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企招人年齡不限而內資企業招人卻有年齡限制?

負不起責


因為外企正規合法,私企很少有合法的,歲數大的不好騙了,不好為所欲為。

1、外企:講真,所有性質裡外企是最正規的。並且,國企病等大部分企業的問題,在外企雖有但明顯好得多。企業更多流程化制度化管理,按功行賞。而年齡大的人,在職場時間久了,吃的見的多了,遇到問題很快能解決,相對也有其優勢。如果遇到經營不善等情況需要裁員,沒什麼廢話按規定賠償。外企不在用人方面走法律空子。

2、私企:做過了幾百家企業的項目後,發現私企裡100%都不正規,只是不正規的程度有區別而已。俗話說人老奸馬老滑,一個人在職場待久了,專業經驗增加了,勞動法律經驗也增加了,再想無故降工資,調崗,不給報銷,裁員不給賠償金,社會保險按最低繳,過了試用期不給轉正,試用期隨意延長,不籤勞動合同。職場小白可能會不懂,但歲數大的都懂。所以私企寧可舍掉專業經驗不要,也不要歲數大懂得多的員工。



企業是個江湖


我有一個老同事,十年前辭職以後去了一家意資企業。當時他都快四十歲了。去的時候,只是普通技術人員,經過十年打拼,現在在一個美資企業做總監。還有一個同事,四十多歲以後也辭職去了外企,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按他們的年齡,是不符合很多內資企業招聘條件的。

很多求職者都有同感,外資企業不太看重年齡。據我同事講,他們公司四五十歲的普通工程師有好幾個。這與外企和內資企業的文化有關。外企的高管很多都是總部派駐,他們的管理思想與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不同的。他們奉行實用主義,招人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求職者有無工作經驗,是不是與公司的崗位需求相匹配。其他的考慮的少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外企沒有年齡歧視,這與他們的社會文化和平等意識是分不開的。

而國內企業就不一樣了,招聘的時候大都有年齡限制。特別是一些生產和服務類崗位,很多都要求45歲以下。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年齡歧視。就如中國的空姐普遍是年輕貌美的女人,都是吃青春飯,過了三十以後就得離開一線空乘崗位。而很多國家不但有空嫂,還有空中大媽。

國內企業願意招聘年輕人,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年輕人工資低。在很多技術崗位,年輕人和一個資深工程師的工資可以相差好幾倍。二是年輕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很多人過了四十歲以後,反應開始遲鈍,記憶開始減退,在一些體力型勞動崗位,工作效率肯定比不上眼疾手快的年輕人。而企業是逐利的,所以不願意招聘歲數大的員工。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就在外企,外企基本不招應屆生,5年以上經驗,10年以上經驗最好。我所在辦公室300多人,一眼往去,你能看到很多阿姨級的工程師,外企基本不加班,因為大家都經驗豐富,工作效率奇高,寫出來的代碼水平,文檔水平不是內企公司可以比擬的。

外企很人性化,福利待遇基本也是吃大鍋飯的形式,但是由於大家都是成熟社會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反而是一個優勢,少了各種內耗。


AIphaDao


我以前就是外企,還是500強。人性化得很,跟個大學一樣單純,同事關係非常和諧,領導特別好,雖然都不在同一個地方了,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都保持很好的關係,現在像朋友、姐妹,還說給她寄香腸呢。

提倡平等,所有人坐的位置都是一樣的,不存在領導就要單獨搞一間辦公室。最大的頭,碰到了也就是笑著打個招呼,hi xx就完了。對方也會回之一個溫暖的笑容。

經常搞團建。我們有自己的舞蹈房,練瑜伽,跳操,練舞什麼的。有乒乓球檯,有打遊戲的,有桌上足球。還有啥family day,帶孩子來玩的。還有美食節,大家來做好吃的。還有義賣節,大家來賣二手物品。還有啥運動節額,大家做運動掙獎品。

節假日都會搞活動

每週發一次水果

有健康基金,教育基金

有補充醫療保險

15天年假起步,每年增加一天,二十天封頂。五年滿了的話,再加送30天年假,等於說就是50個工作日年假。產假好像是96個工作日,婚假10個。朋友圈同事都是各種曬國外旅遊。各個開心輕鬆,笑臉盈盈。

懷孕的,帶孩子的一般可以晚點到公司,早點離開。

但是那時候,天天工作太過安逸,沒加過班,自己還得給自己找事兒做。每天工作很重複,對於一個想奮鬥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待得心慌。就跳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民營公司老火得很。沒有任何企業文化,沒幾個上心工作的,互相推諉責任,拖拖拉拉,加班經常。。。。。不想奮鬥了。。。。。。

