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練字,誰的行楷字帖比較好?


想練字,如果寫行楷,最好要有一定的楷書基礎,這樣有利於對字的結構、基本筆法的理解,再寫行楷就要容易一些。

目前書店裡行楷字帖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習慣來確定和選擇。

一、王羲之的《聖教序》

王羲之的《聖教序》一直被當做行書字帖來推薦,但我認為其中的字多是行楷,而且很注重基本筆畫的交待,法度很嚴格,也很有楷味,同時又用的是行書的寫法,流暢且自然,是學習行楷書比較好的字帖。

二、趙孟頫的行楷書字帖

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非常擅長行草書,他的行楷也非常好。其實趙孟頫的楷書作品,多帶有牽絲引帶,單字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也多有連貫和呼應,根本上說就是行楷書,所以初學行楷書可以選擇學習趙體楷書,比如他的《萬象山崇福寺記碑》,如果熟練程度較高的書者可以學習他的《秋聲賦》,裡邊行書的成份就多一些。

三、智永的真書《千字文》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代嫡傳孫,苦心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多年,書寫千字文若干本用於民間學書者學習,現在流傳於世的只有流落日本的一本墨跡本。這本字帖裡真書部分實際也是行楷筆法,初學行楷書,可以選擇這本帖來臨習。


方圓居文化


初學行書最好選擇趙孟頫,陸柬之,智永的行書法貼。

開始練行書,就說明楷書已經有了一定的功底了,這時候這行書一定改很多楷書的行筆習慣,個人認為學趙孟頫的行楷較好,比如《膽巴碑》,也可以臨摹智永的《千字文》,這兩種行書的楷意更濃些,有利於你從一筆一劃的正統楷書的狀態轉化行書的狀態。


當然陸柬之的《文賦》也可以考慮,而且《文賦》的字更豐富些,有行楷,還有草體出現,學起來趣味似乎更大些。

我一直不贊成學行書開始就學米芾與王羲之,因為是太難,王羲之的筆法豐富,難度大,而米芾的個性太過突出,筆法也是較豐富,初學者不容易學成的,而經過學習趙孟頫,智永,陸柬之之後,再去學王羲之與米芾,這時的筆法就有了一定的基礎了,學習起來也容易入手些了。


一笑貫長天


行楷,介於楷的工質與行的靈動之間,也是諸體中最為流行的書體,字態優美且實用性強。最好的行楷字帖當屬王羲之的行楷,如《快雪時晴帖》《蘭亭序》(當然是後人的模本,正本據說為唐太宗隨葬了),還有王獻之的《中秋貼》也很好,再如王珣的《伯遠帖》,大家臨的多的帖子還有僧懷仁所集二王的《聖教序》也很好。


馮宜玉說書畫


如果打算買字帖練字的話建議要謹慎,必須在這麼多硬筆書法家的行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建議買字帖時可找幾位大師-龐中華、田英章、司馬彥行楷,試著寫寫看誰寫得順手和自己具體喜歡哪種風格,就可以買誰的楷書和行楷,練完基礎的楷書做好鋪墊,才能寫好行楷,一步一步的來吧,練字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