迈一步,都是挣脱的感觉。因此,人们常开玩笑说,碰上熟人或朋友,千万不要停下来说话,省得拔不出脚来。

这是黑河市区内的路况,市区外的路况又怎样呢?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八十年代前,黑河与外界联系的通道,除了黑龙江这条水路外,陆路只有两条。一是黑河至北安的北黑公路,一是黑河至嫩江的黑嫩公路。这两条被黑河人称之为大动脉的交通要道,由于路况不好,不仅让司机们提心吊胆,也让乘客们饱受了颠簸之苦。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黑河至北安的班车上,曾有过乘客脊椎骨被颠折的记录,路况如何可以想见。黑河至北安300公里,班车若跑10个小时,那就是一路顺风了。如若跑上12个小时或再多些,也均属正常。如果赶上道路返浆或遇到雪阻,要跑多长时间,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搭乘班车去北安,一路颠簸。好不容易行至龙门附近,又遇严重返浆。举目望去,被车轮挤压得凹凸不平的路面,犹如波涛滚滚,车轮根本无法转动。我们只得走下车来,跟在醉汉般的空车后面步行。当空车也爬不动时,我们就在后面用力推。整整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眼看就要冲出这段险路时,偏偏机器又发生了故障,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当前来接应的汽车赶来,又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时,已是夜半时分了。

类似的旅途遭遇,老黑河们恐怕都经历过,有的可能还不止一两次。所以,谈起这个话题,个个感慨万千。盼望北黑铁路早日恢复通车,盼望黑河公路早日升级,也就成了黑河人的梦寐以求,共同心愿。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也使黑河人的美好夙愿成为现实。

经过几年奋战,1989年9月27日,黑河人民翘首以盼的北黑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了!

那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日子啊!整个黑河都沸腾了。黑河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与自豪。我亲眼看见一位下肢瘫痪的中年人,摇着轮椅匆匆赶路的情景,为的是赶上通车剪彩的历史性时刻;我也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面对披红挂彩、徐徐启动的列车,热泪纵横。他说,他还记得北黑铁路被拆除时的情景,从那时起,他就盼着这条铁路重新修复,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在黑河人的眼里,北黑铁路的通车,哈黑航班的复航,其重要意义远不是边城交通的今非昔比,升格提档。它是一曲激动人心的赞歌,一首气壮山河的史诗,一篇气贯长虹的宣言,在向全世界宣告:远离祖国心脏的边城不再偏僻,不再闭塞,它正借助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展翅腾飞!

随着国务院把黑河辟为第一批沿边开放城市,古老的黑河便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市容的变化,道路的变化。仿佛在一夜间,那个"房屋低矮,土路泥泞,板障歪斜"的旧黑河便离我们而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造型美观时尚、鳞次栉比的座座新厦。新厦之间的横街纵路,不但都有了自己动听的名字,而且条条宽敞、平坦、整洁。因此,无论你走在哪条路上,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使你深切地感到,路,就是一面镜子,不仅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今日的黑河,无论空中,水上还是陆上,均已四通八达。去哈尔滨、北京、上海乃至珠海都有航班可通。公路不仅有202国道,通往嫩江、五大连池、呼玛等地,也早已是双行道的高速公路。随着中俄黑龙江公路桥的即将贯通,黑河又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尽管如此,志存高远的黑河儿女并不满足。他们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精心巧意地修筑着心中那条金光灿灿的路。这条路一直通向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孟宪钧:回眸黑河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