額,我跳槽4個月後,那家公司後來裁了我們部門,賠了n+4工資,大家沒鬧,鬧一下可能更多,深圳那邊裁員,鬧了一下賠了n+6。還有一個剛懷孕的,賠了她兩年收入。我再堅持幾個月就好了😐。這公司吧如果不是碰到裁員,一般情況下只要自己不想走,那就可以賴著,不容易趕走啊。

所以我現在好想去我原來的那種公司額,可是幾乎找不到了。這種外企比普通外企還好,太難得。現在越來越覺得好。

薪酬還是比較有競爭力,按市場來的,每年漲個10%多點。

企業文化是collaboration,wellness,inclusive,innovation。

包容就是不歧視,不歧視性別,年齡,性取向等等,還招了殘疾人呢,有個其他部門的人說她是已婚未育其他公司都歧視,但是我們公司沒有這樣的其歧視,所以她才進來了,很感激。

值得推薦的公司,永遠讚美。這樣的公司對客戶也很好,據說打過客服的都會愛上客服妹子。

這公司工作過的人即使離開都會讚美它的好,只是工作內容可能不符合有些人預期。

當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職位坐高了有利益爭鬥了也就沒那麼單純了。但是比一般公司好太多了。

悄悄說,希望這裡不要遇到老同事🤐

隨便放幾張以前照片吧











一朵小發發


我在外企工作過3年多,我是經過給他們建廠設計被要去的,當時如果不是為了我們設計院的那幾百萬設計費我才不會去呢!建廠是很苦的。可是在建完廠子之後,外企的幾個老外經理聯名要我留下。我就又幹了幾年,從44歲幹到48歲。我是搞建築設計的,在那裡從事管理工作有點不適應,儘管當時的工資待遇不錯我還是辭職到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工作。一看中國的私企太不正規了!後來又換了兩家企業一個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另一個是設計公司總共又幹了6年多吧,一看還真不如第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結果又被老闆要了回來!現在又過來三年,該準備退休了。


阿偉38095546


先說外企招人為啥不限年齡(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除非是特定需要,外企一般不對年齡限制,甚至很多外企還喜歡聘用年長的員工,在外企管理層眼裡,年長者一般都有一定經驗和人脈,這對外企紮根地方發展有利。

二、外企管理層不會因為某個員工年長從而影響決定,他們的管理思路很單純:這個活兒你能幹就上,不會考慮其他因素,因此在外企經常有年輕的帶著年長的幹活,企業文化一旦簡單化,職工的思維也就隨之簡單了。

三、外企作為一個外來戶,如果把用人赤裸裸的表述起來,各方面的壓力會撲面而來,因此在用人機制上,他們不會想方設法來鑽律法的空子,一句話:你只要能把活兒幹好就行,幹不好直接走人就是。

再說內資企業招人為啥喜歡年齡限制(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一、受傳統文化“尊老愛幼”的影響,一個“尊”字就限定了企業裡年輕領導在發佈指令時會面臨很多尷尬,工作任務分佈還得充分考慮年長者的體力、情緒等因素,做錯了事情,年輕領導還不敢大聲指責,畢竟老人好“面子”!

二、一個老員工必定有其社交圈,在企業裡,當一個人的社交圈影響到領導要考慮的程度時,工作任務和酬勞分配就很難做到“公平”,這對團隊很不利。年輕人受點委屈,很多人會以“吃虧是福”來戒勉,年長者受點委屈,流言蠻語就會出來,在中國這個講“人情”“義氣”的文化薰陶下的社交圈裡轉一圈後,說不定某個實權大佬就會給企業領導“談話”了。


君子不善言


我離開國企後進了一家外企,那年四十歲,感覺到了文化的不同。這裡不允許加班,下班時間到了必須快點離開,否則要說明原因 ,工資獎金及社保都按規定發和交,公休假必須歇,並必須做好年度休假計劃。這裡沒有勾心鬥角與多頭管理,我的上級是英國讀高中與大學的,那年他五十出頭了,但他孩子才上學。畢業於牛津大學,在普華永道和沃爾瑪當過區域領導,經歷豐富,他是個基督徒,我們除了討論專業,也討論哲學,相互尊重,這裡不需要考慮小報告,也不用擔心別的領導插手你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別的部門也都積極配合,大家都很客氣。當然,也有一些人不自覺,但總體是正能量,僅從制度上看是人性化的。好幾年後我跳槽,但我的老上級每次來內地都會跟我打電話聊天,問的最多的就是最近看什麼書,有什麼推薦的。呵呵,逼得我不停地看書。想想,不同的經歷有不同的收穫。


