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瓦刺曾經俘虜明英宗,為何之後卻迅速衰落了?發生了什麼?

在土木堡之變中強大的瓦刺人不僅擊潰了明英宗率領的二十萬大軍,令三分之一的明軍精銳被報銷掉,此外明軍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損失慘重,最重要的是堂堂大明天子竟然還成為敵人的俘虜。可以說當時的明朝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大的危險,這些蒙古人的後裔極有可能再次復辟元朝。那麼當時如此強大的瓦刺人為何在土木堡之變以後卻迅速衰落,再也沒有翻起什麼風浪呢?

強大的瓦刺曾經俘虜明英宗,為何之後卻迅速衰落了?發生了什麼?

瓦剌又被稱作“斡亦剌”、“衛拉特”或者“漠西蒙古”。具體地說:蒙元時期,稱作“斡亦剌”;明朝時期,稱作“瓦剌”;清朝時期,稱作“衛拉特”或“漠西蒙古”。所以,如果你在書上看到斡亦剌惕、瓦剌或者衛拉特這幾個生僻名詞時,別覺得是三個部落,實際上這都是一群人。

只是各個時期的統治者對他們的稱呼不同罷了。蒙古汗國建立之前,瓦剌人的祖先跟蒙古人關係不錯。成吉思汗征服禿馬惕部時,當時的瓦剌人又送錢又送糧,非常有遠見的傍上了成吉思汗這條大腿。所以成吉思汗在征服了漠北草原西部後,對瓦剌進行了全方位的懷柔政策。通俗地說,就是雙方互嫁女兒,結為牢不可破的姻親聯盟。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互嫁女兒,但清朝之前,瓦剌人和蒙古人是並列關係。當時不管是瓦剌人,還是廣義概念的蒙古人,都不認為瓦剌人是蒙古人的一部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奠定了後來漠西蒙古和喀爾喀蒙古、內蒙古的關係。

強大的瓦刺曾經俘虜明英宗,為何之後卻迅速衰落了?發生了什麼?

元朝末年,隨著元廷的衰微,當時的瓦剌人覺得蒙元這條大腿抱不住了,於是就趁著天下大亂之際,脫離了元朝控制,再次成為獨立的部族群。大明洪武年間,北元和明朝連續開戰,瓦剌人則在一旁觀望。由於瓦剌人控制著蒙古高原西北部的位置,這使得他們可以避開明王朝的封鎖從西域獲得鐵器,也能從中亞得到良馬改善自己馬種。因而當時的瓦剌便悄無聲息地組建了一支質量可觀的重騎兵部隊。時間來到永樂時期,當時的瓦剌首領綽羅斯·馬哈木猛憋不住了,他覺得是時候開始自己的表演了,於是從他開始,瓦剌人憑藉優秀的重騎兵,頻頻挑戰蒙古和大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前面說了,瓦剌與蒙古是一種並列,且相互利用的關係。所以面對瓦剌人的挑釁,蒙古高層的心態是糾結的。一方面,蒙古人不想跟瓦剌徹底翻臉。畢竟瓦剌是拉攏共同對付大明的;另一方面,蒙古人又不能對瓦剌讓步。畢竟雙方不是一個圈子裡混的人;在這種糾結心態影響下,蒙古太師阿魯臺藉助明軍大舉北伐,大破瓦剌軍後,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繼續拉攏、扶持瓦剌。不過,阿魯臺這個人有點託大,他覺得自己玩政治很在行,便自作聰明的扶持馬哈木之子脫歡為代理人,借其力量對明朝和抗親近明朝的土默特部。結果最後玩脫了,導致脫歡暗中做大,不僅幹趴了土默特部,並且還對蒙古發動奇襲,殺死了阿魯臺以及阿魯臺扶持的蒙古阿臺汗。脫歡自己成為了蒙古汗庭的太師。(相當於宰相)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脫歡都已經控制蒙古草原了,他自己幹嘛不當大汗,而是當一個所謂的“太師”呢?是這樣的。脫歡不是不想當大汗,只是當時的瓦剌部,勢力仍然太小,人口不過區區五十幾萬,兵力也僅有三四萬。脫歡能控制蒙古的高層,但這並不表明他能控制整個蒙古部族。而成吉思汗的後裔,也就是黃金家族當大汗的歷史已經有兩百多年,在蒙古社會中,已經樹立了一個只有黃金家族後裔才能合法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的正統觀念。所以脫歡一直到死,都只是瓦剌人的大汗,沒能當上蒙古人的大汗。脫歡死後,他的兒子也先繼位。瓦剌部在也先的統領下,勢力達到了鼎峰。

強大的瓦刺曾經俘虜明英宗,為何之後卻迅速衰落了?發生了什麼?

關於也先這個人,不用多介紹,瞭解土木堡之變的人,應該都知道他。也先在經歷了早年的榮光後,晚年也犯了當年蒙古太師阿魯臺一模一樣的毛病,他晚年妄自尊大,殺死了不服自己的蒙古脫脫不花汗,並且還在景泰四年(1453年)又殺盡了黃金家族,自稱“天聖大可汗”,當了蒙古的大汗。結果他的這一舉動使得草原大亂,也先為了鎮壓叛亂,四處征伐,最後死在了兵變中。也先死後,瓦剌內亂,蒙古人趁機反叛,不僅抓住了也先的母親和妻子,還搶回了元朝的傳國玉璽。不過,蒙古人也沒高興太久。不久後,也先的兒子阿失帖木兒從中亞殺回,又控制了蒙古草原,並憑藉武力,繼續幹涉蒙古,重振了瓦剌的雄風。當然,阿失帖木兒也沒有黃金家族血統,他在蒙古人心中也是個外人。所以他死後,沒有黃金家族血統做支持的瓦剌霸權又快速崩解。蒙古和瓦剌再次分家。後來過了十幾年,達延汗橫空出世(明朝人稱其為“小王子”),他帶領族人先是徹底趕走了瓦剌人,緊接著又統一了蒙古各部,使得蒙古在沉寂幾十年後,再次中興。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之後的瓦剌歷史就比較簡單了。由於被趕出了草原東部,瓦剌只好西遷,盤踞於草原西部和中亞。並在明朝末年分裂為了四部: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不是瓦剌人,該部首領是成吉思汗弟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裔,也就是標準的蒙古人。因為和碩特部首領血統高貴,所以自加入瓦剌後,原本瓦剌的首領家族綽羅斯氏(也先家族)便被其取代。這也是為什麼瓦剌人後來也自稱是蒙古人的原因。蒙古林丹汗與後金皇太極征戰期間,整個瓦剌部落都沒有任何動作。一直到林丹汗確定被打敗,整個漠南蒙古確定投降,皇太極做了蒙古大汗後,瓦剌四部才遣使歸順,承認了滿清的宗主地位。再之後,準噶爾崛起,擠走土爾扈特,稱霸中亞,成為滿清的勁敵,與滿清三代皇帝展開了近七十年的戰爭。總體而言,瓦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由於瓦剌人的身體裡有一些突厥血統,所以元明清三朝,蒙古人都把瓦剌視為外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雖然瓦剌也幾度興盛,控制草原,但終究因為其統治者身上沒有黃金家族血統,始終無法控制蒙古,最終只得是西遷中亞。瓦刺人因此就這樣衰落下去,而女真人卻慢慢崛起。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