上堯村夫


外企對年齡要求更高,就是要年輕、拼命的那種,而且沒有培養計劃,也不想培養!來了就是所謂“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圈子”,你不到這個圈子,根本沒人介紹,就找不到工作!我之前,在事業單位工作5年,一心想有些作為,投了簡歷給好多外企,他們面試,所謂HR,有的年齡比我輕,故作老成,提出的問題很幼稚,我對他們的工作組織框架很擔心!我反正一直面試,沒有一家歐美外企要我,要麼說我沒有經驗,要麼說我為何先辭職再找工作,可疑!沒辦法,我只好還是到了另一家大型事業單位就業,後來,大學同學來找我辦事,她一直在外企,我感覺她換了不少單位,好多單位都是曾經看都不看我的單位,我很好奇,為何我怎麼也進不去,她為何能換來換去呢,我就問了她,她說外企是要人介紹的,沒人介紹,永遠進不去!另外,聲明下,我這個同學除了長得比我好看些,她的工作能力,說話、辦事,她不能跟我比!這是12年前的事了,我現在倒很慶幸沒去外企,這些年,我在單位組織的培養下,成長很多,資源掌握也多了,這個同學估計還在外企吧,我近年有意疏遠她,她老拎不清,找我辦事太多!我覺得外企,一,對年齡要求更高,他們更喜歡年輕的;二、不會對員工培養,不給成長時間、空間;三、不穩定,老是啥籤合同云云!


蛛蛛俠A


說實話中國的企業就像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任性、無賴、無法無天、後面還有大人庇護,企業一旦違法職工卻面臨工會軟弱的尷尬,仲裁人員的態度粗暴,打官司時間太久等問題,企業不怕你打官司,因為他們知道你耗不起。當中國企業業績虧損需要裁員時,老闆首先考慮的是先把自己的人留下(包括老婆、子女、親戚、還有及時送禮的人)。而政府對企業裁誰不加干涉。而同樣的外資企業裁人時,老闆會很人性的把家中只有一個勞動力的人首先留下,再把家中供養人多的人留下,因為他們國家有這方面的法律監督。老闆也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這就是差別。


用戶93179940514


為什麼外企招人年齡不限內資企業招人卻有年齡限制?

大家好,我是匠心。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企業的管理高層身處兩個國家,中間存在著地域差異,導致了對公司整體的管理模式的不同,我們在意的年齡大,導致效率低,在他們眼裡可能更看重的是年齡所沉澱下來的經驗,以及對事物追求極致的那種心。

記得去年,我們公司因為一臺進口設備的需要一名德國的工程師過來維修,因為是技術類的維修,派來了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工程師。通過了解,原來這個工程師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有十五年了,現在經驗比較豐富,就是專門負責比較難的項目,公司給的福利也比較高。
工程師告訴我,像他這樣在公司十幾年的,在他們部門還不少。

從這個工程師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知道原因

地域文化的差異

對於外企來說,他們更多的不是希望自己的員工像牛一樣的勞作,他們希望的是自己的員工或者招聘的人員,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做好事情,而年紀小的更顯得浮躁。

對於外企的人來說,年紀大點,不影響效率,甚至說在很多經驗上還是比較豐富,更能把事情做好。

在工程師告訴我說,像他一樣年紀的人還是很多的,我就明白了,他們更重視的是經驗,而非最看重的是效率。

管理模式的差異

之前一個同事,現在工作在一家外企的新能源公司中。我們經常聊天的時候告訴我。他們公司的福利非常的好,沒有加班,每年都有旅遊的機會,對於表現比較好的部門,每年還有出國旅遊的機會。

我同事是一個很有技術的工程師,現在在外企裡,每年都加工資,想想我就很羨慕。

對於外企公司來說,他們的管理模式相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松的,並且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力,在能力面前,一切都顯的沒那麼重要了。

大家都很明白,年輕的人,由於經歷和各種知識儲備的量都是有限的,等他們綜合實力強的時候,年紀又已經開始大了。

結果導向的差異

對於外企來說,他們更看重的你對事情的處理能力,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相比於內資企業來說,很多時候,在看重結果的同時,也是一直在核算著成本。

大家都知道,內資企業在很多公司為了增加員工的忠誠度,都增加了工齡工資這一條,隨著公司年限的增長,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增加。對於年輕來說這個是非常好的方式。

隨著年紀的增加,員工所產生的收益很多都已經低於或者靠近與他們的支出。

對於內資來說,一個員工的存在價值,就是他們產生的收益價值。

而年紀越大,收益的價值則就越來越低。

總結結語:對於外企來說,年齡是知識沉澱的寶貴財富,他們的思考更多的是從事件的本身完成度去考慮,更多是希望發揮員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而內資更多的是從員工的效率去考慮,他們更多的是從完成的時效去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